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鼓縣脫貧攻堅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本刊記者 邵猷芬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本刊記者在地處贛西北邊陲的銅鼓縣看到,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鏖戰正酣。銅鼓縣正舉全縣之力,下足繡花功夫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全力沖刺決戰決勝,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最重要的抓手之一。銅鼓縣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根據銅鼓的地理、氣候環境特點,和銅鼓農戶的勞力、資金、文化水平、風險意識等實際,在產業扶貧上積極探索與實踐,推出“種養獎補”“銷售獎補”“訂單服務”等獎補措施,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發展“小茶園”“小菜園”“小果園”“小養殖園”等四小產業共4350畝,1530戶貧困戶直接參與。


羅漢果種植基地
這其中,羅漢果產業扶貧項目取得了可喜成績。
針對全縣扶貧產業現狀和貧困戶實際需求,縣扶貧辦和科協通過多次外出參觀、考察,最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引進、推廣了羅漢果種植,與湖南省農業龍頭企業——湖南華誠生物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品回收訂單,引導成立了銅鼓縣清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五個統一”來推動羅漢果產業扶貧,即:統一購買種苗、肥料、農藥等生產物資,統一技術培訓和上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銷售產品,統一參加農業保險,統一申報中藥材補貼等各類產業優惠政策。
通過2018年、2019年兩年的示范種植,羅漢果項目也因為生產成本低、見效周期快、銷售有保障、貧困戶帶動效益明顯等特點,逐漸受到了廣大農戶的關注,有種植興趣和意愿的農戶不斷增多。2019年,全縣羅漢果示范種植面積為730余畝,在23個村建立了76個示范基地,直接參與種植的貧困戶27戶,最高畝產達到了14000元,有100多名貧困戶在羅漢果基地務工賺取工資。
2020年,銅鼓縣在前兩年示范推廣的基礎上,制定了《銅鼓縣羅漢果產業扶貧示范戶培育實施方案》,由合作社與扶貧辦籌集資金,根據羅漢果種植成本需要,每畝墊資1000元資金購買種苗、繩網、肥料等生產資料配送給貧困戶種植戶,待回收果實后從果實款中扣還。同時每個貧困戶種植戶的果實回收后,按照合作社統計數量給予3分每個的獎勵。
眼下正是羅漢果的采收季節,銅鼓縣棋坪鎮雙溪村的羅漢果基地里,藤架上的羅漢果一個個飽滿圓潤,長勢喜人。36歲的葉正發原來在廣東揭陽做物流搬運工。在外生活成本高,一年下來也攢不下什么錢,就決定返鄉創業。今年初,他和妻子種了7畝羅漢果,經過精細打理迎來豐收,每畝純收入超過萬元。
“只要是成熟、完好的果子,合作社按照0.6~1.1元價格大小都收,我現在已經采摘了一部分成熟的,賣了4萬元了!”葉正發的羅漢果全部成熟銷售后,7畝預計有8萬多元。除掉種苗、有機肥、生物農藥、土地租金等成本,純收入有7萬元左右。
“沒想到在家種田,經濟收入能比在外打工還強!”葉正發樂呵呵地說,他和妻子除了羅漢果外,另外還種了3畝水稻、2畝青錢柳、1畝黑斑蛙,還養了幾十只雞鴨,年收入有十余萬元。“只要科學種植、用心管護,種羅漢果效益還是挺可觀的。我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種植技術,明年準備擴大面積,夫妻兩人種10畝完全沒問題!”葉正發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羅漢果項目落地后,銅鼓縣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積極拓展思路,嘗試建立起一條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產業鏈。除擴大種植面積外,還積極引進華誠公司到銅鼓來建初加工廠,這樣既能讓更多貧困戶放心地參與羅漢果種植,又可以為銅鼓帶來更多的稅收和增加就業機會,做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在上下游產品開發上,銅鼓縣還與江西農大林學院、江西省農科院合作,對羅漢果提取廢渣進行制作食用菌、有機肥、有機木炭等實驗,衍生開發附加產品。另外,合作社還引導種植戶在羅漢果地里進行套種其他經濟作物、套養鵝或蚯蚓等試驗,進行綜合利用立體開發,希望能夠依托羅漢果產業,幫助貧困戶尋找到更多的增收脫貧途徑。同時,還扶持銅鼓云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個50畝的良種培育基地,培育、試驗適宜銅鼓的羅漢果、黃精、油茶等種苗和再生稻、秋花生等良種,推進銅鼓扶貧產業發展。
銅鼓是贛西門戶,是一個山多地少的山區縣,也是全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縣。近年來,銅鼓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了一條統規統建與統規自建相結合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貧搬遷“銅鼓模式”,全縣“十三五”期間共建設集中安置點61個,1537戶5320名貧困戶搬遷入住。
在排埠鎮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夢想家園·錦繡小區,只見新建小區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休閑廣場回廊綠樹成蔭……在這里,居住著29戶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涉及排埠、梅洞、永慶、華聯、曾溪7個村的107人。過去,他們很多人世代居住在深山里,常年受洪水、泥石流地質災害侵擾,房屋、道路等基礎設施年年沖毀年年修,土地貧瘠產出低。如今,從深山處貧瘠山村搬進城里一樣的樓房,貧困戶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難熬的日子終成過去。
“我這種情況,不可能有能力再建房子了。真是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我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73歲的黃友章搬遷之前,住在離集鎮兩公路遠的排埠村路塍組。目前,老人和50歲的聾啞兒子住進了錦繡小區。
“以前住在路塍組的時候,地質災害頻發,房子老舊失修,常年漏雨。每逢刮風下雨打雷,村里鎮里的干部就會立馬打電話詢問我家的情況,擔心我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黃友章老人告訴記者。
在老人家里,記者看到,75平方米的新居,兩室兩廳、一廚一衛,室內干凈整潔,電視、沙發、洗衣機等居家物什一應俱全,雖簡樸,卻溫馨。
相比較黃友章的家,同住一棟樓的陳家錫的家則略顯排場。新鋪的地板、鋁合金防盜窗、天藍色的窗簾、全新的組合家具,錯落有致地安放在新居的每個位置。在集鎮竹制品廠上班的陳家錫還沒有回來,他87歲的母親帥梅初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陳家錫一家三口原先住在梅洞村新屋組與萬載縣高村鎮交界的大山深處,距離集鎮近10公里,交通不便。響應政府號召,享受低保的他和母親、兒子搬遷至錦繡小區。如今,兒子在外打工,3000多元一個月。加上自己的收入,一家三口早已脫貧,一年下來還能有些積蓄。
在就地就業上,排埠村積極聯系當地企業,盡可能多地安排搬遷貧困戶進企業。
“目前,錦繡小區貧困戶中,有8戶在金輪竹制品廠上班,4戶在金啟機制炭有限公司上班,9戶在金柱實業有限公司上班。他們平均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排埠村婦女主任帥學云告訴記者,“在金啟機制炭有限公司上班的帥學付還享受到了廠里的年終福利、三節福利,而且每年廠里還會組織他們外出參觀學習。”

安置小區一角
排埠村的李冬蓮,40多歲,丈夫早逝,家里有三個小孩在讀書,2019年享受了易地搬遷住上了新房子,又在金輪企業扶貧車間做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她說,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很幸福。
據了解,夢想家園·錦繡小區的搬遷貧困戶基本實現了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產業有發展。對老弱病殘或無勞動力的家庭,通過低保、特困補助、養老保險、教育幫扶等社會保障政策予以扶持。
銅鼓縣扶貧辦主任溫光煥告訴記者,夢想家園·錦繡小區只是銅鼓縣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人人有活干、持續有收入,脫貧才有成效。在易地搬遷過程中,銅鼓縣始終堅持“三精準”強化政策幫扶,確保“穩得住”。一是搬遷安置精準。充分尊重貧困戶搬遷意愿,因地制宜,推進“園區安置、集鎮安置、中心村安置”的分類安置模式,全面落實“四線、四制”,統籌推進安置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真正讓搬遷戶住上放心房、舒心房。二是配套支持精準。對搬遷到工業園移民戶,允許自愿保留農業戶口或轉為城鎮戶口,公安機關及時、免費辦理遷移落戶;孩子入學免收轉學費;對原承包經營的土地和落實林改政策后的山林可自愿選擇經營方式,其經營權和所有權不變。三是政策落實精準。搬遷到工業園區的貧困戶優先安排園區就業;到集鎮安置的貧困戶創業、就業給予政策優惠;到中心村安置的貧困戶優先安排扶貧專崗。幾年來,工業園區搬遷戶貧困勞動力就業率達到80%;集鎮安置貧困戶自主創業70多人,全部給予了政策優惠;為安置在中心村的搬遷貧困戶解決132個扶貧專崗。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截止2019年底,銅鼓縣27個貧困村全部順利退出,3173戶9812名貧困人員成功脫貧,剩余295戶674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從9.91%降至0.64%。
溫光煥說,銅鼓縣貧困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得益于“三個前所未有”。一是全縣上下重視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縣委書記每星期要主持召開脫貧攻堅調度會議,集中全縣各單位、各部門力量攻堅克難。二是出臺的政策之系統、措施之完備前所未有。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銅鼓縣制定出臺《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十一條措施》等一系列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三是干群齊心前所未有。近幾年的脫貧攻堅,廣大干部的辛勤付出,老百姓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極大地改善了干群關系。相信只要廣大人民群眾一條心,卯足精氣神,立志拔窮根,全面小康必將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