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鐵 龍敏珍 張小軍
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為我國電力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保障。豐富的物質基礎推動了電力企業的發展,而電力企業實現階段性經濟發展后又刺激了社會經濟市場,兩者建立起相輔相成、相互扶持的積極關系。本文對變電運檢中的精益化管理進行概述,同時分析實施精益化管理的重難點,探討了變電運檢精益化管理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變電運檢;精益化管理;重難點;持續改進措施
引言:國民收支水準的提升改善了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國居民對電力運行質量的實際需求,因此電力企業必須重視變電運檢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變電運檢管理。近些年來,國內多地區的變電運檢均已實施精益化管理措施,從形式上大幅度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的粗放型,將工作精力放在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管理與統一化管理等方面,更側重變電運檢的實際管理效果。由此可見,變電運檢管理對于提升國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專業管理概述
(一)專業管理的理念及模型
基于專業管理理念,國家電網將其具體分為精益化管理與差異化管理。實際管理過程中,必須規范相關設備的工作流程,以此實現制度標準的完善與優化,管理過程中發現的部分問題應當及時處理,從而提高相應設備的運行質量以及整體流程的管理效果,此為專業管理的概念。
對變電運檢流程進行精益化管理評估后,排查設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負面問題,有效降低安全隱患發生概率,并執行全程實時監測,合理預防風險事件。結合既往經驗制定差異化的管理模式,基于此,實現停電檢測與帶電檢測的有效融合,大幅度提升變電運檢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充分了解精益化與差異化管理的適用范圍,建立科學合理且高效可行的專業管理體系,此為專業管理的建模。
(二)專業管理范圍及其目標
專業管理范圍極其寬泛,覆蓋了電氣企業精益化管理的全部流程。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需要結合總體發展目標并將其作為工作方向,以此滿足電網發展及企業精益化管理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見,電力企業的發展目標是明確專業管理范圍的前提條件,因此必須重視電力企業發展目標的合理制定。
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了生產目標、經營目標、收入目標以及人力框架目標等多項內容,生產及經營目標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自身經營效益,也就是階段性收入目標的質量體現。人力框架目標的實現代表著企業生產實力、銷售實力及養護實力的提升,從而促進電力企業變電運檢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變電設備運檢精益化管理
前文提到,變電設備的運檢需要專業管理的支持,而新時代背景下的專業管理又細分為精益化管理及差異化管理。差異化管理較適合用于不同層級和強度的設備檢測,而精益化管理則更適合用于具體的變電設備運檢項目,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精益化管理的實際效用。變電設備運檢精益化管理將傳統管理模式作為基礎依據,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理念,并合理運用到傳統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通過一系列系統性研究形成全新的精益化管理機制,實現對變電設備運行檢查的嚴格要求,加大了對變電設備運檢的管理強度,進一步提升變電設備的運行質量,減少了變電設備的保養與維護頻率。
基于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精益化管理得以在變電設備的運行檢查中廣泛應用。較之傳統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具備三大發展優勢,主要包括管理目標明確、管理效率較高以及管理質量良好。其一,管理目標明確是由于精益化管理背景下的設備運檢,較為側重細致化與有益化的開展,以此充分發揮變電設備的實效性與時效性;其二,管理效率較高是因為管理目標的明確,所以相應的管理計劃及方案均得以明確,基于此,合理調動有效的管理資源,完善管理機制,全面且深入的提升變電運檢效率。
二、變電運檢精益化管理重難點
(一)缺少專業性人才
受到傳統管理模式影響較深,變電運行及維護的工作質量隨之下降。從執行路徑上分析,變電設備的運行檢查與維護檢查屬于同一工作性質,但是執行路徑不同,因此兩者在專業知識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總而言之,變電運行及維護屬于“殊途同歸”,需要努力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正確區分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準確發現故障問題并分析誤差原因,以此提升變電設備的運行效率及運行質量。結合我國當前變電設備運檢管理狀況,國內多數電力企業存在缺少專業性人才的問題,專業人才的知識儲存量不足,降低了精益化管理的實效性。
(二)工作風險性較大
結合變電設備運檢的工作性質而言,其存在相對較高的風險系數。變電運檢工作的風險程度對精益化管理實施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具體而言,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工作內容與工作職能兩個方面[1]。
其一,對精益化管理工作內容的影響。由于管理工作需要,因此近年來變電設備運檢的工作內容有所擴張。舉例來說,變電站的檢查、調試、配置、記錄及維修等都是新擴展的工作內容,以上工作項目均為技術人員進一步增加了工作負擔,降低了工作人員的警惕性,致使工作過程中較易出現風險事件。
其二,對精益化管理工作職能的影響。在執行精益化管理的過程中,運檢人員必須保證安全設施配置的合理性,以便于及時解決運行故障。除此之外,技術人員在對變電設備進行保養維修時,需正確認識自身工作職能及權限,保證變電設備養護的工作效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當前設備運檢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并未正確認識自身工作職能及權限,加之工作負擔的增加,進一步提高了精益化管理工作的風險性。
三、變電設備運檢精益化管理實施策略
(一)樹立精益化管理理念
我國多數電力企業的變電運檢工作一直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因此需要樹立先進的精益化運檢管理體系,并以此有效提升變電設備運檢管理效率及質量。樹立精益化的管理體系需要建立在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基于此,電力企業即可定期組織技術人員開展專業知識講座,有效培養內部員工的精益化管理理念,為精益化管理體系的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保障。
(二)實施運檢精益化考核
為保證變電設備運檢的核心質量及管理效率,必須貫徹落實精益化管理措施,并嚴格按照精益化管理體系要求實施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完善設備運檢的精益化考核標準,結合當前運檢管理狀況,對設備運檢管理效率及質量進行合理可行的績效考核。首先需要培養考核人員的個人責任感,其次需要明確運檢考核的具體內容,如此一來有助于考核工作的有效落實。另一方面,想要切實提升變電設備運檢效率及質量,必須嚴格要求管理技術人員,選擇合理的時間用于專業性管理人員的培養,建立精益化管理體系,同時加固精益化管理細節,梳理管理流程各環節工作步驟,有效提高各管理部門管理行為的規范性與合理性,促進電力企業整體穩定發展[2]。
四、結語
基于新發展背景,精益化管理得以在變電設備運行檢查中廣泛運用,且取得了相對良好的應用成效。為進一步提高變電設備的運檢效率,筆者結合既往經驗和實際情況,闡述了變電運檢現狀,詳細介紹了其中專業管理的概念。除此之外,依據當前變電運檢工作中精益化管理的實際應用狀況,論述其應用重難點并提出持續改進措施。基于此,有效提升我國電力企業整體管理效益。謹以此篇,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以期為我國變電運檢效率及質量的提高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玉紅,王剛. 一體化管控在變電設備運維、檢修中的應用分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3):184.
[2]白俊男. 基于大檢修體系下的變電運行維護一體化管理新模式[J]. 電工文摘,2017(0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