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近年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法律法規的完善,網絡直播中違法違規現象已大幅減少,但是直播中部分主播的行為依然讓粉絲們感到不滿。
記者通過小范圍問卷調查了解到,受訪對象對主播在直播中的不滿行為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直播帶貨中主播存在夸大宣傳、數據注水、帶貨商品質量差等問題;二是主播不斷要求粉絲打賞,說話內容沒有下限,讓人反感。
那么,主播的行為該如何規范,又該如何管理主播?
近日,國家網信辦等8部門通報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進展,提出推動研究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引導用戶理性打賞,規范主播帶貨行為。同時明確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將內容供給導向、打賞金額標準、主播帶貨資格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
直播,將迎來強監管時代。
“家人們,快點擊購物車搶購啊,這真是我和團隊為家人們千挑萬選的東西,品質絕對有保障,價格也做到了最低。謝謝家人們的支持,快快購買。”前不久,一位在某短視頻直播平臺上擁有近40萬粉絲的主播,開始了他的首場帶貨直播。
屏幕這頭,粉絲小梅為了支持“偶像”,沒考慮太多,就購買了價值99元的一款零食。收到貨后,小梅發現食品包裝很普通,甚至有些粗糙,“味道嘛,不難吃,但是也不像主播說得那么好吃。”小梅告訴記者,她事后在網上對比了該款零食的價格,遠不是全網最低價。
對于此次購物的體驗,小梅并未覺得失望,“就是一次普通網購而已。”但是作為關注了該主播近兩年的粉絲,小梅擔心這位主播會在如今的帶貨亂象中為追求利益而迷失自我,“希望他別成為帶貨的戲精。”
現如今,在直播帶貨領域,有一個新名詞叫作“表演式套路賣”,就是指一些電商與主播一唱一和演雙簧,通過惡意砍價、吵架、演戲等方式誘導“粉絲”購買電商劣質商品,還讓“粉絲”誤以為得了便宜和實惠。
常見的形式有,女商家帶著哭腔說,自己的產品放錯了鏈接,現在這個便宜的價格是錯的,但系統死機改不回來。她的丈夫知道后對她吼道:“39塊錢你就把東西賣了?離婚!”在確認鏈接無法撤回后,與商家連線的主播就開始號召直播間的粉絲:“商家現在下不了車了,大家趕緊買!”
妻子為了銷量不得不降價賣貨,卻因此被丈夫辱罵;主播為了給“粉絲”低價折扣,自掏腰包補齊差價……一段時間以來,這樣的“忽悠”場景經常出現在直播間中,并逐漸被廣泛效仿。
盡管相關的平臺已經對一些直播行為進行了管理,并對部分主播作出限期停止直播的處罰,但平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很難真正讓對主播的管理產生震懾力,也難以讓受眾信服。
有觀點指出,要想給主播賬號分級分類也不容易,應該采用哪一種標準,行業內目前并無統一的說法。因此,此次提出的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有望為整個行業塑造新行規。

主播在介紹慶陽地產優質胡麻油。圖/李俊峰
所以,就這份規范應該著重從哪幾個方面發力對主播賬號進行約束的討論,也較為火熱。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李舒表示,之所以要對直播賬號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就是在維護直播領域商業秩序的同時,防范直播可能給普通公眾帶來的潛在危害。
李舒說:“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虛報流量、帶貨量等等不守秩序的行為,這些行為就像是‘抄小路,這種‘抄小路的行為就使得規規矩矩走路守秩序的人吃虧,實際上也對商業秩序造成明顯的破壞。還有一種情況更潛在、更不容易被發覺,但是危害非常長遠,就是對于社會整體認知能力的影響,使社會認知出現了淺表化的趨向。”
而此次網信辦特別將主播帶貨資格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進行關聯,在李舒看來,有助于直播商品留精華、去糟粕。李舒表示:“現在很多主體都加入了電商直播的隊伍,直播產品的范圍擴大了,不同群體對于直播產品的把關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沒有把關意識,有的沒有把關能力,所以進入直播的商品有的就出現了質量方面的問題,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相較于專業的討論,粉絲小梅則向記者表達了其關于分級管理的看法,“比如,不允許剛注冊的主播帶貨,發現誘導打賞、聊天無下限的行為經舉報核實后,對主播進行降級并降低直播時長和限制打賞收入等管理,應該可以規范主播的不良行為。”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占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對此李舒表示,直播受眾群體越大,對主播賬號進行管理越勢在必行。
具體到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的標準,李舒分析:“分類管理主要是從直播內容的性質上來看,比如說營利性的和公益性的,管理舉措肯定要不一樣。再比如說按照管理對象的類別來管理,對于商家、對主播、對平臺經營者、對主播的服務機構以及參與的用戶,都應該實施規范的管理類別。”
對于主播賬號分級,李舒建議定級之余還要針對所定級別進行定期核定、動態調整,表現好的積累信譽度,有問題及時進行管控懲戒,并向社會公開曝光。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有關網絡直播的監管仍停留在內容審核方面,而對于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即便是明確了“可以返還”,也只是事后補救。所以如何從根源上減少類似事情發生,尚需有效引導和積極應對。
據介紹,根據國家網信辦要求,從去年3月起至今,已有50余家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雖然不少平臺有設置“青少年模式”,在此模式下無法進行打賞,觀看時間也受到限制,可實際上,只要輸入密碼,“青少年模式”即可輕松解除。有分析認為,此次國家網信辦明確打賞金額標準與直播賬號分級分類緊密關聯,與此有關。
據國家網信辦相關人員表示,高額充值打賞沖擊主流價值觀,“網課”直播間推送低俗內容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違規直播帶貨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色情低俗和網絡賭博詐騙屢禁不止等突出問題,一直是網絡直播行業飽受詬病的根源所在,必須徹底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