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溪
最近大火了一部電視劇,叫做《三十而已》,講三個三十歲女性的成長故事:一個是十全十美的全職太太,溫良睿智識大體,努力想奔向更高社會階層的她無意識地向另一半施加無形的壓力,看似完美的婚姻遭遇第三者沖擊;一個是安于現狀的本地小囡,過著白天外人面前好夫妻、晚上回家好鄰居的生活,室友婚姻在孩子意外到來時面臨崩盤;一個是跑到上海拼事業的奢侈品銷售,經歷了感情的欺騙與事業的失敗,回到老家,卻發現他鄉容不下肉身,故鄉卻無法安置靈魂,又重回奮斗之路。
三個女人本就一臺戲,更別提是占據輿論風口的三十歲,這部以較為現實的視角反映三十歲女性的辛苦、焦慮、破繭、蛻變成長的戲,被有些自媒體平臺稱為本年度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劇。
三十歲,是一個特別奇妙的年紀,可能因為有一句圣人說過的話叫做“三十而立”。不過圣人生活的年代紅男綠女十六成丁,而現代社會則不然,按照正常的上學年齡來推斷,三十歲的人大學本科畢業不過七八年,對普遍高學歷的陸家嘴金融狗們來說離開校園的時間則更短,碩士畢業四五年,博士畢業兩三年。
工作上從出道時間看并沒有到玩轉職場洞若觀火的境界,大部分人即將面臨三十五歲沒有升職職業生涯就平淡無奇的宿命。大學校園里還自稱寶寶的大伙兒,在這幾年還要完成家庭組建并且為家族開枝散葉,才能勉強稱得上是生活相對圓滿。從離開象牙塔到三十歲,正是打怪升級的關鍵階段,按照投行人士倒推時間表的習慣,真可謂時間緊任務重。
陸家嘴的女孩們,上學時期一路優秀到理應能夠成為人生贏家,事業愛情雙豐收才最好。我有一個朋友,身材好相貌優,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碩士畢業和男友一同來到上海。工作頭幾年自然要努力拼搏在工作中站穩腳跟,做金融市場業務的她總是最勤奮的,她每天七點多就到公司,忙的時候零點才下班。聰明加勤奮,三十二歲的她終于提拔到了主管,可這時候男朋友卻被發現劈腿,愛情潔癖的她選擇了分開。有錢有職位唯獨沒有時間的她,也沒時間尋找另一半,有時她和我感慨,以前喜歡奢侈品的皮包,三十幾歲發現開心與愛,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讓人難過的是,現在的輿論特別苛責三四十歲的人,到了五十歲反而寬容很多。某上星衛視臺這陣子力推的綜藝節目某姐姐,就把五十幾歲女明星一水地稱為凍齡姐姐。秋雨老師有一篇文章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這種靠科技維持的凍齡,只是東亞少女審美文化的順從,美則美矣,卻缺乏靈魂與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我不敢工作中不拼盡全力,但我真的又不敢變老。我不知道我怎么才能做到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雷打不動去健身兩小時,不吃也能精力充沛。我只知道我每天工作一天回到家累得只想睡覺,減壓的方式就是想一邊吃著膨化食品一邊看毫無營養的肥皂劇。可我又不敢放肆讓自己開心,因為大家都在說自律讓人自由。”朋友說。
我沉默了,我何嘗不是這其中糾結卻不斷激勵自己的一員呢,世界大、人生長,估計只有退了休才能享受生活了吧。三十、四十都是該努力的年紀,可內心深處又不想給自己設限,誰規定到了什么年紀一定要做什么事情呢。
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麗。才三十而已啊,還沒有過完人生的一半,灑脫些,努力生活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