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奇 蒲鑫 劉云會 王祥丞
摘 要:中華文化是我們華夏子孫傳承和發展的驕傲。文化是我們祖先的精髓,是國人的脊梁,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千千萬萬人民的信仰,是過去的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真實寫照。而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有其背后特有的歷史環境:其中在我國東北地區有一支部隊——東北抗日聯軍;抗聯長期奮戰在敵后,東北人民在惡劣的環境下,以極少極差的裝備和人數與殘忍的日寇進行殊死搏斗與抗爭,時間長達整整14年,書寫了東北人民勝利的篇章,開啟了新時代的大門;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文將對東北抗聯紅色文化進行現狀分析尋找到一種使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給予了我們后人無數的精神財富及熏陶。
關鍵詞:東北抗聯文化;現狀分析;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一、引言
我們在問卷星平臺及長春市人流量集中的市區對來往的人群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共回收291份,回收率為97%,有效率92.6%。我們主要統計了人群對于東北抗聯文化歷史的了解程度和認知情況,以及他們對VR行業的相關了解和紅色文化目的地的知曉狀況。
二、東北抗聯文化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我們詢問了來往的人群中對紅色文化英雄及相關事跡的了解程度。有30%的人能說出東北抗聯過程中三個英雄的名字,65%的人只能說出一個,5%的人一個都不知道。在英雄事跡選擇方面,有65%的人回答正確,30%的人選錯,5%的人沒有填寫。關于認知型的問題,在提到重要事件時很多人只能想起來七七事變的相關時間和地點,對別的則一概不知。在問到有沒有去東北抗聯文化博物館以及遺物展,45%的人去過,8%的人不知道地點在哪,47%的人表示不清楚。45%的人表示他們不確定將紅色文化目的地作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25%的人表示會,30%的人表示不會。大多數人選擇去紅色文化目的地旅游是為了緬懷先烈,了解歷史。少部分人是由學校組織或者是自己感興趣。但當提到用VR來感受紅色文化時,62%的人表示有興趣,25%的人表示看價格而定,8%的人表示不愿意,只有5%的人表示還是愿意去實地考察。綜合來看,大眾對此次問卷調查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且對東北抗聯文化知識的了解有所欠缺。
三、東北抗聯文化宣傳組織的形式和路徑分析
(一)切實創新東北抗聯精神的展覽和宣傳模式
可以用抗聯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設來傳揚東北抗聯精神,讓東北抗聯精神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得到傳承和弘揚。利用抗聯文化教育基地,可以進一步豐富抗聯教育的內容,利用展示方式和展示手段來促進東北抗聯軍日本傳播。在傳承和弘揚的工作過程中,第一,要對革命內容進行系統的研究,可以利用研究史料的方式,對史料進行研究,也可以向廣大人民群眾征集文物史料。第二,可以將東北抗聯戰士的各種經歷整理成宣傳史冊,便于巡回演講,也可以利用講座會座談會的方式來進行宣傳。第三,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發揚東北抗聯文化,也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產品多種多樣的展現出東北抗聯文化。第四,東北抗聯文化宣傳的過程中,要注重靈活化在企業、校園、社區各個地區抗聯文化的宣傳,這樣就可以擴大抗聯文化在各種人群各個地區的影響力。第五,要形成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播隊伍,培養相關的人才,利用先進的交流機制和各種機構的協同努力朝陽洪波東北抗聯文化要根據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的需求,培養大量的人才,保持東北抗聯文化的生機與活力,在宣傳的過程中,也要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東北抗聯文化的保護傳承過程中。
(二)打造好東北抗聯文化的紅色品牌
從紅色文化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紅色文化品牌可以形成一定的效應,需要重視紅色文化的發展,重視在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因此,在東北抗旱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也要形成相應的品牌。
可以將東北整個地區的抗聯文化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布置,將各方面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配,利用零散的資源整合成資源體系,能夠系統合理的保護東北抗聯文化。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可以將民俗文化與東北抗聯文化進程有效的結合,比如在井岡山保護文化的過程中推出了紅米飯南瓜湯的風情習俗。東北地區有著十分悠遠的民族文化,也具有地方的特色,因此,可以將民族文化與東北抗聯文化進行深度結合,形成品牌效應。第二,在東北抗聯文化中可以與旅游事業進行有效的結合。利用文化來傳播文化,利用文化來推動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將東北抗聯的各種實際過程,用旅游的路線串聯起來,便于品牌效應的形成。
(三)加大東北抗聯精神的宣傳力度
在東北抗聯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可以靈活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來進行東北抗聯文化的傳播。對于東北抗聯文化精神的傳播,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是中國夢的一個傳播渠道,從現實層面上也可以將東北抗聯文化作為東北工業發展的動力。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我國的工業化道路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為我國各方面的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工業設備。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的國民體系逐漸趨于穩定,當地的工業化發展也推動了我國其他各個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從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地區的經營體制管理體系也發生相應的改變,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地位逐漸下降,因此,要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也要對東北地區注入精神力量,保證精神力量可以作為引導,能夠促進東北地區工業化的快速提高。在東北地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保證廣大東北地區的人民可以享受到社會主義的和諧,同時也能促進當地地區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東北抗聯文化傳播的現實意義
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
(一)忠貞報國的愛國情懷
東北抗聯文化所具有的忠貞報國的愛國情懷,正如國歌里唱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英勇的東北抗聯戰士奮勇而出,舍身忘死。用自己的身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鋪上了決勝的道路。他們捍衛了我國領土的完整,拯救了中華民族,樹起了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身作則同法西斯勢力頑強抗爭。為了祖國能得到解放。
(二)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
在殘忍的日寇面前,東北抗聯戰士毫不畏懼、英勇頑強的同日寇進行戰斗,他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開辟了祖國解放的道路。從這一點上充分體現了我國抗聯戰士的堅強意志,在面對外來侵略時,用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擊退外來的侵略者。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是東北抗聯戰士的力量源泉,也是鼓舞他們精神的強大支柱。
(三)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
為了使祖國能夠得到解放,東北地區的人民視死如歸,戰士也不畏艱險,堅決拒絕向法西斯勢力低頭,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前進。這種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在不幸被俘時,就算受盡酷刑也咬緊牙關。為了崇高的信仰堅貞不屈,這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造的,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魂魄。
(四)艱苦奮斗的開拓意識仍以堅強樂觀的心態面對日漸絕望的戰役
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以積極向上的開拓意識苦練作戰計劃和方針,與敵人百般迂回。在東北地區的抗爭過程中,一直抵制日寇的侵略行為,東北地區的居民聯合戰線打破日本的封鎖和壟斷。以高昂的斗志和打不死的精神與強敵抗爭到底。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民族的脊梁。
(五)團結御敵的國際風范
廣義上來講,團結御敵的國際風范指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蘇聯人民一起與法西斯勢力抗爭的典范。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三個國家團結戰斗,并肩前行,形成反法西斯統治的革命戰線,這也體現出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人道主義聯合精神,是流傳至今依然存在于歷史上閃閃發光的印記。
五、長春市東北抗聯紅色文化傳播問題
(1) 居民的革命意識不強,對文化傳播問題不感興趣,響應程度和積極性普遍偏低。
(2) 紅色文化博物館缺乏宣傳,不為大眾普遍知曉。
(3) 中小學缺乏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教育和東北抗聯文化的理論培訓。
(4) 歷史意義已在大多數人心中淡薄,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去博物館緬懷先烈。
六、長春市東北抗聯紅色文化傳播對策
(1) 首先要豐富抗聯教育基地的展出內容、改進展示方式和創新展示手段等等:具體可以在市中心,會展中心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展出革命烈士相關事跡以及紅色歷史文化,多拉展板,發送傳單以及向人群普及,使人們更廣泛的全面的了解到東北抗聯紅色文化,以及它的重要性。并且設計VR體驗中心。剛開始可以給予優惠,讓大眾不用去博物館,就可以在現場感受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戰爭條件。還要對抗戰的革命歷史進行整理研究。并豐富紀念館的展覽內容,從而吸引大眾的興趣。在中小學發放東北抗聯英雄事跡的宣傳手冊,并邀請導師進行演講。充分利用VR感官體驗技術,將東北抗聯的戰爭過程制作成生動的影像資料放映,尤其在學校里,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并且融入社會教育。
(2) 打造好相映的歷史文化品牌:在一個地區提升文化的傳播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旅游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統籌當地資源以及合理優化配置。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東北抗聯文化標志性品牌,同時,加入民族特色讓其融入在民族的血液中得以廣泛傳承。對于東北抗聯地區的革命地區和重要戰役的發生地,可以依據獨特的優勢發展紅色旅游項目,比如抗聯英雄林海雪原的紅色項目,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東北抗聯文化。在東北地區的佳木斯市是東北抗聯抗爭的重要地區,當地也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習俗,依據佳木斯作為中心,就可以打造東北的紅色文化。
(3) 廣泛宣傳東北抗聯文化精神:在當代互聯網高速運營模式發展下,要靈活的運用多媒體等網絡技術,打造東北抗聯文化宣傳一條線,多方式的積極效應。在圖書館成立東北抗聯文化精髓的相關專欄,并加以宣傳手冊。同時在影視劇中融入東北抗聯文化的發展故事和歷史事跡,從而更快的深入民心。在學校等地多次召開演講吸引群眾參加。
要靈活利用多種方式實現東北抗聯文化傳播。第一,主流媒體可以開展相應的欄目,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東北抗聯文化的傳統。第二,東北地區的出版社可以撰寫適合各種人群閱讀的文化讀本,對東北抗聯地區人們的抗聯歷史進行有效的記錄。第三,可以積極開展文藝創作,圍繞東北抗聯文化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文藝工作,鼓勵文藝工作者依據東北抗聯文化作為主題創作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在少兒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融入東北抗聯文化,對少兒講述各種東北地區抗聯英雄的世界。第四,要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來實現東北抗聯文化的傳播,互聯網如今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東北抗聯文化的快速傳播,營造東北抗聯文化的良好發展氛圍。
七、結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同時也要重視一個國家文化的實力的提高,在這個過程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施,在我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方向,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東北抗聯精神深刻的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優勢,也是凝聚了我國全民族的力量。在東北地區要做好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讓東北地區的民族文化具有抗聯精神的色彩。
雖然如今東北抗聯工作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東北抗聯精神體現出的艱苦奮斗與堅持,依然可以指引我們當代人的進步。目前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固然會面臨各方各面的嚴峻問題,因此要以東北抗聯精神為準則,吸收東北抗聯精神中的先進經驗,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的快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九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共黨史研究,2014(09).
[2]張洪興.東北抗聯精神[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0.
通訊作者簡介:
蒲鑫,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研究方向:非線性電路和圖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