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淑榮,邊文范,趙慶雷,姚利,郭兵,吳希波,單洪濤,朱寶崗,孫云建,楊正濤
(1.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廢棄物基質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 250100;2.臨沂市河東區豐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聯合社,山東臨沂 276029;3.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山東省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濟南 250100;4.臨沂市河東區瑞田家庭農場,山東臨沂 276029;5.山東旭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1400)
播期和播量是影響水稻產量的兩個重要因素[1,2]。播期一方面影響水稻有效分蘗數量,繼而影響有效穗數和稻谷產量,另一方面播期后移會推遲熟期,影響水稻的穩產性。播量會影響秧苗的生長空間和植株個體的營養面積,影響秧苗素質。秧苗素質的優劣對后續秧苗移栽后的緩苗、分蘗、成穗數都有明顯影響,直接影響到水稻產量[3,4]。穴盤旱育秧是一種新的育秧方式,與毯壯苗相比具有傷根少、緩苗快、發根早等優點。本研究基于穴盤旱育秧技術研究播期和穴播量對水稻產量的影響,以期探明最佳播期和播量,為穴盤旱育秧水稻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于2019年5—10月在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進行。該地屬于沂沭河沖積平原,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 800 mm,年均氣溫13℃,無霜期平均200 d。試驗地為壤土,基礎肥力為全氮含量 1.96 g/kg、堿解氮 101.23 mg/kg、速效磷 42.6 mg/kg和速效鉀 100.4 mg/kg。
供試品種為臨稻16,采用缽盤旱育秧。試驗設播期和播量兩個因素,播期設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3個日期,播量設3、4、5、6粒/穴4個水平。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為50 m2(5 m×10 m)。育秧完成后,于6月19日統一移栽,行墩距為30 cm×12 cm,每公頃27.8萬墩。
6月19 日移栽當天記錄基本苗的分蘗數,然后在移栽后第10、20、30、40 d調查記錄各處理的分蘗動態。分別在成熟期的10月9日、10月12日、10月17日調查記錄各處理的墩穗數、穗實粒數,計算各處理單產。
產量(kg/hm2)=每公頃穗數(萬穗)×穗實粒數 ×單粒重(g)×10000×0.85/1000
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播期各處理的生育進程隨播期延后而相應推遲。5月10日播種,抽穗期為8月26日,10月9日成熟;5月20日播種,抽穗期為8月28日,比5月10日播種的晚2 d,成熟期為10月12日,比5月10日播種的晚3 d;5月30日播種,抽穗期為9月1日,比5月10日播種的晚5 d,成熟期為10月17日,比5月10日播種的晚8 d。
由表1還可看出,同播期條件下,各播量處理的抽穗期莖蘗數均隨播量增加而增加;同播量條件下,隨移栽時間的推移莖蘗數均呈現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均在移栽后30 d時達到最大值,其中5月20日播種的抽穗期莖蘗數最多,5月30日播種的次之,5月10日播種的莖蘗數最少。

表1 不同播期播量處理的水稻生育期和分蘗動態表現
由表2可知,相同播期條件下,各播量處理的每公頃穗數均隨播量增加而增多,而穗實粒數則隨播量增加而減少。總體來說,相同播量條件下,5月20日播種的每公頃穗數最多,其次為5月10日播種處理,5月30日播種的較少;穗實粒數,5月10日播種的最多,其次為5月20日播種處理,5月30日播種的最少;千粒重,5月10日和5月20日播種的相同,均為26.8 g,5月30日播種處理為 26.2 g。
產量方面,5月10日和5月20日播種處理產量隨播量增加先增后降,而5月30日播種處理產量隨播量增加逐漸增高。其中,5月10日播種播量4粒/穴處理產量最高,為 10 033.5 kg/hm2,播量3粒/穴時產量最低,為 9 264.0 kg/hm2;5月20日播種播量5粒/穴處理產量最高,為10 285.5 kg/hm2,播量 3粒/穴時產量最低,為 9 462.0 kg/hm2;5月30日播種播量6粒/穴處理產量最高,為 8 227.5 kg/hm2,播量 3粒/穴時產量最低,僅為 6 759.0 kg/hm2。
由以上分析可知,達最高產量的穴播量隨播期推遲而加大,即因播期延遲帶來的減產效應可通過增加基本苗數來緩解。總的來看,5月20日播種播量5粒/穴處理產量最高。

表2 不同播期播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播期和播量是影響穴盤旱育秧水稻產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適宜播期可以保證秧苗在足夠生長期前提下保持秧苗活力,而適宜播量可以使個體植株生長發育與群體總量相協調,保證秧苗素質前提下能保留更多的基本苗數,以增加水稻產量[5,6]。
本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播期推遲,各處理的抽穗期和成熟期都相應推遲。其中5月20日播期處理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比5月10日播期處理分別推遲2 d和3 d,兩者差異不大,而5月30日播期處理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比5月10日播期處理分別延遲5 d和8 d,差異較大。相同播期條件下,各播量處理的分蘗數均隨穴播量的增加而增多;相同播量條件下隨移栽時間的推移分蘗數呈現先增加后減少趨勢,各處理的分蘗數均在移栽后30 d時達到最大值,抽穗期時播期5月20日播量6粒/穴處理的莖蘗數最多。產量性狀方面,相同播期條件下,各播量處理的每公頃穗數均隨播量增加而增多,而穗實粒數則隨播量增加而減少。播量相同條件下,5月20日播種處理的每公頃穗數最多,其次為5月10日播種處理,5月30日播種的較少;穗實粒數,5月10日播種處理最多,其次為5月20日播種處理,5月30日播種的最少。總的來看,播期5月20日播量5粒/穴處理產量最高,為10 285.5 kg/hm2,播期 5月 30日播量 3粒/穴處理產量最低,為 6 759.0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