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然 馬萌 趙晨晨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綠色建筑是人們越來越崇尚和喜歡的,而經濟水平的提高也讓人們對建筑的需求越來越多,為了給人們提供更舒適,更智能和更便利的居住環境,綠色智慧建筑脫穎而出。尤其是在我國能源短缺的時代,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有將環境、人和建筑之間的關系進行更好的提升,才能實現綠色智慧建筑。本文就針對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和可持續性設計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綠色智慧建筑;自然維度;可持續性設計;分析;研究
目前建筑是我國發展最快的行業,而建筑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戶,如果沒有新的建筑設計發展方向,我國的能源早晚會被它吃光。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全世界所有的能源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能源都用在了建筑上,由此得知,建筑對能源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所以,為了我國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也為了保護我國現有的能源,綠色智慧建筑是我們將要研發的新領域。而在建筑前期,是需要將可持續性發展和自然維度進行設計,同時還要保護好人、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一、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和可持續設計的概述
首先什么是綠色智慧建筑?所謂的綠色智慧建筑,主要是利用智能和技術為核心的,通過建筑物的結構、服務、管理等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進行整合,最終通過整合給人們提供一個更為高效、便捷和舒適的建筑環境。綠色智慧建筑的設計理念是通過云端,將基礎的數據信息組合起來,然后構成智慧建筑系統,最后在融入到自然生態環境中,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并提升了人、建筑和環境之間的關系[1]。
其次關于自然維度。自然維度其實很好理解,其實就是上文說到的和諧關系,要在人、建筑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上,設計出滿足人民需求的綠色智慧建筑,同時,還不能浪費資源、要保護環境、降低能耗。通俗易懂點其實就是將三者之間的關系協調好,讓他們共同進步和發展。
最后是可持續性設計。可持續性設計,是指在綠色智慧建筑的設計上,要考慮到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除了要保證當前社會人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和發展以外,還不能威脅到后輩們的生活環境,要求設計不會對我國將來的發展造成影響和毀壞。可持續性設計是要通過互聯網將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和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完整的結合,并要保證設計能夠持續的發展下去[2]。
二、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和可持續性設計的策略
(一)在現有的裝配式結構中可以調適長效結構
在綠色智慧建筑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特點,就是柔性結構,而柔性結構正好說明建筑物的可伸張性能比較好,所以將現有的裝配式結構可以調適長效結構,這也是綠色建筑很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同時,通過這種調適,還能將綠色智慧建筑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大力的推動了綠色智慧建筑的發展。在“開放建筑”理念下,除了穩定的結構和場所以外,其他的結構設計都可以進行調適,要讓主體結構的設計有更多能進行填充的地方,這樣就能很好的滿足人們對建筑的要求和需要。當主體的架構出來以后,可以根據內部的結構和需要,進行裝修設計,如,樓板和墻板的伸縮,集成模塊下的衛浴或者廚房等。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整個主體結構中添置自己喜歡的用品,創造屬于自己的理想空間。還可以根據時間的推移以及自己的需求,隨意的將內部結構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根據自己喜歡的樣子進行重新布局和設計。這種調適長效結構能將綠色智慧建筑的靈活性更完整的體現出來,而且還能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還非常的具有實用性和適應性,而適應性還能將建筑的壽命進行延長,同時還能讓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變的更加友好,將綠色節能的發展目標進行很好的體現[3]。
(二)空間調節的策略分析,包括適應性體形和交互式表皮
空間調節理解起來還是非常容易的,就是在綠色智慧建筑設計上,要以建筑空間的合理使用,結構等形態對室內外的環境舒適度進行很好的調控,在空間的調控中最常見的就是適應性體形和交互式表皮。首先對于適應性體形來說,它是在建筑設計中主要負責調節和控制室內外環境、溫度、舒適度以及節能等,室外環境中的風、光、熱以及朝向問題都會影響到建筑的舒適度。為了將適應性體形更好應用,可以通過利用建筑體生成因子進行反方向推理,然后通過各種模擬訓練,就可以讓風、光、熱環境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適應性體形,形成新的建筑體形設計策略,如體形熱性能協同設計。就目前來說,適應性體形設計最典型的案例是英國倫敦的市政大樓,它的整個設計是有一個傾斜度的,這種傾斜度能減少太陽光的照射強度。其次是交互式表皮。交互式表皮的建筑設計也是調節舒適度、減少能源消耗的設計技術。交互式表皮的建筑設計是通過建筑表皮的材料和結構來設計,和適應性體形設計還是有所區別的。交互式表皮又可以分為構件式表皮和空間式表皮。
(三)關于高能效設備系統設計
在綠色智慧建筑中,建筑設備是有很多子系統的,如設備管控系統,能源使用和生產系統等。而高能效設備系統就是通過將這些子系統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最大的綜合性設備使用系統。高能效設備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多個獨立運行的子系統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并將各系統之間的運行進行更好的優化,讓高能效設備系統在綠色智慧建筑中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目前全世界公認最“智慧”的辦公大樓在荷蘭,名字是Edge辦公大樓,是建筑史上之最。在這所辦公大樓里,它的基礎設施是和整個大樓的設備系統進行連接的。在辦公大樓里,有一個業主德勤公司就開發了一套供員工們使用的應用程序,這個應用程序和整個Edge大樓的系統是連接的,只要員工們啟動這個應用程序,就能通過應用程序找到彼此,還可以調節室內的溫度和亮度,辦公用品的消耗也會通過應用程序而得知,更重要的是,還能監控到員工的行蹤等等[4]。
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首先就應該改變當前時代下人、建筑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要讓人們真正意識到,如果沒有良好的自然環境,那么在好的建筑也會失去它的作用和優勢,只有和環境共同進步和發展才是明智之舉,也才能更好的實現可持續性設計的原則和目標,幫我們設計和建造出更加美麗和實用的建筑。
參考文獻:
[1]蔡適然, 張彤. 綠色智慧建筑的自然維度與可持續性設計策略[J]. 城市建筑, 2018, (16):19-23.
[2]羅金鑫, 郭秀娟, 魏立明,等. 探析綠色建筑、智能建筑與節能建筑的融合發展策略[J]. 北方建筑, 2018, v.3;No.12(4):40-42.
[3]黃曉丹, 郭文智. 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人居環境設計策略研究[J]. 社會工作與管理, 2018, v.18;No.87(3):86-89.
[4]周薇. 居住建筑設計中綠色可持續發展策略[J]. 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 2019, (9):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