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春光

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村民為月季花扶貧產業基地除草施肥
近年來,修水牢牢把握產業扶貧核心作用和“造血”功能,以“四路工程”引領扶貧產業發展,四年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46億元,新建“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示范基地281個,創建示范合作社140個,帶動貧困戶5000余戶,5萬多人通過產業脫貧致富,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目標。
一是明確發展什么。制定完善《修水縣產業扶貧三年(2018-2020年)行動規劃》和行業部門產業發展規劃,突出蠶桑、茶葉“兩片葉子”為主,兼顧發展金絲皇菊、油茶、林果、中藥材、蔬菜、畜禽等其它產業,形成了桑、茶、林、畜四大主導產業,成為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縣、全國特色產茶縣、全國重點產茶縣、江西省最大的蠶?;乜h。二是明確怎么發展。采取自主經營與入股經營相結合的模式,鼓勵有勞動能力和生產技能的貧困戶,在產業政策扶持下主動干,實現產業脫貧。同時支持有勞動能力但缺乏生產技能的貧困戶加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幫助既無勞動能力又無生產技能的貧困戶以田和地作為資本入股,讓資源變產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三是明確誰來發展。采取“三個一批”辦法,即在土專家、田秀才、村干部等潛力股中挖掘一批;在創業成功人士、產業大戶能人等成熟力量中引流一批;在在脫貧戶、光榮戶等后備隊伍中發展一批的辦法,全縣培育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000余人,積極將傳統農業打造成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現代農業。

修水縣大椿鄉新莊村圣民菊花合作社的菊農采摘金絲皇菊
一是強化組織推動。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村干部收益增長掛鉤的激勵機制,鼓勵村干部帶頭,積極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在實踐中提升村級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同時,強化駐村幫扶單位對所駐幫扶村產業發展的支持,每個單位每年用于村級產業發展資金不得少于5萬元。目前133個貧困村建有基地193個面積2.9萬畝,基本消除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二是依托能人帶動。發揮產業大戶和能人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優勢,先后打造“一領辦三參與”產業基地369個,帶動貧困戶7473戶,有力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馬坳鎮黃溪村在支部書記徐萬年帶領下,按照“農業產業化、土地園林化、耕地機械化、住房城鎮化、農民工人化,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目標,推進土地規?;?、集約化經營,先后組建了五個專業合作社,發展蠶桑1200畝、茶葉1000畝、蔬菜200畝、花卉苗木200畝、有機葡萄100畝等產業,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000元,讓黃溪村從一個后進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三是強化利益聯動。推動個體散戶和產業大戶深度鏈接,探索建立起營性受益型、工資性受益型、生產性受益型、資產收益型”四種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村集體、專業大戶、貧困戶多方受益。碧水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免田租、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技術指導管理、保護價收購“三免一?!狈绞剑瑤?9戶發展菊花、柑橘300余畝,讓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江西修江源實業公司把貧困戶菊花基地作為自己的第一車間,建有貧困戶參與生產管理的菊花基地4個800余畝,吸納100余戶貧困戶,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為扶貧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務。一是政策服務發力。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臺了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合作社創建、“一領辦三參與”基地建設等八個方面獎補政策,累計投入資金0.92億元,改善農業生產設施,增加帶貧減貧能力。同時,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出臺七個方面21小類產業直補政策,基本做到貧困戶發展什么補什么,鼓勵貧困戶短中長產業發展相結合,四年來已累計發放產業直補資金1.1億元,為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金融服務給力。設立5000余萬元政府扶貧產業風險保障金,撬動小額信貸
3億元用于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不少貧困戶通過合作銀行“小額貸款”資金發展庭院經濟,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美化了環境。同時利用2875萬元風險保障金累計撬動2.3億元“財政惠農信貸通”貸款,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產業,有效緩解了產業發展資金難題。三是技術服務助力。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注重提升群眾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經營水平,累計舉辦蠶桑、茶葉、蔬菜、林果、畜牧、菊花等培訓600場次,培訓人數達9000余人。如農業農村局開展產業“四送”活動,即送良種調整產業結構、送技術提升致富脫貧能力、送服務引導農產品銷售對接、送政策落實惠農措施??h茶科所開展“工作到山頭、服務到基地、指導到農戶、聯系到企業”服務活動,縣蠶桑局開展“種桑服務到田、養蠶服務到家、賣繭服務到站”活動,解決了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技術難題。

修水縣黃沙鎮湯橋村村民在村里的林果合作社查看桃子的生長情況
一是注重市場預判指導。針對農民散戶發展產業跟風性強的特點,加強對農產品市場行情研判和指導,引導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發展。2016年,金絲皇菊價格一路狂飆,每朵最高賣到100元以上,農民種植熱情十分高漲,全縣金絲皇菊種植面積高峰時期超過2萬畝。隨著市場逐漸飽和,金絲皇菊價格一路下滑,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思路,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公開發布機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農民發展多樣化種養,極大減少了農民損失。二是注重市場產銷對接。深入推進扶貧產品進機關、學校等“五進”活動,鼓勵和支持全縣規模較大超市、農產品交易市場等通過“訂單”方式開設“貧困地區農產品扶貧消費專柜”提高營銷能力。同時,深化電商平臺建設,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發促進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同步發展?!拔l黃坳”、“山背人家”、“修江山貨”、“三品電子”等經營實體通過直播電商平臺,讓修水優質農產品走上了國內國外銷售快車道,每年電商銷售農產品達5億多元。三是注重市場風險防范。出臺《關于推進特色農業保險擴面的實施意見》,鼓勵群眾積極購買水稻、蠶桑、茶葉、畜禽等農作物的政策性保險,低于市場產生的風險。如2018年實施的茶葉低溫凍害保險,幫助農戶獲得賠償193萬余元。2019年,對全縣栽桑養蠶農戶實行蠶桑鮮繭保底價格收購,切實保障全縣養蠶戶穩定增收,讓1萬余戶蠶農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