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
“致敬達·芬奇全球光影藝術(shù)體驗大展”曾于2018年中下旬在北京舉辦過。達·芬奇密碼迄今不知讓人破譯了多少遍。《蒙娜麗莎》甜美的笑、鬼魅的笑、神秘莫測的笑,解讀后,讓人覺得笑的毛骨悚然。不久前,看陳丹青的《局部》的視頻,見這幅畫當時在世界各地展出時,總統(tǒng)剪彩,呈現(xiàn)出人潮涌動、目不暇接、只停留一兩秒的場面,讓人頗覺的這是觀畫還趕集。
當達·芬奇畫的細部借助聲光電及音響的烘托升華在你眼前時,那些人物的線條、肌肉和血脈幾乎就活生生的躍動在瞳孔反射中,《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這些畫中的人和神轉(zhuǎn)眼就會呼之欲出。達?芬奇的神奇還不止他的那些承天接地、流芳百世的繪畫,還有這個出生在14世紀的人,在當時就設(shè)計出的撲翼式飛機、機器人和飛碟樣式的坦克,其所涉學科之廣實在讓人瞠目結(jié)舌,今人一直推測他是個外星人。
觀完這畫展,從歷史的隧道出來,感覺時空轉(zhuǎn)換,東坡畫屏,題寫詩言也在胸間涌出。
看罷影片《至愛梵高》,下意識的觸摸到百多年前逝去的這半瘋半癲的畫癡復活,那些濃墨重彩的畫,畫中吃土豆的人物和向日葵、星空等景觀全都蒙著畫彩復活了。黑澤明執(zhí)導的《夢》影片也讓人物奔跑在他畫的板塊中,他為情所撕裂,他被人所欺騙,他被貧困纏身。他割了耳朵,并將這戴著棉帽的自畫像留在美術(shù)史上。他的畫現(xiàn)在價值連城,他畫的財富足以購下一座都市。然而,他卻在窮苦與內(nèi)心的痛楚中自盡而去。身后有誰能像他那樣,將瘋狂的色彩涂抹到每個人的心間。那些麥田、花朵會永遠伴隨詩情畫意在我們左右。
我一直不知畢加索著名的抽象畫名作《美在河山》與《美美與共》真跡竟收藏在中國美術(shù)館。同樣,我也不知小胡子向上翹的達利還以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與《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等詩詞畫過一組素寫。在中央美院毗鄰的展廳看完達利與畢加索西班牙雙星繪畫展,腦洞大開。達利用抽水馬桶譽為《泉》的造型讓人久久難忘,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更是名垂史冊。但他們以中國元素進行繪畫的探索卻知之甚少。
畢加索稱要當中國的書法家,他的繪畫就是中國水墨畫的延伸,他奇怪中國本身就具有畫的靈魂,其畫家何必要來西方“取經(jīng)”,發(fā)揚光大就是了。而達利的素寫竟取材毛澤東的詩詞為創(chuàng)作靈感,也讓人感到一絲“革命”的氣息。常說“洋為中用”,此刻成了“中為洋用”。可見毛澤東的詩詞產(chǎn)生了多么深遠的影響。當然,達利借題發(fā)揮,是另一種抽象切入的形式,思維似更準確,更由表及里,令人浮想聯(lián)翩。看完這雙星畫展后,形象的思緒躍然紙上,于是就流成了詩。
王 童:魯迅文學院第二屆高研班(主編班)學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北京東城區(qū)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新聞出版支部主委,洛陽師范學院客座教授,《北京文學》社長助理。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及散文詩歌等百萬多字。作品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