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敘國,劉 梅,馮建英
(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河南 鶴壁 458030)
為全面、準確摸清鶴壁市奶業現狀、發展趨勢及其對牧草業發展的影響,做到底數和形勢清晰、清楚,為今后制定本行業決策、指導與服務的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鶴壁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組織開展了對奶業現狀及對牧草業發展的影響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目前,鶴壁市共有奶牛養殖場6 家,奶牛存欄合計2 081 頭,與2015 年相比,養殖場減少7 家,奶牛存欄量下降了82.2%(表1)。現存的6家養殖場為淇縣4家,存欄奶牛1 540 頭;浚縣2 家,存欄奶牛541 頭。此6 家養殖場存欄規模比2015年增加409頭。為便于統計分析,將6家養殖場分別簡寫為A、B、C、D、E、F(圖1)。從圖1可以看出,6 家養殖場中有5 家的規模是逐漸擴大的,其擴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家連續多年實施的奶業振興計劃、“糧改飼”試點項目以及企業多方籌措資金堅持發展等,只有一家養殖場存欄降低了一半以上,主要是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效益偏低、資金緊張等原因造成的。

圖1 現存6家養殖場2015年與2020年養殖情況對比(頭)

表1 鶴壁市奶牛養殖情況
1.2.1 優質干草飼用情況
調研奶牛場成母牛優質牧草飼用情況見表2,6 家奶牛養殖場均飼喂了優質牧草,且飼用量不低于5 kg/d,達到甚至高于目前國內奶牛養殖對飼草的平均要求,能夠充分滿足優質高產奶牛的生產需要,說明鶴壁市養殖場整體對奶牛養殖非常重視,著力于提高奶牛高產優質生產。從飼草來源來看,6家養殖場使用的苜蓿幾乎全部為進口,國產苜蓿的使用比例非常低,進口苜蓿的價格平均在3 055元/t,而同期國產苜蓿的平均價格僅為2 500 元/t,比進口苜蓿每噸便宜555元,如果使用國產苜蓿,則每頭奶牛每天可節約干草成本3元左右,而養殖場選擇價格高的進口苜蓿,不使用價格低的國產苜蓿,主要原因在于國產苜蓿質量不穩定,不利于維持奶牛穩定高產。

表2 調研奶牛場成母牛優質牧草飼用情況
1.2.2 青貯飼料使用情況
調研奶牛場成母牛青貯料飼用情況見表3,此次調研的6 家奶牛養殖場,全部使用全株青貯玉米,每天的飼喂量在20 kg左右,僅一家養殖場飼喂量6.8 kg,遠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該場經營管理不佳,遇資金瓶頸);飼料來源主要為本地,養牛場收購后,自己進行青貯,且青貯飼料水分含量大,一般在70%左右,遠途運輸成本高;鶴壁浚縣和淇縣均為河南省糧改飼試點縣,2019 年糧改飼面積分別為826.7 hm2和397.3 hm2,收貯量2.74萬t和1.31萬t,按每天平均飼喂量17.9 kg計算,能夠充分滿足全市2 081頭奶牛的需求量。從價格來看,6 家奶牛場青貯料平均價格410.0元,與全省平均價格基本一致。6家奶牛場全部有自建青貯池,按每立方米裝填700 kg 全株青貯玉米,每池滿裝計算,分別能夠青貯全株玉米8 400 t、7 000 t、3 500 t、1 400 t、3 500 t、3 150 t,基本能夠滿足本場奶牛全年對青貯料的需求量,A場和E場尚有大量盈余。

表3 調研奶牛場成母牛青貯料飼用情況
調研奶牛場成本與效益情況見表4,鶴壁市單個成年母牛每天產奶量在27 kg 左右,年產鮮奶在8 t 左右,在全國屬于中上等水平。鮮奶一般都銷往省內各大乳品加工廠,鮮奶銷售價格在3.60元/千克左右,處于盈虧平衡點邊緣,且鮮奶銷售價格還經常受到乳品加工廠提出的各種借口而隨意漲價或降價,嚴重時還有拒收的現象。每個養殖場由于養殖水平不同,鮮奶銷售價格略有不同,因此有賺的,也有虧損的。

表4 調研奶牛場成本與效益

調研奶牛場飼喂牧草量與產奶量情況見表5,當成母牛牧草飼用量達到5 kg 時,產奶量平均維持在26.8 kg 以上,但當D 場成母牛牧草飼用量達到8 kg 時,產奶量反而低于牧草飼喂量為5 kg 的奶牛場,這既與適宜添加量有關,也與該場飼料配方和奶牛飼養管理有關,建議該場適當調整配方,降低牧草使用成本。從青貯飼料飼用量來看,5 家奶牛場飼用量在20 kg以上,產奶量也保持在26.8 kg以上,唯有D場青貯料飼喂量低于20 kg,原因及建議同上。調研奶牛場飼喂牧草量與產奶量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成母牛飼喂優質干草和青貯料的量與產奶量基本上成正相關趨勢,但由于該數據僅為調查數據,沒有科學的對比試驗,僅可以看出基本趨勢,而無法進行飼喂量與產奶量的定量計算。

表5 調研奶牛場飼喂牧草量與產奶量

圖2 調研奶牛場飼喂牧草量與產奶量之間的關系
由于奶價長期低迷,養殖效益較差,導致一半養殖場退出奶牛養殖行業,現存的養殖場近幾年除了自己設法堅持外,也得到了國家給予的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建設與改造項目資金的支持和“糧改飼”優惠政策的扶持。
近幾年,玉米、進口苜蓿干草等飼料價格逐步上漲和奶價長期低迷是導致養殖成本高、效益低的主要因素。
鮮奶銷售價格除了長期低迷外,還經常受到乳品加工廠提出的各種借口而隨意漲價或降價,嚴重時還有拒收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養殖企業的養殖信心。
土地流轉價格高。當地每畝土地流轉價格在800~1 300元之間,而據有關部門測算,河南省發展牧草種植土地成本應控制在600元以下,因此在該價格條件下流轉后發展牧草種植,基本無利潤可賺,成了制約養殖企業種草積極性的主要原因。當地政府也沒有出臺過支持牧草發展的相關政策。
河南省種草起步晚,一些奶牛養殖企業、社會資本、商業資本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合作社等,雖有資金,但缺乏對種草意義與知識的認識理解。社會上普遍還存在著“怎么能拿好端端的土地去種草”的舊觀念。
農牧行業主管部門應主動加大向本級政府與主管領導匯報的力度,向主管領導匯報和宣傳發展奶業、牧草業是畜牧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也是規避動物疫情(禽流感、非洲豬瘟、布氏桿菌病等)頻發、防控付出成本巨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負面影響極大的重要措施,更是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和模式,以此扭轉各級政府長久以來冷落牧草業發展的傳統思維,促使政府部門出臺長期穩定的發展規劃。
逐步提高對牧草業發展的政策、資金等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出臺涉及土地流轉價格的支持政策。加強對奶牛場鮮奶銷售與乳品加工廠收購之間的關系的協調,建立科學、合理的銷購長效機制。
農牧行業主管部門除了認真落實好種草業所需的農機補貼的優惠政策外,還應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發展種草業好處的宣傳力度,增加科技下鄉與技術培訓頻次,將先進的實用技術實時地普及到養殖場、種植業主手中。要創新服務模式與機制,不斷提高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要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向社會宣傳種草對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人民膳食結構、解決糧食危機與解決蛋白質飼料危機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提高全社會發展牧草產業的意識水平和重視程度。
行業主管部門要組織一定的資金,開展適合鶴壁市環境的示范種草試驗。要不定時舉辦技術培訓和組織人員到外地種草企業參觀學習,增加種草的感性認識,提高種草的技術水平。對有意向發展種草的牛羊養殖企業,要解決好他們遇到的瓶頸問題,做好相關推動與服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