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暴發后,慈善中國網站備案的專項慈善信托已高達108單,具有備案時間短、數量多、效率高,財產規模差別大,模式多元化,地區分布懸殊,存續期限長短不一等特點。慈善信托對人才的業務能力、綜合素質、風險意識和風險規避能力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加大人才的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力度,加強與慈善組織的溝通與合作,制定科學全面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考核方法。
2016 年通常被認為是我國的慈善信托元年,隨著《慈善法》和《慈善信托管理辦法》的相繼出臺,慈善信托邁上了快速發展通道。截至2020年4月30日,在慈善中國備案的慈善信托為378單,總金額達到31.8億元,平均每單信托的財產規模為918.8萬元。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暴發以來,慈善中國網站備案慈善信托已高達108單,其中針對“新冠肺炎”的專項慈善信托為69單。
1.備案時間短、數量多、效率高。對比發現,2018 年慈善信托備案數量為84 單,2019 年為119單,2020 年前四個月慈善信托備案數量已經達到108 單,2020 全年慈善信托數量遠超上年已成定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針對“新冠肺炎”的慈善信托在疫情發生后迅速設立。如2020年1 月30日,重慶市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備案“新華信托·華恩10號迪馬股份醫護關愛慈善信托”,其目的是“對包括但不限于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未來其他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一線醫護人員進行關愛與援助”;2月14日,天津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備案“天信世嘉·信德眾志成城抗擊新型肺炎01期慈善信托”,主要用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并救助由其造成的損害”。一些信托從籌備設立到備案獲批僅用2個工作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慈善信托財產規模差別較大。目前已備案的69單專項慈善信托財產規模累計高達1.15億元,平均每單為160 萬元,小于全部慈善信托平均財產規模。不同慈善信托財產規模之間差別較大,如“陜國投·陜西慈善協會-邁科集團-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慈善信托”財產規模為3000萬元;而“光信善·河南牧隆赤子之心慈善信托”財產規模僅為1.6 萬元。總體上,財產規模在10 萬元以下的慈善信托為12單,20萬元以下的為36單,30 萬元以下的為33 單。
3.慈善信托模式呈多元化。慈善信托模式差別主要體現在受托人的多元化方面。就此次備案的抗疫專項慈善信托來看,信托公司作為單一受托人占了67單,另有2 單為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共同擔任受托人。如“云南信托-云慈濟善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為云南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和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天信世嘉·信德眾志成城抗擊新型肺炎01 期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為天津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津市福老基金會。雙受托人模式還不是目前慈善信托主流,但隨著信托公司與慈善組織合作的深入,這種模式將越來越普及。
4.慈善信托地區分布差異較懸殊。本次“新冠肺炎”抗疫專項慈善信托在地區分布上也呈現差異,如從備案單數來看,甘肅備案高達36單,占全部備案數量的52%,財產規模達2837萬元,占全部財產規模的26%;浙江備案數量為9單,財產規模為682萬元;重慶和上海備案數量均為3單,財產規模為1800 萬元和872.81萬元;陜西盡管只備案2 單,但其財產規模高達3051.55萬元;有一些省份和地區則尚未設立抗疫專項慈善信托。
5.慈善信托存續期限長短不一。有25單“新冠肺炎”抗疫專項慈善信托期限為無固定期限或永續,有1單慈善信托為20年期限,有2單為10年期限。其余均為短期信托,期限為3年、2年和1年的單數分別為12單、15 單和14單,其財產總額累計為7990.12萬元,占全部財產總額的73%。也許是“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會長期存在,所以短期抗疫慈善信托單數較多;但即使疫情結束,無固定期限或長期限信托仍可根據“近似原則”適時調整使用目的和受益對象。
1.信托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并不樂觀。第一,長期以來信托行業始終難以吸引到高端優秀人才。信托業雖被稱為金融領域四大支柱,并被賦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信托業在發展演進中歷經數次大起大落,始終未能形成持續穩定的盈利模式。由于主業不夠清晰,市場地位和聲譽不高,直接影響了行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第二,信托行業人才流失率較高。近年來,隨著分類監管、信托經理終身負責制等監管措施的漸次出臺,尤其是“房住不炒”的政策調控下,信托行業所涉及的主要盈利業務不斷收縮,導致部分優秀人才流失,個別信托公司三年流失率甚至超過50%。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信托業共有68家信托公司,從業人員僅約2萬人,無論是公司數量還是員工數量,都遠低于銀行、保險、證券、基金4個行業。
2.慈善信托對人才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第一,由于早期信托公司多依靠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牌照優勢開展業務,經營管理上以粗放型為主,因此對專業化人才的引進、培養與維系重視不夠,人才梯隊和團隊建設相對較弱。第二,銀行、保險、證券和基金都有面向社會的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但信托業在此方面仍然缺失,等于缺少一項重要的能力和素質篩選手段。第三,抗疫專項慈善信托顯然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相關人員精通信托經營管理實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具備高超的投資理財能力,還需要熟知公益慈善領域的諸多專業知識,具備與民政部門、慈善組織、衛生機構溝通的良好技能,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性思維。
3.慈善信托對人才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規避能力要求較高。在以信托公司為單一受托人的慈善信托模式中,信托公司通常負責慈善資金的募集、投資管理與日常運營。與此相對,慈善組織作為項目執行人對慈善項目進行管理,確定慈善信托的資助對象、資助規模和資助時間等事宜。另外,慈善組織首要考慮的則是財產的安全性、慈善公信力和社會影響性,因此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會比較審慎;信托公司的經營通常以營利為目的,在投資理財項目的選擇范圍和風險尺度上則相對寬松很多。由于兩者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承受能力差異較大,恰當把握兩者之間的度很重要。這就要求慈善信托人從慈善組織的角度換位思考,均衡考慮投資理財項目的風險性、盈利性及潛在的社會影響。
4.缺乏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信托實質上是一種投資活動,其終極目的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實現收益最大化,因此對其進行績效評估時常選取資金到位率、資產規模增長率、資產負債率、單位基金收益增長率、單位基金資產凈值增長率等“硬”指標;而慈善信托是以慈善為最終目的,因此評估時必然要涉及慈善項目服務人次、服務時間、受益人發送情況、受益人滿意程度等“軟”指標,從而增加了評估難度。另外,信托公司對于慈善信托業務收費標準普遍較低,導致慈善信托業務在短時間內很難成為公司利潤增長點,同信托公司其他贏利性業務不具可比性,這也為準確評估慈善信托的效果帶來了難度。
1.加大人才的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力度。人才的儲備、培養和開發是慈善信托持續與創新發展的制勝點所在。參照慈善信托在國外的發展與經驗,信托公司應充分重視慈善信托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人才梯隊的建設,增加培訓投入,精心設計培訓課程。除公司內部培訓外,積極組織人員參加信托業協會面向全行業組織的信托業全員培訓,全方位提升信托職業素養。從外部引進既精通投資理財業務又熟悉慈善項目運作規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優秀人才,培養其成為慈善信托業務團隊的核心骨干,引領團隊發展方向,加快團隊建設進程,進而帶動慈善信托業務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2.加強與慈善組織的溝通與合作。現實中,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之間存在種種誤解,導致多年來公益信托發展緩慢。實際上,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團結互助共贏關系,兩者的合作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實現“1+1 >2”的效果。因此,信托公司應在慈善信托項目設立之前及之后保持同慈善組織的良好溝通與密切合作關系。如定期選拔優秀員工參加中國慈善聯合會主辦、鄭州慈善總會協辦的“中國慈善聯合會人才培養基地”培訓班,全面提升員工的慈善意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業務發展的實際需求,不定期與慈善組織合作,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培養相關人才。
3.制定科學全面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考核方法。如前所述,慈善項目的績效評估有軟硬指標之分,為了保證考核結果的公平合理,在項目設立前充分考慮項目的使用目的及服務對象等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項目和指標體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跟進,對不合理的指標進行及時反饋和修正,確保慈善信托既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又實現社會效用實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