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國權
數字鴻溝,指的是擁有與未擁有信息時代工具的人之間存在鴻溝,這一鴻溝進而造成信息落差及貧富兩極分化。這個詞源于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于1990年出版的《權力的轉移》一書,托夫勒提出了信息富人、信息窮人、信息溝壑和數字鴻溝等概念,認為數字鴻溝拉大了富人與窮人,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數字鴻溝與信息落差、貧富差距等密切相關。
一位來自貴州天柱的侗族小姑娘,本名叫袁桂花,在快手上取了一個很洋氣的名字“雪莉”,18歲那年高考失利,回家務農,白天沒事了就給大家拍點視頻上傳到快手,展示的是鄉村生活場景:她自己修的茅草房子、做的弓箭、漫山遍野的彼岸花。這些城市人平常接觸不到的田園風光吸引來很多關注。她上不了大學、走不出貧困農村的生活,但是通過快手她展示和表達自己,現在雪莉成了村里最厲害最有本事的人,不只是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還帶著全村人一起,賣家鄉各種各樣的農產品。
雪莉絕不是孤例,中國約有87%的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大多數只能留在家鄉找出路、找機會。當快手把注意力分配給他們時,他們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改善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也為當前的扶貧攻堅事業提供了一種便捷有效解決途徑。
這些年來,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長期投入,新基礎設施建設,為填平數字鴻溝創造了基礎與條件。
通過視頻表達,吸引注意力,實現直播賣貨的扶貧解決方案首先需要四個前提。
一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從2012年左右開始,智能手機開始普及,根據CNNIC4月份發布的《2020年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8.9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3%。現在一部具有基本拍攝功能,內置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幾百元就能夠買到。由于成本低、便攜,移動互聯網相對于PC互聯網更加速了互聯網的普及,更有填平數字鴻溝的優勢。
二是4G網絡的普及,資費下降,網速提升,視頻傳播與接收成為可能。即使在很偏遠的山區,國家都投入了大量資金與資源用于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的興起更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三是移動支付的便利。直播賣貨可以輕松實現各種方式的支付。
四是物流網絡的發達。
從媒介形態角度看,短視頻相對于文字與圖片,是更容易普及與實現的媒介表達形態。視頻不僅比文圖更具有表現力,而且生產門檻與接受門檻都更低,更適合大眾參與。有史以來,文字一直都是“精英媒介”,練習寫字需要好幾年,但是幾分鐘就能夠學會用手機拍攝視頻。
從媒介生態角度看,如果媒介形態不夠多元,媒體渠道不夠豐富,信息管道不夠粗壯,表達機會就很稀缺、昂貴,自我表達與展示就需要排出一個優先級。普通人沒有機會表達與展示,如果一個生活被認為不夠完美,沒有傳播價值,它便沒有資格被廣泛分享和傳播。“不是每一個生活都能被看見”。但現在,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新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成功、媒介技術的迅速進化為視頻生產與加工創造了基礎和條件,這是快手通過視頻填平數字鴻溝的前提。
類似于快手上“搬磚小偉”這樣的人以及他們所在的那么大的一個群體為什么會被長期忽視?根源在于以前的網絡結構是精英主導結構,建一個網頁需要資金、技術,需要生成頁面,還需要傳播推廣渠道,成本很高;而如今的移動互聯網中,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傳播的能力,無論是通過文圖還是視頻,內容生成門檻降到極低。技術使每個人都有輕松表達的機會,而通過算法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分發傳播自己的內容。
快手致力于服務普通人的記錄與分享,平等普惠是產品的核心理念。對于明星或者“大V”,快手沒有流量傾斜,不捧他們,所有新開賬號者,都是基礎300個流量。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無論是明星還是“雪莉”,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每個人都有平等獲得關注的權利。

快手試圖保證每一位視頻生產者的內容只要不違背法律和公序良俗都有機會分發出去被人“看見”。保護普通的視頻生產者,對于快手而言,價值越來越凸顯,因為這樣的保護帶來了拍攝題材、內容和角度的多樣性。然后,快手在用戶觀看需求的多樣性和拍攝內容的多樣性之間用算法做匹配。由于內容的豐富性,用戶觀看到了很多平時看不到的內容,所以從傳播與接受兩方面都回到了平等普惠的正軌上。無論是快手電商、快手教育、快手音樂人,還是快手扶貧、快手非遺,都是如此。
“我們不是一個商業效率最高的公司。實際上,把70%的流量分給普通人,很多人是火不起來的,商業效率很低,但這是快手的初心和使命。”宿華說,“注意力作為一種資源,作為一種能量,能夠像陽光一樣灑到更多的人身上,不是像聚光燈一樣聚到少數人身上,這是快手的追求與使命。”
實際上,歷史上很多技術填平過很多鴻溝。這正是技術與經濟演進的邏輯。剛開始,某些東西很貴,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因為技術進步,它的價格降下來了,普通人也可以享用,人與人之間在某一方面越趨平等,生活得到改善,社會因此更加進步。
曾經,寫字識字價格昂貴,只有少數人會識字寫字。印刷術、教育普及,讓寫字識字成本降了下來。曾經“大哥大”很貴,只有企業家才能夠用得起,后來,手機很便宜,功能很豐富,人人都擁有了溝通聯系的能力和機會。
快手的視頻技術就是普惠技術助推信息平等的工具,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記錄和分享生活,只要他愿意。利用算法技術在內容與接受用戶之間進行精準匹配,讓每一個人都能很便宜地展示自己的生活。降低了注意力的成本,跨越了數字鴻溝。

“要能夠找到提升所有人幸福感的最大公約數”,這是宿華所倡導的快手的基本產品理念。
資源的分配問題,其實是人們獲取幸福感的核心。幸福感最底層的邏輯是資源分配。社會資源分配更多的時候是“馬太效應”,即頭部人很少,但獲取的資源很多;尾部很長,但得到的資源非常少。而且資源越來越向頭部集中,形成洼地效應。
互聯網本質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是互聯網的核心資源,這個資源分配的不均程度是最高的。中國14億人口,大多數人一生都得不到很多人的關注。快手所能夠力所能及的是注意力資源分配的公平,在資源分配上盡量把尾巴往上抬一抬,把頭部往下壓一壓,讓流量分配稍微平均一些。當然,這樣做是有代價的,總體效率必然會下降,如何讓效率不下降,或者下降得少一些,這就考驗技術能力和產品執行能力。在資源平等和效率之間,快手希望盡量讓更多的人得到注意力,哪怕降低一些觀看的效率。
用戶平等的價值觀在快手的發展中根深蒂固,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晨興資本合伙人張斐在投資快手初期印象最深的是快手堅持不做轉發的原則,程一笑的思維是,只要你發一個內容,我一定會給你展示,這是一個基于平等的邏輯;而一旦轉發,頭部效應就會明顯,就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公平地被看到。也正是因為不能轉發,用戶就需要自己生產內容,快手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真實的生活。
只要鄉村被看見,就能產生連接,只要產生連接,就能誕生無數可能。快手成立了專門的扶貧工作辦公室,2018年,啟動幸福鄉村“5億流量計劃”,投入價值5億元的流量資源,對國家級貧困縣一定的流量扶持,助力推廣和銷售當地特產。
通過快手,貧困地區與外界連接起來,不經意間,帶來個人和鄉村生活的巨大改變:“俊山農業”通過賣富平柿餅,帶著當地的貧困戶一起改變了命運;袁桂花成了一名創業者,她正在打造血藤果園,帶領鄉親們致富;蔣金春動員村民一起采茶并銷售甜茶、葛根粉;吳玉圣找到侗家七仙女,傳播侗族文化,帶動侗布、刺繡的銷售,帶領全村脫貧。這些鄉村的脫貧路徑各不相同,不是扶貧機構的設計與策劃,而是鄉村用戶和粉絲千百次的互動之后自然產生的最佳解決方案。這樣的方案很精準,也很有生命力。
在傳統媒體時代,滿足人們需求的最大公約數是傳統媒體運行的基本理念;但是,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這個最大公約數只會越來越小,兩者是反比例關系,要提升最大公約數只會導致用戶數量越來越小。基本的數學規律導致媒體大眾化從理論上就不能夠完美實現。
算法為一個互聯網產品大眾化提供了技術基礎。算法推送所導致的用戶“千人千面”媒介接受理念讓每一個用戶都單獨擁有一個獨特的媒體,這個公約數就被做得很大,基本上匹配了用戶的所有需求,這就是算法的魅力。
快手上的視頻總數超過200億,幾乎都是不重復的生活記錄,如何讓海量的200億個視頻與觀看視頻的用戶進行精準匹配是一個巨大挑戰。過去業內算法的常見做法是運營好“爆款”,要讓“爆款”打得更爆。但快手不希望頭部的視頻內容占據太多的曝光度,希望“長尾”視頻也同樣能夠被感興趣的人看到,讓每一位視頻生產者都得到一些關注。
但是,無論如何,算法的技術理念與快手所倡導的信息平等都是互相矛盾的。快手上很多影響很大的內容,都是用戶“用手投票”的結果。算法在不斷地把某方面的內容推送給喜歡它的人,人們又不斷地生產這類內容,從而形成一種周而復始的正循環。筆者用快手三天,就把自己的快手“養”得只有精品音樂視頻。這樣一來,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內容就一直得不到平等的展現。算法在不斷地強化用戶的愛好甚至低級趣味。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工干預就變得非常重要,要給用戶應該看的內容,而不僅僅是用戶想看到的內容。比如快手用經濟學的基尼系數控制平臺上傳播用戶之間的流量“貧富差距”。比如設置不同欄目補償算法缺陷,“發現”欄目中的視頻表演傾向明顯,精品味十足;但“同城”欄目則是平等、公平理念,給所有發布者一個平等的入口,內容質量明顯較低,如果完全按照算法,這些內容都不可能被“看見”,但快手讓它們被“看見”。

編 輯 呂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