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圣魏

大山腦自然保護區,位于贛州市南康區浮石鄉窩坑村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5%,最高峰海拔近八百米。整個林區東西走向,類似帶狀型,章江如練帶蜿蜒而過。大山腦景區是一幅山青水秀、詩意盎然的原始江南山水版圖。清悠、典雅、空渺,給人心曠神怡的詩韻美……
大山腦綠之韻嫵媚動人。大山腦群山環抱、山巒重疊、綠意蔥朧、瀉翠浮春、幽谷深邃、溪流清澈、詩意盎然。山中有云豹、水鹿、穿山甲、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福建柏、閩楠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50余種。這里的風景雖比不上名川秀水,但有異曲同工之處,山是一樣的清翠可人,水是一樣的沁人心扉。小瀑布、小峽谷隨處可見,纖塵不染的空曠山野,如處女般安靜典雅。這里是一日游的好去處,是心靈棲息的驛站,每年區內及鄰縣的男女老少都喜歡來這里避暑療養、旅游觀光、徒步登山、騎車健身和開展青少年夏令營活動。
大山腦山下的窩坑村,五年前交通不便,產業不興,是江西省“十三五”深度貧困村。2016年聰明勤勞的窩坑村民趕上了扶貧政策的春風,在扶貧掛點單位——贛州市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發展鄉村綠色旅游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和強村富民的“一號工程”來抓,突出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和“旅游+”為主題的綠色田園文章,把旅游與古驛道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水果蔬菜采摘、農家樂餐飲、親子樂園、戶外運動結合起來,建立了旅游驛站;開辟了鄉村e郵電商服務網點,實行了“村游樂購+樂購村郵”的鄉村一日游體驗服務;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和光伏發電,先后建立葡萄基地、蔬菜基地、石蛙蜜峰和茶葉四大養種殖業基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窩坑村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全村實行農村垃圾綜合治理,建立了垃級回收積分兌換日用品的“垃圾銀行”。如今的窩坑村村容整潔,青山綠山與村民人居環境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大山腦茶之韻清香四溢。站在大山腦山頂,俯視山夾兩盆的窩坑村,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浮石雄厚的文化底蘊和蘇東坡先生飲茶論佛的虛懷若谷胸襟再次顯現。山上山巔形如天壺,山澗泉流飛下,煙霧渺渺。山下茶場如梯次第開,數百畝茶園滿眼疊翠繡成堆,叢叢茶樹吐新蕊,縷縷清香襲人來,婆娑起舞迎賓客。茶香似花香,茶香勝花香,此刻仿佛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綠茶清香。從來佳茗似佳人,那茶香猶如詩人蘇東坡先生的茶詩詠賦,《舟次浮石》詩吟仿佛從遠古逶迤而來。相傳這首詩是蘇東坡先生來浮石專程拜訪歸隱于此地一位高僧,高僧特地給他品嘗了當地的一種極品好茶,名叫“蕉溪茶”。品茶論佛間,東坡先生大贊浮石窩坑蕉溪茶,即興揮墨寫下了千古名篇。
舟次浮石
渺渺疏林集晚鴉,孤村煙火梵王家。
幽人自種千頭橘,遠客來尋百結花。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
只疑歸夢西南去,翠竹江村繞白沙。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閑試雨前茶?!本虐俣嗄昵暗牟柙娖瓦@樣鐫刻在南康區浮石鄉窩坑村,至今仍然被世人津津樂道。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窩坑村民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充分利用大山腦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東坡先生的人文環境,大力發展綠茶基地,打造淳樸流香的“詩茶文化”。2018年建立了“贛州大山腦蕉溪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年產茶葉1.5萬斤,生產的“蕉溪劍綠”成為贛南的名茶之一,暢銷全國。綠茶產業帶動全村120人就業,帶動20戶貧困戶家庭脫貧,貧困戶家庭僅茶產業勞務收入超過一萬元。據公司董事長施徳松介紹,現在公司還處在成長發展階段,三年后,公司將把蕉溪茶發展成“公司+農戶”的現代企業,擴展種茶規模,種植茶樹預計400畝,直接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如今的窩坑村已成為贛南率先脫貧的一個典范,“詩茶文化”已成了農村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小茶樹、大產業,是山上的希望,是綻放在窩坑青山綠水中的一朵奇葩。
大山腦紅之韻代代傳承。站在大山腦山頂,窩坑的紅色崢嶸歲月歷歷在目。1934至1937年陳毅元帥率領紅軍在贛粵邊界開展了堅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他們克服了無數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堅持下來,用最劣等的武器與數倍于紅軍的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
看著大山腦蓮花塢練兵場遺址和徹悟陳毅詩詞,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戰士們苦練殺敵本領、誓師出征的斗志昂揚情景。如今窩坑村“紅色”教育代代相傳,窩坑村民依托這一紅色資源,建起了村道沿線的紅色文化場景,塑造了陳毅元帥“紅詩”《梅嶺三章 》藝術墻和紅軍騎馬銅像,構筑了“紅色”精神家園,窩坑村已成為后人“紅色”旅游的好去處。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力地壯大了集體經濟,助推了貧困戶家庭脫貧。
來吧!去感受下“江西省3A鄉村旅游景點”--南康大山腦,去感受下綠色“洗肺”,古詩“洗心”,紅色“洗腦”的一村山水滿園詩的南康“后花園”。站在大山腦山頂,眾覽群山萬物,仿佛感受到一種大氣磅礴的詩意。那綠浪涌動、那綠茶飄香、那紅歌回蕩,那脫貧村民的笑臉……就像一首首優美的詩,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