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李 勇
(1.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2.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高容量車輛(High Occupancy Vehicle, HOV)車道最初在美國興起,相繼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歐美發達國家廣泛采用。通過設置通行規則,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緩解交通擁堵[1]。2014年5月,HOV車道正式進入我國,無錫市首次設置HOV車道,允許3人及以上車輛通行。2015年7月,濟南市試點開通HOV車道,允許2人及以上乘員車輛、特種車輛在早晚高峰使用。隨后,成都市、大連市等均在具備設置條件的相應路段(一般為城市主干道或快速路)開通HOV車道,規定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使用。
國內外學者對于HOV車道的設置可行性、理論模型、設置方案、效益評價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Huang等[2]考慮單獨駕車、合乘和地鐵出行方式,改進了既有的交通流均衡模型,并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模型結果。 Kwon等[3]采用交通量檢測器收集數據,對HOV車道運行效果進行了全面分析評價。李春燕等[4]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分析了美國HOV車道的設置類型和運行方式,分析了在我國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實用性建議。戶佐安等[5]通過分析HOV車道設置的影響因素,建立了路段的出行總效用模型,對比分析了方案實施前后的總效用差值。
目前,國內外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HOV車道的可行性分析和理論模型建立,缺乏對HOV車道的實證分析。鑒于此,從社會經濟、交通效率、環境保護、出行滿意度4個方面建立HOV車道的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以成都市為例,對HOV車道的綜合效益進行評價。
HOV車道通過提高小汽車載客量,鼓勵合乘出行,減少道路車流量,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解決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為綜合性評價HOV車道的運行效果,從社會經濟、交通效率、環境保護、出行滿意度4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見圖1。

圖1 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Fig.1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以下對HOV車道的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各項指標進行定義。
居民平均出行費用以出行時間成本和燃油消耗成本為主,二者具有不同的當量,用時間價值和能源價值進行轉換,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U1為居民平均出行費用;T為平均出行時間;ε為時間價值參數,ε=45元/h;U2為單位車輛燃油消耗量;n為乘客數量;θ為能源價值參數,θ=8元/L。
單位車輛燃油消耗是居民出行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與車輛運行速度有關,其計算公式為:
U2=T2×FC(V),
(2)
式中,T2為路段的車均行程時間;FC(V)為車輛每小時油耗模型。
根據相關研究,高峰時期車輛每小時油耗與車輛行駛速度的回歸模型為[6]:
(3)
式中T1為路段平均車速。
路段平均行程車速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路段觀測點的車速平均值,其計算公式為:
(4)
式中,T1為平均車速;N為統計時段里的觀測車數;Vi為第i輛車的瞬時車速。
路段的車均行程時間是指在統計期內通過路段所需時間的平均值, 計算公式為:
(5)
式中,T2為路段的車均行程時間;n為統計期數;ti為統計時段車輛在該路段行程時間。
道路飽和度用以衡量道路車流量和通行能力是否均衡,反映道路擁擠度,計算公式為[7]:
T3=q/C,
(6)
式中,T3為道路飽和度;q為路段最大車流量;C為該路段通行能力。
C=C0×γ,
(7)
式中,C0為道路理論通行能力;γ為折減系數。
車道均衡系數用來衡量各個車道利用率是否存在不均衡,計算公式為[8]:
(8)
式中,T4為車道均衡系數;q1為HOV車道的車流數;q2為普通車道的車流數;S為車道數。
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物平均濃度是重要的環境影響指標之一。通過回歸分析得到機動車尾氣排放量與速度的計算模型為[9]:
E1=-27.156×lnT1+138.941,
(9)
式中E1為單位車輛污染物排放量。
以HOV車道兩側白天平均噪聲不大于70 dB、夜間噪聲不大于55 dB為標準,車道交通噪聲超標率的計算公式為[10]:
(10)
式中,E2為噪聲超標率;L0為噪聲超標里程;L為HOV車道的設計里程。
公眾接受度作為定性指標,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將定性指標定量化,得到公眾接受度指標值S1。
為衡量HOV車道的服務可靠性,引入無量綱路段行程時間變異系數,反映HOV車道運行過程的均衡性、穩定性。當變異系數為0時,數據服從均勻分布,無波動;當變異系數越大時,波動性越大繼而穩定性越差。
(11)
式中,S2為道路運行時間變異系數;σT為道路運行時間標準差;ΔT為道路運行時間平均值。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HOV車道進行綜合效益評價。一是使用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熵權法通過數據之間的差異來確定指標的權重,較為客觀地反映某項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二是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應用模糊合成原理,綜合多個因素對被評價對象進行模糊綜合評價[10]。
2.1.1設m個評價指標對n個評估對象進行評估,構建判斷矩陣P[11]
(12)
式中,pij為第i個評價指標對第j個評估對象的值。
對pij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
(13)
式中tij為pij標準化后的指標數據。
2.1.2定義第i項指標的熵值
(14)
(15)
式中,di為第i項指標的熵值;hij為第i個評價指標對第j個評估對象的特征比重值,當hij時,令lnhij。
2.1.3計算熵權
(16)
式中Wi為第i項指標的權重。
將HOV車道運行效益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5大類,并分別用P1,P2,P3,P4,P5表示,則得到判斷集P={P1,P2,P3,P4,P5}。根據評價路段的道路等級情況,結合《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評價指標體系》(DB11/T 785—2011)對相關指標的規定,作為判斷依據,確立HOV車道運行效益評價的隸屬度評價值[12],如表1所示。

表1 評價指標的隸屬度Tab.1 Membership degree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HOV車道運行效益水平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梯形隸屬度函數具有平緩穩定的特性,故將其作為隸屬度函數,結合表2數據,建立以下各隸屬度函數[13-15]。
居民平均出行費用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17)
(18)
(19)
(20)
(21)

2.2.2單位車輛燃油消耗的隸屬度函數
居民平均出行費用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22)
(23)
(24)
(25)
(26)
2.2.3路段平均行程車速的隸屬度函數
路段平均行程車速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大值,定義為正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27)
(28)
(29)
(30)
(31)

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及以上的近視和散光患者;②球鏡度>-6.00 D,柱鏡度< 2.00 D;③屈光度數穩定2年以上,每年變化<0.5 D;④角膜地形圖檢查正常;⑤軟性角膜接觸鏡停戴1~2周,硬性角膜接觸鏡停戴3~4周,角膜塑形鏡停戴3個月以上。
2.2.4路段車均行程時間的隸屬度函數
路段車均行程時間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32)
(33)
(34)
(35)
(36)

2.2.5道路飽和度的隸屬度函數
道路飽和度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37)
(38)
(39)
(40)
(41)

2.2.6道路均衡系數的隸屬度函數
道路均衡系數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大值,定義為正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42)
(43)
(44)
(45)
(46)

2.2.7單位車輛污染物平均排放濃度隸屬度函數
單位車輛污染物平均排放濃度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47)
(48)
(49)
(50)
(51)

2.2.8交通噪聲超標率的隸屬度函數
交通噪聲超標率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52)
(53)
(54)
(55)
(56)

2.2.9公眾接受度的隸屬度函數
公眾接受度為定性指標,將其定量化,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大值,定義為正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57)
(58)
(59)
(60)
(61)

2.2.10服務可靠性的隸屬度函數
服務可靠性為定量指標,最優評價結果為最小值,定義為負指標,其隸屬度函數為:
(62)
(63)
(64)
(65)
(66)

2.3.1單因素判斷
根據上述構建的評價指標隸屬度函數,結合路段運行數據,對各指標進行單因素獨立影響評判,得到評判矩陣F[16-17]。
(67)
2.3.2綜合評價
將評價指標的權重向量W與評判矩陣F進行模糊運算,得到綜合評價集V[18]。
V=W×F=[ν1,ν2,ν3,ν4,ν5]。
(68)
2.3.3確定評價結果
將結果量化,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最終評價結果[19]。令判斷集{P1,P2,P3,P4,P5}={1,2,3,4,5},則:
(69)
式中R為最終評價值。
從2017年1月起,成都市在3處路段設立HOV車道。一是科華南路由南向北方向(以下簡稱路段a);二是天府大道南一、二段由南向北方向(以下簡稱路段b);三是自2018年12月,劍南大道南段(以下簡稱路段c)。通過現場交通調查,將評價路段早晚高峰交通運行數據統計,見表2、表3。

表2 各路段早高峰交通運行數據Tab.2 Traffic operation data of each section in morning rush hour

表3 各路段晚高峰交通運行數據Tab.3 Traffic operation data of each section in evening rush hour
同時,通過對周邊區域居民出行使用HOV車道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統計結果,見表4。

表4 路段HOV車道的滿意度(單位: %)Tab.4 Satisfaction degree of HOV lane in section (unit: %)
結合表2~表4的基礎數據,通過前述的指標計算公式,得到3處路段HOV車道的早、晚高峰指標值, 如表5~表7所示。

表5 路段a的HOV車道指標值Tab.5 Indicators of HOV lane in section a

表6 路段b的HOV車道指標值Tab.6 Indicators of HOV lane in section b
3.1.1熵權法確定權重
根據前述方法,結合表5~表7路段指標數據,計算評價指標的權重。

表7 路段c的HOV車道指標值Tab.7 Indicators of HOV lane in section c
W=[0.29 0.1 0.19 0.13 0.07 0.06 0.07 0.01 0.05 0.03]。
由此看出,居民平均出行費用、行程車速、行程時間、車輛油耗是影響路段運行效益的重要因素。
3.1.2隸屬度函數計算

3.1.3綜合評價

3.1.4確定評價結果
運用上述過程,同樣計算路段b、路段c的HOV車道早晚高峰綜合評價結果,得到:
R作為最終評價值,R的數值越小,代表綜合運行效益越優秀。根據前文計算的HOV路段綜合評價指數,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見表8。

表8 HOV車道的綜合效益評價值Tab.8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value of HOV lane
3.2.1結果分析
(1)由表8所示,總體上運行情況良好,且早高峰優于晚高峰。成都HOV車道從社會經濟、交通效率、環境保護、出行滿意度4個方面總體評價結果為一般及良好,且早高峰運行情況均優于晚高峰。
(2)路段b的HOV車道運行效益最優。具體來看,路段b道路整體較為通暢,道路飽和度在50%左右,交通運行狀態良好,車流速度基本能達到70 km/h 及以上,各項指標均處于較優的狀態,出行者滿意度較高。
(3)路段c的HOV車道運行效益較差。具體來看,路段c道路資源有限,交通出行需求較大,道路飽和度較高,且部分路段有施工現場,影響道路交通效率。同時道路監管較難,部分單乘員車輛進入HOV車道行駛,影響了綜合運行效益。該路段HOV車道設置區間較短,難以體現優勢。
(4)路段a的HOV車道運行效益穩定。路段a的HOV車道運行情況較為穩定,HOV車道優勢逐漸突出,綜合運行效益評價為良好。
3.2.2對比分析
運用同樣的方法,計算3個路段普通車道的運行效益,結果見表9。

表9 路段的運行效益評價值
(1)路段b的普通車道運行效益與HOV車道相比差別不大,目前設置必要性不強,可進一步預測未來交通量分析該路段設置HOV車道的可行性。
(2)路段c的HOV車道處于運行初期,普通車道擁擠度加劇。路段c的HOV車道方案運行時間較短,普通車道數量減少,HOV車道優勢未突出,難以改變居民的出行習慣,反而加劇了普通車道的擁擠度。隨著方案推進,HOV車道優勢和特權效益會更突出,道路運行效益會逐漸產生變化。
(3)從改善交通效率來看,路段a的HOV車道運行效率提高了60%~80%,路段c的HOV車道運行效率提高了55%左右,路段a的改善效果相比其他路段更突出。
HOV車道在運行初期運行效率優勢不突出,公眾接受度較低,普通車道數減少反而加劇擁堵;隨著方案的推進,HOV車道帶來的特權效益和運行優勢日益突出,會逐漸改變居民出行習慣。成都市已實施HOV車道的運行情況表明,從社會經濟、交通效率、環境影響、出行滿意度來綜合衡量HOV車道運行效益,路段a、路段b均為良好,路段c為一般。同時,對比同路段HOV車道和普通車道,路段a、路段c的HOV車道綜合效益優于普通車道,改善效果明顯;路段b的HOV車道和普通車道綜合效益區別不大,設置必要性不強。
部分路段的HOV車道改善效果不佳,存在以下原因:(1)道路條件不足,運行環境不好,出行需求較大,道路本身處于超飽和運行狀態;(2)部分路段HOV車道的設置方案不太合理;(3)HOV車道方案的運行時間短,居民對HOV車道了解程度不高,難以改變出行習慣;(4)監管較難,部分單乘員車輛違規行駛HOV車道,影響了運行效率。
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改進既有HOV車道運行方案。
路段b普通車道和HOV車道的運行效益區別不大,設置必要性不強,應滿足設置HOV車道的基本條件為2人以上車輛占比總流量的30%以上。該路段目前HOV車道設置地點居民出行量較少,可考慮調整現有HOV車道設置的位置?,F行方案的設置區間長度為5 km,相對較短,難以體現HOV車道的優勢,從而改變居民出行方式,可考慮增加HOV車道的區間長度。
路段c的HOV車道運行效益不理想,應對多乘員數量(現行2人及以上適用)進行調整,當HOV車道平均載客為1.4人/veh以上時,HOV車道的準入標準應調整為3人/veh及以上的標準,同時考慮路段c道路資源有限等情況,可考慮不單獨設置HOV車道、與其他專用道共用等方式。
(2)加強HOV車道的宣傳,讓居民了解HOV車道的出行優勢,提高公眾接受度。
(3)加強道路監管,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保障HOV車道能夠有效實施。
(4)規范合乘行為、建立信息共享。
制訂相應法律法規來規范居民的合乘行為,保障合乘出行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合乘環境。同時,構建居民出行需求共享平臺,以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居民合乘出行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