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顯奎
脂肪肝又稱為肝脂肪變性,是過多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內形成的一種疾病。正常的肝臟內僅僅含有小量脂肪,約占肝臟體積的4%~7%,這其中的一半為甘油三酯,也就是我們老百姓們所說的油,另一半為磷脂酰膽堿和膽固醇。有數據顯示,肥胖者有一半的幾率患上脂肪肝,但這并不代表不肥胖的人就不會患脂肪肝。
《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脂肪肝患者中約40%為非肥胖人群,甚至有將近1/5還是瘦子。該研究涉及24個國家或地區、覆蓋1057.6萬受試者的數據。脂肪肝不全是因為肥胖和飲食所致。
肝臟是把血液中的脂肪酸合成為甘油三酯的場所,然而肝內并沒有多少多余空間來儲存它。所以甘油三酯一經合成,就與載脂蛋白結合為脂蛋白,主要是極低密度脂蛋白,并釋放入血液。在肥胖者機體中,甘油三酯合成與轉運之間的平衡發生了失調,一方面肥胖者的脂肪酸攝入多,所以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另一方面,由于肥胖者肝臟中合成了大量的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結合的就多,因此血液內的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導致肝臟內合成的極低密度脂蛋白難于輸出到血液中,所以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內,結果就形成了脂肪肝。不過,這并不是脂肪肝形成的唯一原因。
事實上,只要肝細胞進行脂肪代謝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以出現脂肪堆積在肝細胞里,不僅僅是因為攝入脂肪過多。這些問題包括:脂肪酸分解和轉移的障礙,脂肪合成過多,肝細胞中毒,營養不良等。
脂肪肝根據級別可分為輕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 早期沒有癥狀,隨著脂肪堆積程度的加重,可漸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脹、肝區不適等表現,轉氨酶水平輕度升高。這時候患者就應該前往就醫。輕、中度脂肪肝多數是可逆的,通過運動、減肥以及調整營養平衡,脂肪肝可以減輕甚至消失。
中重度脂肪肝 常有腹脹、乏力、右上腹劇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等癥狀。如長期患脂肪肝,脂肪顆粒還可能會因脂肪囊泡破裂而進入血液引起腦、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或靜脈高壓及膽汁淤積。如果脂肪長期在肝內過度蓄積,肝臟血液供應、氧氣供應及自身的代謝受到持續影響,中度脂肪肝危害就會造成肝細胞大量腫脹,炎癥浸潤及變形壞死。一旦肝臟有纖維增生及假小葉形成,就成為肝硬化。
重度脂肪肝 明顯疲乏感、食欲差、飯后腹脹、惡心、嘔吐、肝區痛、右肩背疼痛發脹、頭暈、脈搏緩慢、血壓降低、口干、口苦、大便不規則,伴有便秘或便稀、也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等癥狀。其中,惡心與嘔吐是重度脂肪肝常見的臨床癥狀,上腹部的特殊不適感為重度脂肪肝主要癥狀表現。重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損害,癥狀可伴惡心欲嘔、厭油、上腹脹等肝系癥狀。
要想遠離脂肪肝,除了控制自己的體重外,還得顧及很多方面——合理作息、健康飲食等、肥胖者也不可迅速減肥。迅速減肥時,體內大量脂肪需要通過肝臟排出體外,這時候肝臟內脂肪原料過多,無法及時進行處理,多余的脂肪組織就會沉積在肝臟,出現脂肪肝。
而當營養不良導致脂肪肝是因為肝臟在代謝脂肪時需要多種物質參與,比如需要一些蛋白質運輸脂肪,在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不足時,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受損,無法把脂肪及時排出,就會讓脂肪大量沉積于肝臟,形成脂肪肝。此外,長期大量飲酒、不愛運動、喜歡甜食、濫用藥物、遺傳代謝問題等也是瘦人出現脂肪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