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盧浩棠,劉楚杰
(1.東莞市東坑醫院兒科; 2.東莞市大朗醫院神經內科,廣東 東莞 523000)
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1-2]。若早期癥狀不嚴重可選用常規平喘藥物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3]。哮喘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產生嚴重影響,可短時間內發生并持續較長時間,若無有效的對癥處理,會形成反復發作性的咳嗽、喘息、胸悶與呼氣性呼吸困難等癥狀,不僅影響患兒身心健康還會給患兒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與壓力,由于其本身的難治愈性,常會隨患兒年齡的增長遷延至其成年,對患兒的成長帶來長期的困擾[4-5]。因此,通過對本地區兒童哮喘患病情況的了解及對相關影響因素的梳理,對本地區兒童哮喘病的預防和治療均有重要意義[6]。鑒于此,筆者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對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1850例兒童進行抽樣調查,了解本地區兒童哮喘患病率情況,同時對患兒哮喘發病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筆者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對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內的1850例3~6歲的常住兒童進行調查分析,采用兒童哮喘問卷調查表進行分發入戶,實時填報,再統一回收進行統計。
首先對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內的各鎮街進行順序編號,按隨機數字表法抽取其中一鎮作為調查區域(本研究最終選定區域為常平鎮)。采用兒童哮喘問卷調查表,由經過專業培訓合格的調查員對區域內的兒童家庭或學校進行上門查訪,開展兒童哮喘初篩,對篩選出的可疑哮喘兒童統一安排到專業醫院進行哮喘患病的確診,由專業醫師對可疑患兒進行具體病史問詢和必要的體征檢查。隨后對調查及診治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包括對區域兒童哮喘患病率情況,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季節和時間發病情況做統計分類;對哮喘患兒和健康兒童的一般信息、過敏史、家族病史及發病癥狀進行對比分析,再結合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本地區兒童患哮喘的危險因素,依據2008版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7]中關于兒童哮喘的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的兒童哮喘進行診斷。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均采用χ2檢驗,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各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則以相對危險度(OR)和其95%可信區間(95%CI)來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由調查員在所選區域內進行入戶查訪,在所有上門的1850例兒童中,最終取得1800份有效問卷表,實現97.30%的調查回收率。
最終篩選且經確診的哮喘患兒59例,患病率為3.28%。59例哮喘患兒中,男35例、女24例,男、女患兒的患病率比為1.4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43,P<0.05)。不同年齡兒童的哮喘患病情況也有所不同,其中3~<4歲兒童患病率最高,為4.62%,其次是5~<6歲的兒童,患病率為3.87%。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哮喘患病情況 例
調查結果提示,3~<4歲首次發病率為49.15%(29例);4~<5歲為20.33%(12例);5~<6歲為18.64%(11例);6~<7歲為11.88%(7例)。
呼吸道感染是兒童哮喘患病的主要誘因,共54例(91.53%);其次為天氣因素,共49例(83.05%);運動因素25例(42.37%);接觸花粉16例(27.12%);接觸粉塵9例(15.25%)。
哮喘患兒發病與季節變化有關系,在換季期間發病率最高,占38.98%(23例),其次易發季節為冬季,占13.56%(8例),春季發病占10.17%(6例),夏季占6.78%(4例),常年發作占5.08%(3例),不定期發作占25.42%(15例)。
從一天中的發病時間段來看,本地區大部分患病兒童沒有特別明顯的規律,總計發病時間無規律患兒占37.29%(22例),另外午夜發病比例稍高,占30.51%(18例),清晨時刻發病占11.86%(7例),午后時刻發病占10.17%(6例),睡前發病占10.17%(6例)。
從1800例兒童中選取59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3~6歲、平均(4.1±1.3)歲;本研究確診的59例哮喘患兒作為研究組,男35例、女24例,年齡3~6歲、平均(4.1±1.2)歲。2組兒童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2組兒童的過敏體質情況(個人過敏史、變應性鼻炎、藥物過敏、蕁麻疹、濕疹、家族過敏史、食物過敏)、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肥胖、孕期情況、出生情況、喂養情況、居住環境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比較,以期對各潛在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2組兒童在過敏體質情況(個人過敏史、變應性鼻炎、藥物過敏、蕁麻疹、濕疹、家族過敏史、食物過敏)、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肥胖、使用化纖枕頭或被子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對2組兒童相關病例情況的對比研究并結合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兒童哮喘患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食物過敏史、家族過敏史、蕁麻疹、濕疹及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等(P<0.05)。見表3。

表2 兒童哮喘發病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3 兒童哮喘發病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兒童時期由于自身呼吸系統和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處于哮喘發病的敏感階段,這一時期患哮喘的概率較大。哮喘患兒臨床主要表現多為胸悶、喘息、咳嗽和氣促等,通常在換季、夜間、清晨期間容易發作[8],從本研究針對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的兒童哮喘情況的調查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關于兒童哮喘的具體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還無明確的表述,但從相關研究文獻[9]報告來看,主要傾向于認為兒童哮喘的發病跟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其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也被分為宿主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宿主因素包括性別、遺傳、過敏體質、肥胖、年齡等,環境因素則包括感染、過敏原、空氣污染、吸煙、飲食等。本研究即對以上相關因素結合患兒實際病例特點進行相關單因素的統計分析,同時還結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確定本地區兒童哮喘發病的各獨立危險因素,為本地區兒童哮喘防治提供必要理論支撐。
從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來看,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兒童哮喘患病率為3.28%,與2002年的3.01%相比呈上升趨勢[10],同時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結合相關文獻[11]分析,應該跟東莞市所處環境特性和當地健康意識的提高有關。一方面本地區環境氣候對一般病原體生物(如螨蟲)生存有利,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自身及家庭成員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兒童入院就診比例明顯上升,相關疾患診斷幾率也自然增長;同時也有相關研究[12-14]表明,工業發達地區的兒童哮喘發病率要明顯高于工業不發達地區,而東莞地區是我國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工業起步早,規模大,是我國南方工業的標簽,因此兒童哮喘發病率較高也屬實情;而兒童哮喘男、女患病比例(本研究結果是1.46:1)的不同應該跟相關遺傳易感性相關。3歲年齡期的患病率最高,是由于這一年齡期的兒童免疫力更差一些,特別是呼吸系統的發育不全導致年幼兒童較容易被感染,因此要特別針對這一年齡段的孩童加強保護,避免感染。本研究對哮喘患兒發病誘因的統計結果提示,呼吸道感染造成哮喘發病的概率最大,鑒于兒童時期呼吸系統不完善,對外部病菌的侵入自身抵抗不足,會加大感染幾率,所以要盡量做好預防,加強日常鍛煉,增強免疫抵抗力;此外,過敏是這一地區兒童哮喘發病的首發危險因素,其他的還有蕁麻疹、濕疹和嬰幼兒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因此,在日常哮喘防治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危險因素的隔斷、規避或做到盡量的避免,均可有效降低兒童哮喘的發病幾率。
綜上所述,東莞市東部產業園片區兒童哮喘以3歲年齡期首次患病率最高,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患哮喘的常見誘因,在相關高發時期要加強預防,同時要不斷增強兒童自身抵抗力,抵抗外部環境因素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