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鑫 吉寧 張驍
6月11日,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暴發,首都北京再度重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場。6月13日凌晨,被譽為華北地區最大農副產品市場的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被迫摁下“暫停鍵”。由于事發地的地標特性以及與百姓“菜籃子”息息相關,新發地成為輿論的“風暴眼”。
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當事人、目擊者、受害者、利益相關方等敏感人群的采訪報道向來較難把握。這類群體備受輿論矚目,他們的思想狀況和生存狀態直接關乎輿情走勢,事關社會穩定。圍繞新發地批發市場做文章、采訪報道身處“風暴眼”中的人物群體,是做好此次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報道的重中之重。
經過多方聯系溝通和多次采訪交流,筆者選擇了新發地批發市場三個“經營大王”進行深度對話交流。《當北京最大“菜籃子”突然摁下“暫停鍵”,這些“經營大王”怎么辦?》在《新華每日電訊》刊發后,被全國近百家主流網站轉載,新華社客戶端點擊量超過130萬次,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當北京最大“菜籃子”突然摁下“暫停鍵”,這些“經營大王”怎么辦?》的采訪寫作過程對做好突發事件敏感人物群體報道提供了有益啟示。
突發事件發生后,受眾關心的永遠是第一現場,以及第一現場中的核心敏感人物群體。與疫情剛剛暴發時受眾普遍關心醫療救治情況不同,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后,新發地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自然是此次反彈疫情中的第一現場。
新發地批發市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擁有定點商戶4000多戶,單品“經營大王”100個,在保障首都及周邊地區民生供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其蔬菜、肉食產品價格在全國具有指向標意義。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后,北京市采取了十分嚴厲的措施控制疫情擴散,新發地市場也被迫臨時關閉。新發地為何成為此次反彈疫情的暴發地?市場關閉后商戶情況如何?首都“菜籃子”如何保障?一系列的問號有待解答。
作為與新發地聚集性疫情密切相關的人群,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單品“經營大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也是此次疫情中的核心敏感人群。這些“經營大王”身處輿論的“風暴眼”,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足以引發受眾高度關注。尤其是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突發事件剛剛發生之初,有關敏感人物的真假動態和虛實傳言在第一時間早已通過網絡傳得沸沸揚揚。
新發地批發市場關閉后,有關這些“經營大王”損失情況、經營情況和賠償訴求等內容開始在網上傳播,很多內容并不準確,甚至明顯失實。與此同時,“市場消殺情況如何”“服務人員健康狀況怎樣”“相關群體核酸檢測進展如何”“目前蔬菜在哪兒銷售”“市場供應是否充足”“市場何時能夠重啟”“新發地未來會怎樣”等一系列關鍵敏感問題牽動人心。這些“經營大王”是最了解情況的群體之一,他們在很多問題上更具發言權。圍繞“經營大王”進行采訪突破,讓這些“經營大王”說實情、講實話,成為筆者組織此次疫情報道的重要選題之一。
筆者長期跟蹤報道北京市商業發展和市場動態,一直將新發地作為蹲點調研基地,緊盯交易行情,不定期走訪經營商戶。久而久之,筆者與新發地批發市場主要負責人,以及市場信息統計等部門建立了密切聯系,并結識了一批重點商戶,包括多位“經營大王”。有了采訪資源,如何打開這些“經營大王”的心扉自然成為報道能否成功的關鍵。

□圖1 2020年7月7日,在北京新發地市場,工作人員對停在市場內的車輛進行消毒。(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圖2 2020年7月7日,在北京新發地市場,解除隔離人員手拎生活用品,前往市場停車區取車。(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圖3 2020年7月11日,解除隔離人員在新發地市場內等待乘坐接駁車前去取車取物。(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圖4 2020年7月7日,北京新發地市場,一名解除隔離人員駕駛的面包車準備駛離市場。(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突發事件發生后,敏感人群往往身處輿論旋渦或者直接利益受損,出于各方壓力和各種考慮,有的不愿發聲,有的不敢發聲,有的則出現極端情緒,往往不能表達出真情實感,講述真實情況。如何讓敏感人群愿意面對媒體,能夠實事求是表達出所思所想和所見所聞,是突發事件新聞采訪中的一門“學問”。
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后,市場內部情況和隔離人員心態備受關注。筆者通過此前積累的采訪資源,迅速聯系到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幾位“經營大王”,起初的采訪并不順利。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休市,經營商戶們猝不及防,無所適從。針對筆者的采訪請求,這些“經營大王”有所顧慮,害怕自己講的太多被媒體將負面內容放大,反而令市場和自身經營陷入被動。筆者表明采訪意圖,告訴他們此次采訪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反映情況,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做到保護受訪者的個人信息。
采訪的目的性太強,反而會引起受訪者的反感,尤其是在他們遭遇困難、情緒低落時更是如此。在交流中,筆者不僅僅為了獲取采訪的答案,也在給受訪者提供觀點和建議,適時回應對方的情緒,讓對方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和幫助。一些情感的溝通和實際的關心,會讓交流更加順暢。
例如,一位“蔬菜大王”開始一再強調自己身體情況、經營情況平穩,沒有更多內容要講,并婉拒了給記者提供其他經營人員聯系方式的請求。這名“蔬菜大王”對筆者說:“現在市場很困難,我們盡量不添麻煩。”筆者從這位“經營大王”遇到的“麻煩”聊起,當聊到她面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的愧疚時,這位“經營大王”就像找到了一個情緒宣泄口,打開了話匣子。
“共情”的采訪氛圍,讓這些“經營大王”不僅講述了當前的生存經營現狀,也跟筆者分享了人生命運的變遷,有一位“經營大王”接受采訪時甚至幾度哽咽。筆者將他們的生動故事分門別類,從不同角度呈現,形成最終稿件《當北京最大“菜籃子”突然摁下“暫停鍵”,這些“經營大王”怎么辦?》。這篇稿件既是一篇新發地“經營大王”心態錄,又是一篇新發地最新動態的調查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把握定位,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筆者多次深入實地采訪報道突發事件,深感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在復雜的局面中,突發事件報道更要在堅持新聞客觀真實原則的基礎上,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信念傳遞信心,在報道中做到不失語,也不偏激,推動突發事件穩妥有序解決。
身處輿論“風暴眼”,敏感人群的情緒大多十分復雜,訴求也比較多元。在新聞報道中,既要有人性化的表達,更要把握住受訪者的主要情緒,傳遞積極向好的正能量。新發地聚集性疫情中,“經營大王”往往具有話語權,能代表大部分商戶的心聲,也能穩定他們的情緒。通過深入交流,記者了解到政府已經為改善商戶經營環境、彌補商戶損失想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在反映商戶困難的同時,更應注重強調問題的有效解決和未來前景。
出于對新華社權威報道的認可和對筆者的信任,幾名受訪“經營大王”反映的外地綠通車輛進京受阻導致交通嚴重不暢等情況在報道中得以及時客觀地展現,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推動了問題的解決。然而,如果僅僅抓住困難不放,甚至放大,就有可能帶來更多商戶的不安和慌亂。因此,筆者更多地反應了“經營大王”們向好的發展態勢和他們對未來依然堅定的信心。他們的及時發聲有利于新發地商戶整體心態的穩定。
例如,筆者在采訪一位“主糧大王”時,他幾乎沒有談到自身的損失,反而從國家大局出發流露出很多真情實感。他說的很多話并不是空泛的大道理,也代表了因國家改革開放、因新發地發展而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的心聲。這位“主糧大王”對未來的深入思考也令筆者肅然起敬。
在稿件中,筆者寫道:“在與記者的交流中,李國慶沒有再提到損失,他說未來是最重要的。他開始反思商業模式:在遇到不可抗力時,怎么進一步增加供貨渠道,提升周轉能力?”
稿件刊發后,筆者接觸的不少新發地商戶的情緒明顯穩定了許多,都在期待疫情盡快結束,經營盡快重回正軌。就像筆者采訪的這些“經營大王”對未來充滿信心,逐漸走出困境一樣,突發事件報道中傳遞出的信心也能夠幫助身處其中的敏感人群共度難關,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