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兵
2019年3月,有16年兵齡的轉業軍人張獻華受組織選派到崇義縣樂洞鄉陳洞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因工作表現突出,同年11月接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自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張獻華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工作,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以一名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雷厲風行、擔當實干。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全村經濟發展、幫助貧因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為全村的脫貧工作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積極為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而努力奔走,成為全村百姓有口皆碑的“兵書記”。

張獻華正在與卡點溝通協調被困外地村民返鄉事宜
陳洞村是一個位于贛粵湘三省交界的邊遠小山村,下轄11個自然村201戶834人口,全村共有貧困戶26戶96人。一直以來,村民觀念較為落后,受教育程度底,小農經濟意識強,市場意識淡薄,安于現狀,等、靠、要思想嚴重。到任后,張獻華并沒有著急上項目,而是把“家”搬到了村里,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增進感情、了解民情、真情溝通,切實掌握村民脫貧致富的真實想法。為做到精準幫扶,他克服山高道險的泥土路等困難,跑遍了全村所有村組,到老黨員、退休的支部書記、支部委員、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家中走訪座談,征詢他們對村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深入的走訪調研,掌握了全村的詳細情況和第一手資料,為陳洞村下一步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確定了思路。
實現致富夢、走上小康路,最終還得靠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為了讓村黨支部明確目標任務、認清工作標準,讓黨員增強工作干勁、發揮先鋒作用,張獻華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五大作用”,圍繞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在發展思路上,做到選準產業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優化種植結構,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在服務工作上,做到密切聯系村民,耐心傾聽村民訴求,及時解決村民困難。在村風民風上,做到弘揚傳統美德,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共同遵守村規民約,合力建設美好家園。在制度機制上,做到進一步完善黨建工作制度,經常性地開展黨內教育活動。在較短時間內,煥發了村黨支部活力、增強了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堅強戰斗堡壘作用,把村民緊密地團結到黨組織周圍,逐步引導村民轉變等、靠、要和安于現狀的落后思想和小農意識,為全村脫貧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張獻華指導農戶開展疫后產業發展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計劃,但是疫情阻擋不了脫貧工作的步伐。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都沉浸在準備年夜飯的喜慶當中,張獻華一大早就回到了所駐的村里。答應兒子過年好好陪陪他的承諾又一次不能兌現,他沒有絲毫猶豫就積極投入到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當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集結號一吹響,這位退役老兵再次以一名軍人的使命擔當,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他一直堅守在防控工作一線,上戶走訪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值守入村卡口,對每一個進出人員進行測溫、登記。值守輪班休息的時候,他也沒有閑著,而是在村里挨家挨戶發放應對新冠病毒倡議書,進行防疫宣傳,勸導村民不外出、不串門、不聚集。在走訪摸排時,得知村民黎某在年前運送貨物到省外,由于疫情爆發導致無法返鄉在貨車生活了半個多月的情況后,他第一時間向鄉里匯報,通過多方溝通協調,經過層層核實、批準后,并且親自前往通行卡點協調放行事宜,最后黎某終于得以順利返鄉。黎某回到家后感動得向家人說:“張書記,真是一個為我們辦實事的好書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