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樂信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注重科技創新,通過共享場景、技術、運營能力,打造出一個穩固、開放、共贏的新服務生態,助力商家提升經營能力,創造更大商業價值。近日,本刊編輯部與樂信CEO肖文杰先生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以下是對話內容:
本刊編輯部:樂信公司使命中提到“以科技不斷創新消費方式,讓億萬用戶快樂生活”,請簡單介紹一下公司業務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性。
肖文杰:樂信是一家服務新一代消費者的生態型消費企業,旗下有樂卡、分期樂、鼎盛科技等幾個子品牌,同時面向B端和C端用戶,我們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包括會員消費、分期購物等,針對B端用戶(主要是消費品牌、商戶、金融機構),為他們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服務。
樂信的業務經歷了一個很長時間的演變,最早是從賣手機開始做起。當年,iPhone在中國年輕人中非常流行,而我們發現,很多人因為無法支付高昂的手機價格而不得不放棄購買。于是,分期樂做了一件在當時看來非常創新的事情,就是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把金融和消費場景整合,搭建分期樂線上商城,為用戶提供分期買手機的服務。
通過分期,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大大降低,這一點對年輕人尤其受用,幫助他們提前實現了夢想;商戶也非常愿意接入分期支付,因為可以極大提升銷售額。從此,很多電商平臺紛紛開始嘗試分期消費業務。
2017年,樂信成立4年后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后,我們的業務隨之升級,啟動了新消費平臺戰略,上線了一個全新品牌樂卡。樂卡和分期樂的目標一致,都是通過降低消費門檻,促進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
依托分期樂和樂卡,樂信建立起了集分期購物、會員權益、金融科技為一體的新消費服務生態,打通了線上線下場景,服務用戶達到1億,持續保持高增長。
本刊編輯部:當前,新消費和“新基建”成為推動國內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新消費及其前景?
肖文杰:從各項公開數據能夠看到,內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但從消費占GDP比重來看,中國只相當于發達國家一半左右,潛力還很大。今年經濟形勢異常復雜,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外貿不確定性增強、國內經濟下行,使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
消費雖然短期受到抑制,但消費升級的基本面沒變,特別是疫情后,一些新需求、新趨勢、新業態出現,讓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前景更加光明。
我認為新消費就是“三新”,即新人群、新需求、新方式。新人群是指95后、00后消費者崛起,這一代的消費者有著和上一代全然不同的消費觀,消費需求極其旺盛,是內需的主要貢獻者;新人群產生了一些新的需求,比如高品質商品、服務類商品需求增加。新人群還帶來新的消費方式,疫情后,分期消費、權益消費等新型消費方式越來越受歡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消費回升,銀保監會日前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互聯網助貸平臺的重要社會價值。最近頒布的這些利好政策,對新消費行業是極大利好,擁有技術和產品競爭力企業會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本刊編輯部:除了商業模式創新,樂信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是可圈可點,能否具體談談樂信技術平臺是如何支撐新消費的?
肖文杰:樂信一向比較重視技術研發。目前,全公司的科技人員占比超過1/3,單季研發投入超1.2億,即使疫情期間,我們依然沒有降低研發投入,反而有所增加。
這些年來,技術讓我們嘗到很多“甜頭”,可以說,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消費。拿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來說,我們從2016年開始探索AI的商用化,已經將AI貫穿于業務全鏈條中,成立了AI實驗室,并通過三大技術平臺驅動新消費業務快速發展:
一是鷹眼智能風控引擎。它能夠通過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手段,對用戶的還款能力、還款意愿、負債信息、穩定性、負面信息做出評估,自動完成即時預警、攔截以及分析部署等功能。通過鷹眼智能風控引擎,99%的訂單可以實現自動化審核,秒級反饋結果,大幅度提高了審核效率,壞賬率保持在行業較低水平。
另一個是“蟲洞”小微金融資產處理技術平臺。平臺一端鏈接合作消費場景,另一端鏈接金融機構,它能夠根據資產狀況自動對資產進行分級、定價,再按照不同資金方提交的資產要求,將這些消費金融資產推薦給金融機構,融資匹配成功率超過95%。
三是“靈犀”AI智能運營平臺。它廣泛用于智能推薦、客服等領域,智能推薦引擎能夠通過用戶畫像,結合深度學習和協同過濾等AI技術,識別用戶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商品和服務,做到“千人千面”;在線智能客服機器人承擔了93%的客服咨詢量,回復準確率達97%。
本刊編輯部:假冒APP這些黑產對行業帶來巨大威脅,樂信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技術起到怎樣的作用?
肖文杰:在應對黑產方面,樂信依托 AI 技術搭建起一套完善的技術體系。樂信反欺詐體系融合了互聯網的多樣性和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形成了涵蓋技術、機制、數據與場景的體系化方案。
整體策略上,樂信反欺詐體系分為事前欺詐識別、事中欺詐監控應對及事后欺詐追賠防治;系統構建上,形成了從實時監控、排查、演算、規則引擎、信息庫到輿論收集的閉環鏈條。去年以來,通過這套反欺詐體系,樂信每月攔截欺詐訂單近5000萬,平臺欺詐發生率僅為0.003BP,保持了良好的資產質量。
依托新技術,過去一年多,我們協助監管執法機構開展對假冒APP、惡意逃廢債等黑色產業鏈治理,總計破獲400多個案件。
本刊編輯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業務影響有多大,樂信是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

肖文杰:潛在不利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資產端承壓,主要因為疫情導致消費受到抑制,我們看到一些平臺出現業務規模萎縮。為應對這個問題,3月-6月期間,我們想了不少辦法,光是電商大促就舉辦了四場,做到“月月都有購物節”,從數據來看,樂信一季度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交易額達到105億元,同比增長337%,基本業務沒有受到太大沖擊,很快恢復正常。
二是資金端可能存在壞賬風險。受疫情影響,許多“老賴”想盡辦法逃避還款,網絡上還出現大量“反催收”組織,嚴重干擾市場經營秩序。為此,我們調整了獲客策略及資產管理策略,協助執法部門嚴厲打擊各類惡意逃廢債行為。從財報數據來看,樂信資產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進入二季度,FPD7逾期率已降至2.77%,資產質量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很不明朗。出于對合作伙伴、用戶負責的想法,一季度,我們主動讓利補貼用戶商戶;推出9億疫情特殊專項撥備,應對資產狀況可能產生出現的不利情況。我始終認為,疫情面前沒有獨贏,公司整個生態體系快速渡過難關,業務才能持續向好。
本刊編輯部:疫情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抗疫救災、推動復工復產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看到樂信也做了不少工作,效果如何?
肖文杰:先說說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做了什么。疫情發生后,樂信旗下樂信公益基金會第一時間通過壹基金、深圳市慈善會捐贈1500萬元用于抗擊疫情;之后又聯合壹基金、春雨醫生發起免費在線義診,截至3月底,累計服務人數逾10萬;后來又攜手深圳市平凡英雄公益基金會、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推出“守護者公益保險計劃”,捐贈惠及3萬一線抗疫人員。
復工復產之后,為了拉動消費復蘇,一季度,公司加大用戶補貼及商戶補貼,減免各項息費、服務費3.4億元;提供各類社會捐助及參與政府發放消費券等共計支出5000萬;與騰訊一起承辦深圳2020全球云購“南山行”活動,共發放2500萬元購物補貼;還參加由商務部、工信部、國家郵政局與中國消協共同組織的“雙品網購節”,聯合七大品類、數千品牌參與活動,提供多項讓利補貼。
此外,我們還響應政府號召,推出各項穩就業措施,疫情期間,仍提供了500個新增就業崗位,在崗人數增至5700人左右,增幅達8%。
疫情是一場非常特殊的災難,關乎每個人、每家企業,只有全社會好起來,公司才能良好運轉。目前,消費還未完全恢復元氣,甚至成為制約經濟復蘇的短板,身處這個行業,我們將圍繞新消費推出更多創新產品和服務,在拉動國內消費復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