馬林鋒
摘 要:企業的文化力是需要用心培育和打造的,打造企業的文化力需要以下三大抓手,方能抓出成效。
關鍵詞:企業文化;三大抓手
一、以培育共同價值觀為核心,奠定企業文化力的基石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員工對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目的、意義重要性的總的、根本的認識、評價和觀點。它是企業文化、企業愿景的核心理念,直接體現在企業精神之中;企業精神蘊含了企業的價值觀念和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力的靈魂。因而培育企業價值觀的過程不僅是提煉企業精神的過程,也是打造企業文化力的過程;提煉企業精神的過程,反過來又是培育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過程。由此可見,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力的高度概括和濃縮,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的引導、鼓舞和激勵作用。培育和提煉企業精神,形成共同的群體意識,用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教育、凝聚和激勵職工,是增強企業綜合實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先決條件。一個好的企業精神確立之后,它所帶來的將是群體的智慧,協作的精神,新鮮的活力和企業創新進步的精神動力。
提煉企業精神,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形成共同的企業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經營理念,積極奠定培育企業精神的群眾基礎,從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入手。一是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堅持不懈地在職工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主旋律”,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以愛崗敬業為核心,狠抓職業道德規范的落實,增強職工的崗位自律意識,樹立成本觀念、質量觀念、效益觀念和用戶觀念,培養正確的經營理念。二是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文化專業素質。完善繼續教育機制,重視終身教育,堅持不懈地對職工開展科學文化教育和崗位技術培訓,培養職工樹立居安思危意識,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努力學習和不斷掌握先進技術知識,以勤奮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斷提高工作業務技能,實現知識更新和自我超越,與企業的發展進步要求相適應。三是不斷增強職工隊伍的法律意識。堅持不懈地開展普法教育,提高職工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加強企業治安綜合治理,為維護企業穩定,促進生產經營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為培育企業精神營造良好的氛圍。四是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各級黨政工團以及民兵組織的骨干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齊抓共管,齊心協力開展工作,全方位培養“四有”職工隊伍,在培育企業精神過程中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為打造企業文化力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突破,提升企業文化力的品質
“學習型組織”就是善于通過不斷學習來努力變革自身并積極開創未來的組織,其特征是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并且具有持續不斷的學習力,體現活出生命的意義,以達到不斷地自我創造未來。學習型組織理論綜合各學科知識,融哲學、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自然科學、行為科學等眾多學科于一體,博采眾家之所長,是當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論。它是一種以人為本、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全新的、面向21世紀的管理模式。“五項修煉”的核心是系統思考,目的是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系統分析和思考組織的現狀,反思組織的過去,籌劃組織的未來,促進組織內部決策與管理的不斷成熟與科學,進而培養員工居安思危、居危思變,產生歸屬感和凝聚力,逐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經統一的團隊意識,良好的心智模式,自覺的員工行為,為組織的共同愿景和未來發奮努力,挑戰極限,最終實現組織的自我超越和不斷創新。從“學習型組織”的內涵不難看出,它與企業文化在價值觀與共同目標上是一致的,是一脈相承的;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新的載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入和遞進,是企業文化理論在廣度和深度上的豐富、發展和延伸,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因此,積極創建“學習型組織”,必將提升企業文化力的品質;打造企業文化力,必須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為新的突破。
為創建“學習型組織”,首先要領導帶頭,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組織”強調團隊的學習,團隊學習首先又是領導班子的學習,領導班子不斷學習、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能力,是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學習型領導班子”創建成功了,“學習型企業”的創建才有可能,團隊意識才能真正體現,創新精神才能充分發揮,自我超越才能最終實現。其次要抓“五項修煉”運行機制,從職工的學習、教育和基礎管理入手,健全有關學習制度,完善各項管理措施,引入競爭激勵機制,解決存在突出問題,做好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和運行機制。第三應先行試點,根據企業實際,大膽選擇不同類型和職業特點的單位或部門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試點工作。試點單位應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按照“五項修煉”的要求,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開展試點工作。第四要加強指導和協調,有關部門及時總結經驗,通過試點,推廣經驗,促進企業文化建設的不斷創新、進步和發展,提升企業文化力的品質[1]。
三、以群眾性活動為載體,營造企業文化力的環境
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既反映企業的面貌和形象,又體現企業的生機與活力,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和推進器。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必將為打造企業文化力營造良好的環境,這在無數成功與知名企業的實踐中已得到充分證實。
為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第一應成立企業文聯,建立書法、繪畫、攝影、健美、集郵等各種協會,組織開展文明健康、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豐富職工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企業的宣傳、教育、工會、共青團等部門應密切配合,深入研究,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具有本企業特點的協會章程、活動內容和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落實活動內容;應通過各種活動,以文明健康的業余文化生活影響和感染職工,提高職工的文化、品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陶冶職工的情操。第二要加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結合企業實際,組織開展群眾性公民道德建設實踐活動和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活動貼近企業、貼近基層、貼近職工、貼近生活,使職工群眾得到廣泛參與,在參與活動中營造企業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健康發展,使文化力真正成為激勵員工前進的原動力。第三要大力開展學先進、趕先進活動,建立并完善激勵機制,弘揚先進典型,注重榜樣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示范效應。應積極宣傳打造企業文化力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人物,以典型引路,激勵職工打造企業文化力的積極性。第四要積極開展企業文化理論研究,以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探討企業文化建設載體。企業文化建設協會應積極開展調研,針對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式、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認真探索企業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并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力的理論探討,以文化力研究活動為載體,以文化力研究成果為動力,扎實打造企業文化力,全面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增強企業堅實的發展后勁,推動企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2]。
參考文獻:
[1]李雪蓉.解析企業文化力的本質特征[J].商業文化,2020(Z2):72-79.
[2]劉勤軍,劉小軍,牛宏霞.企業文化助力“綠水青山”建設[J].企業文明,2020(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