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修
體育課堂中,學生常常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引發爭議和沖突。有經驗的教師會發現,隱藏在爭議和沖突的背后,常常是因為學生們缺少生活情景的教育,缺少在游戲環境中品德的修正,體育游戲是學生們樂于參加的活動,但需要教師能抓住課堂爭議,有的放矢地開展品德教育,把健全人格的教育落到實處。
在一次二年級體育游戲課上,我提議道:“我們玩貓捉老鼠吧!兩個同學扮貓站在圈外,另一半同學扮鼠,站在圈內,其余同學站在圈上手拉手做籬笆,現在需要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但在這個時候,我發現新轉過來的學生A正手足無措地站在原地。我走過去問:“你怎么啦?趕緊和大家把手牽上呀!”可是學生A還是在原地站著,低著頭。我有點兒著急,問:“你不想玩嗎?”問了好幾遍,學生A并沒有想上前的意思。這個時候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陳老師,她手上有可怕的東西,我們不想和她拉手,會傳染的。”我疑惑地看向學生A的手,她下意識地把手往衣服袖子里縮了縮并看著我。
我拉起了學生A的手,一看,原來手掌處有一塊很大的胎記,這時我才明白了原因。“老師跟大家一起玩,好不好呀!”我靈機一動地問。學生們都激動地說:“好!”我接著跟旁邊的學生說:“你可以牽著學生A的這只手嗎?你牽住以后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圓哦!”該學生看了看學生A那只沒有胎記的小手,對我點點頭。終于拉成了一個圓,為了保護圈內的“小老鼠”,做籬笆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不斷地對“貓”圍追堵截,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大家在貓捉老鼠的游戲中,很快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一場開心的游戲結束了,學生A的臉上也綻放出開心的笑容。
游戲過后,我舉起雙手來給大家看,問:“同學們,看看老師的手有變化嗎?”學生A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大家也都面面相覷。我繼續說道:“大家現在喜歡學生A和我們一起游戲嗎,喜歡學生A嗎?”同學們立刻回答:“喜歡。”
下課后,看著學生A和學生們歡歡喜喜地離開操場,走進教室,我才意識到今天差點兒犯了一個錯誤,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學生A,那這場因胎記引起的沖突將永遠在他的心里留下陰影;如果不問緣由,隨意批評班上的學生,也會造成學生A與其他學生的隔閡;如果沒有因勢利導,我也將失去一個生成的教育契機,這個寶貴的沖突,不僅教育了學生們友善對待他人,也讓我學會了怎樣化解學生們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