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質得到極大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漸加強,對藝術發面的追求尤為突出。攝影藝術作為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傳播。濕版火棉膠攝影法就是拿玻璃當底片的攝影技術,這是一門來自18世紀的古老攝影技術,它的神奇就在于它的不確定性,它的無限可能性。在研究和欣賞近代攝影佳作的同時,我們注意到有一些人開始研究古老的傳統攝影工藝,并試圖通過對傳統古典攝影工藝的探究,尋找更多的藝術創造的可能性。
關鍵詞:古典工藝;濕板;火棉膠
一、濕版攝影的概念
濕版攝影,它是在拍攝過程中保持藥液不干燥的一種攝影工藝,有一百六十二年的歷史。當今數碼攝影大行其道,但有一部分人開始追祖溯源,濕版攝影工藝成為了人們攝影方式的一種新選擇。濕版攝影法就是拿玻璃當底片的攝影技術,這是一門來自18世紀的古老攝影技術,在干凈的玻璃上涂布火棉膠為主材的溶劑,再浸入硝酸銀,取出趁著濕的時候進行拍攝,然后顯影,定影,根據喜好,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負片的攝影技術。亦稱為火棉膠攝影法。
二、濕版攝影工藝制作方法
就攝影技術的演變來看,從1851年濕版攝影工藝出現,攝影工藝就已經變得清晰和明確了,其實這種看似復雜的工藝實際上是按部就班和條理分明的。掌握拍攝工藝流程,其實拍攝工作是可以順利和快捷的完成的,并沒有想象的復雜。
(一)濕版攝影的片基準備
制備玻璃片或者金屬板:根據拍攝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片基,金屬板的優點在于保存方便,不易破碎。國內一些從事濕版攝影的攝影人選擇金屬板來拍攝濕版。
(二)濕版攝影的材料準備
蒸餾水(因為城市自來水中含有各種雜質成份);盆(根據所拍的畫幅來定大小,至少3個,一個用來顯影回收,一個用來接收顯影后的水洗部分的污水,還有一個是定影);天枰;酒精燈(用來加速藥品的融化與玻璃板的烘干等等);燒杯;濾紙(定性);漏斗(加濾紙用來過濾顯影液,硝酸銀里面的雜質,大小都準備幾個);試管(溴化鎘等化學試劑的溶解);量杯(和燒杯有些重疊,量杯最好是塑料的,刻度比玻璃的準確);攪拌棒(粗細長短都準備一些);瓶子(用來盛火棉膠,顯影藥等,玻璃或者塑料均可);玻璃刀;手套(手術用手套);硝酸銀水浴槽;相機(大畫幅相機);鹽化火棉膠;顯影液;定影液;硝酸銀液。
(三)拍攝流程
1.確定拍攝主題:選擇一些對快門實踐要求比較寬泛的題材,例如風光、人像和產品攝影。即使濕版攝影拍攝高速動態的題材被快門速度所限制,但并不影響濕版攝影工藝參與到商業廣告或者紀實攝影的拍攝中。
2.觀察、設計拍攝光線:濕版攝影因為曝光時間的限制而多選擇持續光源。常用的持續光源有自然光和影棚燈的持續光。根據拍攝需要選擇和布置燈光的位置,和其它包括現代攝影在內的攝影布光方式相同。
3.進行玻璃板的制備:將少量火棉膠倒在玻璃板或者金屬板的中央,然后抬起玻璃板使它能夠流動到板的一角,適當的傾斜和旋轉玻璃板,讓乳劑按順序流到另外的三個角上。當乳劑流到最后一個角時,將玻璃板呈一定角度傾斜放置,以便于多余的火棉膠回收到容器。然后再旋轉和觀察板材上的乳劑是否均勻的形成涂層。將玻璃板裝入盛滿硝酸銀溶液的盒子或者托盤內讓其充分的接觸火棉膠涂層,靜止 4 分鐘左右,硝酸銀和火棉膠中的溴化物以及碘化物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結合,最終在玻璃板上表面形成鹵化銀的感光層。
4.曝光拍攝:應該在具備安全燈照明的環境下進行玻璃板的取出操作。將玻璃板從溶液中抽出,在玻璃板形成感光層并還是濕潤的時候,把它插入片夾。玻璃板取出后,立即置入照相機的片夾內,并將片夾安裝于相機后部,抽出片夾的擋板便開始曝光,根據所需要的曝光時間進行曝光。
5.進行顯影程序:將玻璃板從片夾中取出,讓顯影液能充分接觸藥膜面。一張適度曝光的玻璃板照片只需要四至五秒鐘就能顯現影像。那些經過光線照射的區域由于銀離子被還原成金屬銀的緣故,都變成了黑色,然后再繼續顯影十五秒左右。當陰影部分的細節清晰可見,立即停止顯影,防止照片起霧。
6.水洗:在定影之前,需要進行漂洗。用大量清水沖洗,以徹底去除殘留在玻璃板上的顯影劑。否則照片上會出現藍色斑點,影響整體效果。
7.定影:進行定影,可供選擇的定影方法也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使用 150g的硫代硫酸鈉溶于 900ml 的蒸餾水中,定影的意義是去除照片上沒有感光的鹵化銀的殘留。當玻璃板在硫代硫酸鈉溶液中浸泡并得到清晰圖像后,繼續浸泡四到五秒,放入水中再浸泡幾分鐘。最后,在水中輕輕漂洗。
8.上漆:上漆需要調制含有酒精、香松樹樹脂和熏衣草油的清漆。通過上漆這道工序在照片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濕版照片磨損、剝落或者失去光澤[1]。
三、濕版攝影的特性
(一)唯一性
一副完成的濕版攝影便是世界上僅存的唯一的一幅。即使是相同布光,相同曝光時間下,拍攝出的濕版攝影作品也會因為藥膜的覆蓋不同而不同,因為藥液的使用次數增加而產生相應的變化,同時攝影師在傾倒藥液的過程中隨意涂布出的各種圖案都會影響最后成像效果的不同。
(二)真實性
無論什么類型的照片,講究的都是一個“真”,原汁原味保留拍攝的時代背景和環境條件。真實的往往是最值得珍藏和回味的。濕版攝影因為畫面留下藥液的痕跡,是獨一無二的,無法復制也無法模仿,這種痕跡的真實留存恰恰提高了它的真實性。
(三)佐證性
佐證,顧名思義不能直接對爭議事實提供證明,但是可以通過證明其它證據收集來源的可靠性而補充強調該證據。攝影自身完整記錄的特點在濕版攝影上得到完美的體現。濕版的作假有一定難度,后期的處理更是難上加難,以至于濕版的拍攝的影像也不可能隨意放大或者縮小[2]。流傳至今的濕版攝影作品真實的保存了中世紀歐洲民眾乃至貴族的服飾樣式、精神面貌,為研究十九世紀時期的文化藝術提供真實的圖像資料。
參考文獻:
[1]于翔,濕版火棉膠攝影教程[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6.08
[2]孔耐,古典攝影工藝的語言特征[J].中國攝影家,2015.10
作者簡介:
李天華(1987—),男,漢族,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美術系,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攝影藝術理論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