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蕓
摘 要: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貧困縣”變成了全國縣城經濟排名的新星,其實現鄉村振興的路徑值得我們探究。本文將從瀏陽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出發,研究其實現鄉村振興的治理模式,探究村支兩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湖南省瀏陽市;鄉村振興;村支兩委
瀏陽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古為“吳楚咽喉”,是省會長沙副中心 和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截至 2015 年,總人口為 146.91 萬人。瀏陽市高度重視村級集體經濟并且鞏固扶貧成果方面的作用。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村莊一級的集體經濟,強有力地組織村莊的復興,并使居民真正受益。2014年,全縣經濟和基本競爭力在100強中排名第36位,比上年增長11位,并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城排行榜上名列第28位。瀏陽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變成了全國縣域經濟排名的新星,其騰飛的原因值得我們去研究。
一、湖南省瀏陽市實現鄉村振興的條件分析
(1)瀏陽市具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較高意味著有一定的條件讓農戶通過產業一體化的發展,并從城市公民消費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實踐表明,“通過城市消費主義振興農村”(沈端峰,王小奇,2018)不一定會給農民帶來損失,相反,農民準備從公民的消費中獲益。在新農戶帶領下進行對村有效治理和轉型,同時,新農民在帶領農民的同時,農民也準備接受先進的知識和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農民和新村民和睦相處,“干中學”逐漸強大并且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2) 瀏陽市“信用村”的建設。
從瀏陽農商銀行的貸款計劃流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村支兩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首先,村支兩委會參與到關于農戶的信用評估體系中來,以及信貸質量評價的考核工作中,并與銀行的信貸部門的人員保持聯系,組成了貸款回收流程的一部分,村支兩委代表著權威和信息優勢因此具有不了替代的作用在支持農戶的同時,瀏陽農商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前提,堅持選擇性參與,著力夯實支持和服務小微企業的基礎。推進“評級授信” 信貸準入機制。加強客戶篩選甄別,從源頭上優化客戶結構,實現“一次核定、隨到隨貸”,大大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效率。兩方面的共同作用推動了瀏陽市走向鄉村振興。二、湖南省瀏陽市實現鄉村振興的模式解析
(1)信用擔保機制本質上來說,瀏陽農商行既屬于金融機構,也屬于風險經營企業,農戶自身缺乏抵押品而難以獲得金融支持,對于農戶的金融貸款也意味著面臨較高的風險。對此,村支兩委在其中所提供的信用保障作用凸顯出來,村支兩委在成立信用評級小組的同時,各地方政府也設立了信用評估管理小組,在對農戶進行重新評估和授信的同時,也對村級政府進行準確考核,評估各村的信用建設情況。“信用村”的榮譽會被賦予那些信用環境良好的村莊,能向瀏陽農商行獲得較低的貸款利率;最后,市政當局評估和獎勵鄉政當局,包括支付局部各村需要支付的信貸系統的運行和維護費用。通過這種模式,瀏陽農商行獲得了“信用背書”,更加愿意提供農戶個人以及村集體企業的資金支持,農戶通過配合村支兩委和銀行的工作,維護自身的信用,能夠通過金融扶持來實現脫貧致
(2)共建共享機制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已經獲得金融扶持的農戶在使用資金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與高風險性,村支兩委作為當地村莊的權威代表,可以基于自身的社會資本與聲望優勢協同幫扶獲助農戶,積極協助農戶發展農業生產。同時,能夠促進形成新型的村集體發展模式。以新型的村級集體的形式來發展經濟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已成為瀏陽所有村莊優先發展的重點,并形成了一個以土地合作、土地管理、農村服務和資源開采為基礎的發展模式。
(3)領導機制:瀏陽在鄉村振興之前的原始條件與我國大多數鄉村一致,基礎設施較差,青壯年外出務工,絕大部分農戶缺少脫貧致富的啟動資金,那么,由誰來承擔瀏陽鄉村振興的任務呢?對此,瀏陽市沒有主動拒絕或者盲目依靠外來力量,而是根據瀏陽各個村在各自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不同矛盾,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發揮不同主體的力量。此時,本村的能人帶動和金融機構的助推起了重要性作用。在瀏陽每個村內,由專門從事信用評級評估的村支兩委組成一個信用評級評估小組,因此,在了解以及收集村內農戶的相關重要信息的方面,村支兩委與村政府和銀行工作人員相比,能夠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湖南省瀏陽市鄉村振興的模式是否具有持續性
瀏陽鄉村振興的模式,體現了瀏陽市村支兩委、農戶和瀏陽農商行三方的有機統一,能夠準確把準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方向,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瀏陽經驗”。瀏陽市的振興脫離了依賴外部力量來發展的模式,采用村支兩委、農戶和瀏陽農商行這三方共同協作,共同起作用的自主發展模式,也體現出內生發展模式。例如,瀏陽沙市鎮東門村,面對本村政府的負債高達 30 萬元的情況下,村支兩委和村農戶集體討論,敢于做出大膽的決策,并且主動放棄集鎮的思想,因地制宜考慮全村的情況,因為具有靠近城市的先天條件,于是將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主要計劃目標,發展思路為擴大和加強村集體經濟的規模,通過向瀏陽農商行獲得貸款支持,沙市鎮東門村建立了真正的、集體的、獨立的實體經濟和工業,并且成為一個富有而著名的村莊,實現了最美麗農村的轉變。瀏陽市的發展模式能夠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它能突出該村的特色資源優勢,并且能夠挖掘不同村集體的自身優勢,即能讓每個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也能加強每個村的經濟發展的優勢,從而鞏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自信,是村民們的普遍共識,符合共同繁榮的呼聲。
如果我們看看成功的模范村莊,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有各自發展的特點和實體經濟基礎,實現鄉村振興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都體現出主要是在村支兩委的領導下,農戶積極參與共同協作,瀏陽農商行提供金融支持的模式下,走上了各具特色的瀏陽鄉村振興道路。根據瀏陽各村的特色,官渡鎮竹聯村打破傳統的發展思維在田園、生態和出現的新能源的基礎上上就振興該村的經濟發展,并且融合多種共享運輸的方式振興村級集體經濟的形式,發展出土地合作、突出鄉村服務、以及經濟開發。各村發展鄉村振興的道路就振興鄉村發展來說沒有完全切合實際并且易于復制的經驗,只有在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的同時,進一步的深入挖掘和發展,傳統優勢的自然資源以及文化的基礎上,發揮村支兩委、農戶的商業銀行的力量,因地制宜,各村在實現鄉村振興的示范村基礎上綜合現有村莊發展的機制,不盲目復制,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振興之路,邁向新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姚樹榮、周詩雨.鄉村振興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徑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20(02);F320.3.
[2]周波.從瀏陽實踐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實施路徑. [J]中國集體經濟,2019(05).
[3]朱靜輝.精英與群眾聯結關系視野下的村莊治理——以浙中Y村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05):59-69.
[4]申靜,陳靜.村莊的“弱監護人”:對村干部角色的大眾視角分析——以魯南地區農村實地調查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01(0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