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河北 承德067000)
輪廓測量法是指通過掃描獲得非球面面型相關數據,通過重構獲得被測面型一種方法。按探針測量方式,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1],在前者中,三坐標測量是常用方法,其是通過測量非球面表面以實現測量;后者基本結構與前者相同,主要差別是測量探針,后者采用激光測量,由于其非接觸,所以此方法可避免被測表面劃傷,也可獲得較高精度。
(1)無像差點
針對非球面面型,應用無像差點不需要補償裝置可直接實現測量,且精度較高,但檢測過程需引入附加平面,所以其測量范圍受到了限制。圖1 所示為無像差點對橢圓面的檢測示意圖。

圖1 無像差點檢測示意圖
(2)補償鏡法
蘇聯科學家最早提出補償鏡,后逐步演變為多種方法,其中,Offner 補償鏡最為普及,其校正了非球面球差,補償精度高。圖2 所示為Offner 補償鏡檢測示意圖。

圖2 Offner 補償鏡檢測示意圖
(3)計算全息圖法
計算全息圖是利用計算機生成波前全息圖案,后制備圖案基底,當光照時,就會復現全息記錄。利用此原理可生成與之匹配的非球面波,進行實現面型檢測。圖3 所示為計算全息對非球面的檢測示意圖。

圖3 計算全息檢測非球面示意圖
(4)環帶拼接法
由于非球面測量焦點與球心不重合,所以不能實現零位測量。但對于對稱非球面,其沿干涉儀運動會生成環形干涉圖,盡管一個位置不能測量整個面型,若將多位置測量數據“拼接”,則可實現面型的全部測量。
(5)子孔徑拼接法
與環帶拼接近似,通過多位置測量“拼接”,最終實現面型檢測。二者區別在于:子孔徑拼接時,非球面需要進行光軸方向移動的同時,還要進行平移和傾斜,其可獲得較高橫向分辨率。
(6)亞奈奎斯特采樣法
亞奈奎斯特采樣發,先使用“亞奈奎斯特”探測器實現亞奈奎斯特采樣,后應用特殊解包方法實現非球面面型測量。
(1)刀口陰影法
刀口陰影法常用于大口徑元件面型誤差的現場檢測,其靈敏度高,檢測效率高,不易劃傷鏡面。但是,它屬于定性非球面檢測,主觀性強、不易檢驗凸面,所以其應用范圍受到了限制。圖4 所示為刀口陰影法的檢測示意圖。

圖4 刀口陰影檢測示意圖
(2)哈特曼法
哈特曼法,在光學斜率測量基礎上,以光闌孔取樣波面,從而實現面型檢測。若實際波面相對理想波面略有傾斜,光線會聚焦點會產生偏離,通過記錄偏離量,進而解析得到最終面型誤差。
(3)朗奇法
朗奇法,采用朗奇光柵,形成朗奇圖,通過處理朗奇圖最終實現面型檢測。朗奇法對于大口徑凹面鏡測量,其優點明顯。但其屬于定性檢測,主要用于非球面磨削加工后的面型檢測中。
綜上所述,非球面檢測方法多種多樣,它們各有優缺點,其具體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非球面檢測方法的優缺點比較
面型輪廓法測量直觀、適用于中等精度非球面面型測量中,其局限性明顯。干涉檢測法分為零檢測和非零位檢測,其區別在于輔助元件。計算全息圖是零位檢測的典型方法,其精度高,速度快,但是,由于計算全息與被測件是匹配的,所以,通用性能偏低。剪切干涉、子孔徑拼接屬于非零位檢測,剪切干涉的精度較低,且需要復雜數學解算,優勢在于通用性好。當面型尺寸偏大、環帶較多時,邊緣數據較難采集,拼接困難。哈特曼法是幾何光學測量中的典型,由于其測量受光闌限制,采樣點較少,所以測量精度偏低。

圖5 非球面檢測新原理示意圖
針對上述總結分析,筆者構思了一種非球面面形檢測新原理。
如圖5 所示,該被測非球面的最接近圓半徑R 可以從非球面子午剖面上可計算得到,即R=[ymax2+xmax2]/2xmax,其中ymax和xmax為元件口徑處的坐標值ymax=D/2、由ymax可求得xmax的值,一般檢測前,D 均已知。如果根據光學設計給定的方程式,給定其中一個變量的等分值,如x1、x2、x3……xi的值,那么另一個變量的值,可根據方程式求得,如y1、y2、y3……yi的值。那么曲線上的相應點P1、P2、P3……Pi的坐標值可知。把Pi點延長至與最接近圓弧相交,相交點為Pi′。那么,

由(3)式和(4)式可求得每一個角度θi相對應的PiPi' 長度。所求得的PiPi'和θi值就可以作為檢測非球面面形的理論依據,即把工件曲面頂點置于最接近圓半徑R 的端點上,直線量儀的探針與曲面頂點接觸,之后使工件向左或向右擺動,就可以檢測到實際非球面曲線與最接近圓的差值,那么得到的差值與理論差值之間相減,即可知道非球面曲線的真實誤差值,這種真實的誤差值的獲得是由控制系統的數據處理來輸出的。這就是非球面檢測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