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摘 要:本文簡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特點,針對如何在該時代背景下開展社會新聞傳播工作,提出幾點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加深融合深度、豐富報道內容、培養優良人才等,希望能為相關專業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社會新聞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02
在通訊技術發展飛快的現在,人們都已感受到了社會傳播方式的新特點,如新鮮性、傳播途徑的多樣性、傳播范圍的廣泛性等。傳統的媒體時代已經逐漸轉變成媒介融合媒體時代。各類媒體平臺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社會新聞傳播工作,是各媒體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特點
當代社會新聞傳播的在媒介融合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已經逐漸在傳統社會傳播途徑的基礎上,衍生出較為新式的傳播方式,隨著時代發展的不斷蛻變,社會新聞這一“傳統”題材,也凸顯出一些鮮明特點。
(一)系統性
社會新聞操作是各媒體的“基本功”,其題材既包羅萬象,也有固定的社會背景。某一類新聞長時間寫作編輯,都會形成一些系統化的情況。在媒介融合的影響下,較為傳統的落后媒介平臺,在挖掘自身處理這一類新聞的優勢、減少自身對融媒體操作稍差的短板后,這一層面的系統性傳播的特點逐漸出現。現階段的融合媒體報道形式主要在于廣泛獲取新聞信息,也給更加側重社會新聞的時效性和細節性提供了方便。拋開更高層面的技術處理因素,這是當代媒介融合最系統化的代表特點,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乃至各種新聞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要求。新式媒體結合平臺可以運用新型傳播優勢,彌補傳統媒介在傳播方面的不足,從而突出社會新聞傳播的專業性和系統性。
(二)媒體融合性
從現實狀況看,電視臺播報平臺、報紙、直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因其工作方式相對傳統,對融媒體的適用性稍低。而歷代新聞傳播技術,事實上并沒有離開廣播媒介傳導技術、信息終端共享技術、數字信息顯示技術等,這些基礎技術都在為媒介融合提供技術傳承保障。新式媒介平臺的媒介融合性,主要表現在視頻傳播、畫面顯示、聲音傳達等方面,以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將社會新聞的傳播要點,以圖片、聲音、畫質、文字等方式向受眾一攬子展現。
融合媒介相比傳統新聞傳播媒介而言,在新聞內容方面既不會為了提高收視率降低社會新聞的時效性,在傳播方式方面也更具有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媒介參與宣傳的優勢。在獲取一手新聞消息時,能夠及時對消息來源采取判斷分析,確定消息的真實性后再行傳播,保障融合新聞的特性不被趨勢化影響,秉持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多元化發展的方向[1]。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有效策略
(一)夯實媒介平臺融合深度
傳統媒介平臺與現階段的新型融合媒介平臺相比,雖然融合媒體出現的時間較短,但其適用性較強。新型媒介融合平臺扎穩根基較為有效的方法在于,夯實媒介平臺之間的融合深度,強力幫助新型媒體成功蛻變,妥善發揮自身新生代力量的推動作用。在媒體融合期間,適當根據平臺受眾的實際生活需求,制定自身平臺的發展目標,將其個性化成長、多樣化發展的優勢,既有選擇又充分地向受眾展示,使受眾更愿意接受新型媒體的廣泛適用。
現代社會融合媒介可以聯合展示的平臺極為廣泛,包括各類電子產品智能手表、智能手機、電視、攝影機、電腦、移動通訊產品等。在傳遞社會新聞時,可以應用上述部分產品將新鮮、有趣、真實、自己感興趣并擅長的社會新聞進行收集,應用高端便捷的技術產品,充當融合媒介的傳播介質,達到豐富受眾接收方式的目的。具體做法上,為了夯實媒介平臺的融合深度,可以適當在傳播工具方面更新傳播方法,引導廣大受眾將社會生活當中的各類資訊,以視頻錄制、拍攝畫面或聲音錄制的方式,上傳到網絡平臺當中,秉持融合媒體時代新聞的共享性特點,有效擴大媒體信息的傳播范圍,允許通過電子產品了解到新聞內容的人群,可以對社會民生新聞展開分享評論,尊重公民的言論自由權,讓新聞受眾感受到融合媒介時代的個人權利,為媒介平臺的融合深度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2]。這是非常重要的特點,它不僅體現出融媒體在傳播方式上的“新”,也體現出受眾的參與感,這種體驗遠高于傳統媒體。
(二)豐富融合新聞綜合內容
內容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豐富融合新聞媒體的傳播內容,是增強社會新聞傳播時效傳播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媒介傳播工作與融合媒介時代下的傳播工作,在傳播內容方面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尤其在社會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基本原則,也是新型媒體工作人員在開展新聞工作期間需要遵守的必然要求,“豐富”不僅意味著新聞內容的多樣化表達,社會民生資訊的詳細化傳播,也意味著吸引傳播受眾。在豐富社會新聞內容時,媒體工作者再能抓緊社會熱點新聞發展方向,容易取得很好的傳播效果。但應注意不要以“博取受眾眼前、蹭取實時熱度、標題內容不符”等新聞內容的出現。
電視只能看一遍,報紙不過是手遞手,口頭傳播準確性受影響,真實性會被質疑。在傳統新聞傳播方式與共享技術較為落后的情況下,當代應運而生的融合媒體,在搜集新聞信息渠道方面有了較大程度的突破,社會新聞內容不僅可以從電視、報紙、廣播等途徑接收,也可以在手機短視頻、互聯網網頁界面、電腦智能推送等多個方面進行接收,極大促進了社會新聞內容可豐富補充的發展效益。結合傳統新聞傳播內容來看,傳統的報紙、報刊、書冊、宣傳板等途徑,都會在詳細內容方面對新聞資訊進行限制,使傳播內容在視覺角度極為單一,而媒體融合時代則與之不同,該時代的傳播載體能夠更好的在手機界面、電腦網頁、網絡頁面等部分,允許專業新聞美化人員,對新聞內容添加視頻或圖片講解,增強新聞受眾的直觀感受能力,使新聞傳播內容在視覺上吸引受眾觀看,提升融合媒體傳播的實際意義。
此外,在豐富融合新聞綜合內容期間,還需要加強對新聞消息內容的及時探索性,以客觀的角度看待新聞消息是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員的基本責任,消息的鑒別對社會新聞傳播工作十分重要,將錯誤消息或負面消息傳播到網絡當中,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做好豐富新聞內容的基礎前提在于,強化新聞工作人員對消息搜集的準確性判別能力,確保向社會受眾傳播的消息不出現錯誤。
(三)培養素質優良專業人才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基于傳統媒體人才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深度提升專屬媒介融合時代的專業技能是必要的,這也是很多傳統媒體人,因工作時間長、習慣單一的工作方式,而難以扭轉的現象。現階段的媒介平臺對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要求更為嚴格,現代社會進步速度飛快,若不能做到及時更新傳統專業技術、學習新型專業技能,將會在社會的蛻變過程中遭遇媒介平臺淘汰危機,甚至給媒體單位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為了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當代社會新聞傳播人員應該及時強化自身的專業素質,為媒介融合工作的長期發展提供保障。
在實際開展培養專業素質優良人才期間,對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應該更為嚴格。由于社會新聞傳播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在實際工作當中需要其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對于人才來說,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還需要其具備媒介融合時代新聞人的職業操守,保證新聞消息的準確傳達性。
有觀點認為,實際培養人才可以先從當地校園或部分企業入手,尋求與企業、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為廣大學生或基層員工提供實踐平臺,為其今后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從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方面來看,新時代媒介融合平臺應該強化內部的師資隊伍力量,以理論輔助、實踐教導的形式為新型平臺提供發展保障,源源不斷的為平臺輸送專業素質優良的人才,基于傳統教法的基礎上創新教導方式,引導相關人員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注重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專業人才綜合發展,為行業內部的欣欣向榮奠定基礎。
此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還應當注重人才在高端應用技術方面的培養。結合當代媒體行業的發展來看,現階段智能網絡技術平臺在群眾當中,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在該項網絡發展特殊環境下,應該適當加強網絡技術學習,強化人才自身在互聯網各方面的技能學習,包括互聯網編輯、互聯網上傳、網絡共享資源構建、高清圖片拍攝方式、網絡視頻上傳方式、視頻編輯剪切技能等,通過及時更新自身的專業技能,為迎接新時代的綜合挑戰做好準備。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媒介融合時代的背景下,做好社會新聞傳播工作將要面臨較多的挑戰,而如何在面對挑戰期間,抓緊時代發展的機遇對融合媒介時代下的各類平臺進行優化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穩固融合媒體平臺與受眾之間的融合深度,創新傳統社會新聞的表達方式,以便促進媒介融合時代各平臺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余冰微.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素養提升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8,9(07):160.
[2]吳謝巍.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策略[J].東南傳播, 2019(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