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劉 葉,白 潔
(1.鶴壁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河南 鶴壁 458030; 2.河南省職工醫院消化內分泌科,鄭州45000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但治療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影響患者的恢復效果,甚至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一定的影響[1]。有研究[2]表明康復護理能改善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心臟康復水平,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但患者的不科學飲食易導致病情加重,營養管控對冠心病患者的預后可能具有積極的影響[3],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應用于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效果。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鶴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40~68歲,平均(54.83±4.67)歲;病程1~10年,平均(5.77±1.23)年;吸煙史>3年18例,高血壓11例,糖尿病8例。研究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0~69歲,平均(54.79±4.61)歲;病程1~10年,平均(5.70±1.25)年;吸煙史>3年者17例,高血壓13例,糖尿病9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復合冠心病診斷標準并PCI者;2)PCI成功無嚴重感染癥者;3)無嚴重疾病或并發癥影響本次實驗結果者。排除標準:1)術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者;2)年齡小于20歲大于70歲者;3)先天性心臟病或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對照組PCI術后使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術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制定飲食計劃、提醒患者按時服藥,并進行體溫、血糖、血壓等常規生命體征檢測,提醒患者按時服用抗凝藥物,并給予患者適當的心里干預。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干預方法。1)康復運動訓練:術后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精神狀態進行康復運動訓練,術后1周指導患者進行扶床站立,每2 min休息1次,每天4次,站立時注意觀察患者的血氧狀態,若低于85%應立即停止訓練,指導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每個關節活動10次,1天2次。訓練3 d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患者使用助行車輔助行走訓練,每次10 min,每天4次,盡量選擇早晨或中午科室人員活動較少的時間段進行行走訓練,行走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患者能獨立且平穩的行走后,在家屬或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康復科使用阻力單車進行有氧訓練,每次15 min,1天2次。對患者進行宣教和出院指導,強調適當有氧運動的重要性。2)飲食結構調整:選擇持有營養師證書的護理人員及醫師成立小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討論并制定飲食計劃,根據患者的體重來調整患者三餐,使碳水化合物占三餐的60%,脂肪占25%,蛋白質占15%,飯后加餐水果和牛奶一份,患者的三餐由本院營養科送至病房,監督患者的加餐或不按計劃飲食行為。飲食結構調整期間,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宣教和解釋,并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不斷對飲食計劃進行調整。出院前1周對患者進行飲食與疾病相關的健康宣教,強調飲食對患者病情恢復及預防的重要性,將紙制飲食計劃書分發給患者,并對內容和執行方法進行講解。
比較2組護理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及護理后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1)心功能指標包括代謝當量(MET)、心室射血分數(LVEF)、6分鐘步行實驗(6MWT)。2)SAQ評分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心絞痛穩定狀態(AS)、心絞痛發作情況(AF)、治療滿意度(TS)、疾病認知程度(DS)5個項目,標準分=(項目得分-項目最低分)/(總項目的最高分-總項目的最低分),標準分越高說明越健康。3)并發癥情況為干預半年后患者出現心臟危險事件和重返醫院的情況,心臟危險事件發生率=心臟危險事件發生/患者總數×100%,重返率=重返醫院例數/患者總數×100%。
2組干預前MET、LVEF、6MWT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MET、LVEF、6MWT值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且研究組升高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SAQ評分中的PL、AS、AF、TS、DS項目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后SAQ評分比較 分
干預后研究組心臟危險事件發生率和重返率分別為5.0%(2/40)、2.5%(1/4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8/40)、15.0%(6/4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114、3.913,P<0.05)。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由于膳食不合理導致的冠心病患者逐漸增多,PCI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患者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4],但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且并發癥較多,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利影響。常規護理對PCI術后患者的心臟康復未進行相關干預,導致患者的預后效果不佳,PCI術后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能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5],飲食對冠心病PCI術后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影響[6],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應用于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或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康復運動訓練通過PCI術后早期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心臟康復訓練使患者早期由于臥床導致的血栓風險降低,同時進行抗阻單車等有氧訓練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的心功能[7]。飲食結構調整通過患者的身體情況和地域差異來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使患者的高脂肪、高熱量等不科學飲食得到控制,因此降低PCI術后患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患者由于血管狹窄和堵塞引發導致心肌缺血從而影響心功能,PCI術對狹窄部位進行擴張,恢復心臟的正常供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MET是以坐位安靜時的耗能量為基礎來對各種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做出表達的一種指標,能夠用于心肺功能的評估。LVEF是心室搏動的輸出量與心室舒張末容積的比率,通過容積比例來判斷心室的射血功能,是判斷心力衰竭的指標之一。6MWT是能夠判斷患者心肺功能狀態的一種運動實驗。本研究中,研究組的MET、LVEF、6MWT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能夠更好的改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心功能。可能原因:康復運動訓練通過運動使患者的冠狀動脈硬化板塊能夠通過血液循環排出,增加冠狀動脈的口徑,利于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建立,增加心肌供血,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飲食結構調整通過調整患者的高膽固醇飲食,降低患者的危險因素,起到預防作用。
冠心病PCI術后的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好或術后疼痛常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SAQ評分通過對患者軀體、心里、疼痛等五大方面來判斷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機體功能,對冠心病患者具有更好的特異性,能夠彌補普適量表的不足,使評定結果更加可靠。本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SAQ評分中的PL、AS、AF、TS、DS項目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應用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SAQ評分更高,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能原因:康復運動訓練通過運動來起到調節神經系統的作用,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且早期訓練對患者的心里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并且聯合飲食結構調整更好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
本研究中,干預后研究組的心臟危險事件發生率和重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齊艷梅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能夠降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心臟危險事件發生率和重返率。可能原因:通過康復運動訓練降低了患者的血小板活性,使纖溶酶的活性加強,有效防止了PCI術后血栓的形成,聯合飲食結構調整維持患者的代謝平衡,減少脂肪的堆積,降低PCI術后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康復運動訓練聯合飲食結構調整應用于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效果顯著,能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