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鴻
◆摘? 要:近幾年,隨著中國的國民經濟總值不斷上升,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提出,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拉近了農村與城市的距離。同時,也實現了城鄉教育的一體化發展。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成為學生開始學習生涯的重要教育階段。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策略
學生的正式學習生活,大都是從識字開始,對學生之后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小學生的識字能力,一直是教師和家長關注學生學習的重點。隨著小學語文課本的不斷更新,對學生的識字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學生配備的輔助識字教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得不到改善。比如,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學生對識字沒有興趣等。
一、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的現狀
(一)小學教師識字教學環節固定
在我國農村,多媒體的應用還沒有普及到每個學校,學習資料較少,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模式,目前基本采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小學生識字教學。第一,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生字;第二,教師帶領學生給課后生字組詞,找多音字,并帶領學生讀生字以及組的詞;第三,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記憶后,教師大都會采取點名的方式,讓某個學生站起來讀,并且組詞,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本上的生字。這個流程日復一日,天復一天,單一的識字教學,逐漸消磨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忽略了學生為主導地位
在低年級教學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師為主體講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大都在6到12歲之間,這個年紀的學生希望教師給予一定的認可,尊重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成長。只有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才會對識字產生興趣,并積極參與到識字的過程。
(三)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曾經有調查表明70%以上的教師,會采用“加加減減”變新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媽-女=馬,完+白=皖。在加加減減的認字過程中,學生只是在單一的死記硬背,沒有自己的思考,不會去考慮這個字是如何經過演變到現在的樣子,學生無法從根本上掌握認字的方法。
二、如何將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生活化
(一)識字教學應符合學生的日常生活
將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生活化”,教師要精心設計出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合的教學計劃,充分挖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識字過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讓每天認識的字,能夠在學生在原有的生活認知上自然發展。中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家朱智賢在《兒童心理學》中提到,教育的本身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水平出發,才能達到有效教育。而教師要知道,生活化教學同樣也屬于學生的生活,只不過生活的場所固定為課堂,在課堂開展教學活動的生活方式,會一直延續到學生結束學習生涯。所以,學生在課堂中除了學習以外,還要在短暫的45分鐘內,有思考、有交流、有爭論、并獲取更多知識體驗。只有將課堂融入生活,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二)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生對識字的關鍵在于他是否對認字有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小學生往往會被游戲吸引,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小學生的特征,開展識字游戲教學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加入獎懲機制,在游戲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同學,教師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有進步的同學并提出表揚,激發學生對生字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文字找朋友的游戲”,將“馬”“女”“也”“亻”等漢字卡片交到學生手中,學生可以選擇交到多個“朋友”,而被選擇的學生還可以反選,讓學生與文字自行“找朋友”。通過有趣的游戲規則,學生會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即掌握了文字,還可以在識字的過程中獲取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的能力。
(三)教師采用插畫的方式教學
文字本身就起源于圖畫。在遠古時期,人類祖先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這些記錄信息的符號,逐漸從表形文字演變到現在的漢字。比如“日”“月”“山”等文字,通過觀察會發現,文字本身會與實物有些相似。所以,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采用有趣的插圖,帶領學生識字。小學生的語文教材,為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每篇文章都會為學生配上豐富多彩的插圖。例如,《江南》會為學生配上魚戲蓮葉的插圖,《四季》就為學生在每個季節的旁邊配上了相應的插圖。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而這些插圖可以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吸引學生回歸課本。在教師引導學生認字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插畫,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山、田、井、傘、電等,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這些象形字的演變過程。像燕、看、尾、等會意字,教師就可以直接讓學生看圖片及文字,理解字義。教師用插圖的方法,幫助學生可以直觀且形象的看到文字的結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還可以塑造學生的想象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低領階段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與課堂上的識字過程相聯系。在小學生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將學生被動接受漢字,轉變為喜歡學習漢字,主動識字,幫助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穩,為之后的語文學習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萬毅.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08):21-22.
[2]李博.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路徑優化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07):125-126.
[3]張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菉溪小學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