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安徽省建筑工程質量第二監督檢測站,安徽 合肥 230031)
工程質量檢測,指的是第三方檢測單位,將國家有關法律和建設要求作為依據,通過抽樣檢測的方式,檢查施工、材料和構件的質量。工程質量檢測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有效途徑,檢測結果的準確與否,會對工程驗收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做好檢測管理信息化建設尤為關鍵。
在建筑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設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有效手段,B集團作為國內知名的建筑企業,在工程質量檢測管理過程中將主要用戶定位為監理和第三方質檢單位,并通過雙層過程檢查的方式,找出工程中存在的質量隱患。集團以從源頭對檢查標準進行控制,構建閉環質量管理流程和自動沉淀成果為目標,應用5G、云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構建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化系統,在了解后得知,該系統可以實現對數據信息的自動采集、分析和處理,與此同時,還具有監控功能。
為實現管理信息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信息的互通有無,檢測單位在設計系統時,依據有關部門出臺的標準,對各子系統接口標準進行了明確。與此同時,檢測單位通過將數據接口作為中心點,將檢測業務、企業管理和設備儀器等系統進行連接,使各個系統在分布式結構下保持信息的傳輸和交換。在分布式結構下,即使某一系統出現故障,也不會對其他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5G時代已經到來,為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化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也改善了因為技術因素導致工程檢測質量不佳的情況。基于5G和云數據技術所衍生的指紋打卡、視頻監控等功能在檢測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
就實際情況來看,5G通信和云數據技術已經在工程質量檢測單位中廣泛應用,并以此為基礎,完成了檢測監管系統網絡結構的創建。
以B集團為例,集團積極響應政府部門的號召,在系統中設置了檢查標準庫,其中包括300多項檢查的項目,400多項檢查標準。在此基礎上,B集團還搭建了檢查標準體系,該體系由261個質量管理項目構成。為在最大限度上確保工程施工質量,B集團所構建的標準庫還設置了21個關鍵驗收項目,如下圖所示。

質量分項管理項目
B集團所構建的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如下方面的功能。
①數據采集功能。5G和云數據技術的應用,賦予了系統數據采集和上傳功能,并且信息傳輸效率也顯著提升。
②在線查詢功能。信息化系統具有可視化界面,便于使用人員委托和查詢,企業內部管理效率也因此而提升。
③聯網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借助網絡,管理工程施工行為和質量。
④統一進庫。統一進庫是指在檢測工作結束后,會獲得數據監測報告,系統可以將這些報告統一錄入到數據庫之中,為工作人員查詢和利用報告,創造有利的條件。
⑤與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實驗室聯網,支持數據進庫。
⑥自動檢測。系統可以自動檢測節能和環境參數,并將其上傳至數據庫之中。
⑦數據分析和挖掘功能,系統可以分析不良質量數據產生的原因,對質量數據存在問題進行探索,從而滿足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需求[2]。
檢測單位所構建的地基基礎檢測實時監控系統,可以實現以下方面的功能。
①對基樁檢測數據進行保存,且這種保存具有動態化的特點。5G和云數據技術的應用,使數據上傳和保存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時,還能確保源數據準確性。
統計查詢功能。管理部門可以借助這一功能,了解當前的檢測情況。
②設備、人員和報告管理功能。
③問題數據采集和報警功能。
④質量問題反饋功能。這項功能可以為施工設計提供便捷的條件,究其原因,主要是設計和施工單位在明確地基基礎質量問題后,可以對舊有設計施工方案進行調整,有利于強化工程質量管理的效果。
⑤明確問題的成因,為工程質量管理提供依據。
檢測單位為提升管理效率,尤其是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效率,故在研發系統時應用了5G和云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同時用數顯式回彈儀和智能回彈儀取代了傳統的指針式回彈儀。智能式回彈儀可以借助USB接口完成數據的傳輸,在數據傳輸效率和質量方面優勢顯著。
以上海市某科技公司研發的智能回彈儀為例,這種回彈儀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回彈數據的檢測,檢測人員可以直接觀看工程混凝土實體強度推定值。此外,借助無線通信網絡即可將其上傳到PC端和手機端。計算機軟件對其進行處理后,會向遠端服務器直接傳輸實測數據[3]。
在數據庫和系統結構建設完成后,充分發揮數據庫的數據挖掘和應用作用十分關鍵。
①工作人員可以將質量數據需求作為依據,對數據庫中的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確定質量問題數據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為設計施工人員優化工藝流程,調整設計方案創造有利的條件。
②檢測專家。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找出問題數據的成因,分別為人為因素和材料因素等等。與傳統系統相比,當前系統由于應用了云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全部機構的數據,使數據量不足的現象得到了改善。
③云計算架構。檢測管理信息系統具有云計算架構,支持云計算模型和平臺的建立,故系統具備非常強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
④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信息系統的應用,可以保證工程質量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并滿足有關部門對信息真實性的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數據分析和挖掘功能是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系統的優勢和特色,具體表現為系統在檢測工程質量后,會獲得檢測數據,此時系統會通過數據挖掘功能,對比檢測數據與案例數據的異同點,并在此基礎上,找出工程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會以應用實例為依據,對系統優勢進行分析。
案例分析: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屬于關鍵材料,其強度與工程質量存在緊密的聯系。但是在工程建設階段,混凝土容易出現早期強度不足的問題,為此,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具有重要的意義。B集團應用工程質量管理系統對恒大綠洲項目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進行了質量檢測,檢測報告表明,齡期為28天的混凝土,其平均強度僅為18MPa,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數值。后經調查,查明了混凝土早期強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養護條件差、粉煤灰摻加量過多等等。在檢查完成后,工作人員利用數據庫中的標準數據,與檢測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最終保證了檢測報告的準確性。
將檢測報告作為依據,有助于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問題進行處理,可以避免盲目加固補強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并且,還能為材料供應商優化生產流程,提供理論依據。對于檢測單位而言,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不僅能夠提升檢測管理的效率,還能全面了解材料供應和施工技術方面的信息,并以此為基礎,選擇正確的檢測方法和時間,以控制檢測成本,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下,工程質量檢測單位應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以此為基礎,研發和設計信息化系統,以實現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實踐結果表明,在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中應用信息系統,具有諸多方面的優勢,檢測單位應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