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福君,郭芳芳
(寧夏天源牧場食品有限公司 756400)
絕大部分牛肉以冷鮮方式銷售,要想保障牛肉冷鮮銷售質量,應做好牛肉運輸與貯存工作,最大限度控制牛肉出現腐敗變質問題,這不僅是牛肉銷售工作要求,更是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而天然保鮮劑,不僅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以及保質能力,更能抑菌牛肉細菌增長,下面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應用大連雪龍產業集團旗下牛肉產品,這些牛肉在冷卻后進行排酸處理,將牛肉溫度下降至0℃~4℃左右后,將牛肉裝入食品級滅菌包裝中,保持密封條件送至相關實驗室。 并在這一過程中,結合實驗需求,準備好保鮮膜、殼聚糖、聚苯乙烯塑料盒[1],選用數顯電熱培養箱、凈化儀器以及溫度記錄儀。
在無菌實驗環境下, 取出0.5g 茶多酚、5g 殼聚糖以及0.4gNisin,將這些材料充分拌和,并放入250mL 蒸餾水燒杯中,待充分溶解后,將其定容至500mL,將其裝入無菌試劑瓶中,以5%的量,將牛肉填入其中。 將新鮮的牛肉進行切塊,每一塊牛肉在50g 左右,放置在-18℃冷庫中[2],在冰點范圍內進行實驗。 此外,在牛肉處理過程中,對案板、刀進行滅菌,采用紫外線照射方式,照射30min。將去酸處理后的牛肉放在案板上,剔除牛肉含有的脂肪,剔除牛肉筋膜。 將牛肉分為4 組,并應用不同保鮮方式,在無菌條件下,將處理好的牛肉放在保鮮盒中。 在實驗開始前,將牛肉放入其中, 分別放置在不同的溫度庫中, 并在0、1、3、5……17d 時間中,對這些牛肉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保鮮方式如下表所示:

不同牛肉保鮮方式
對菌落總數進行監測,并打開包裝盒,遵循最新國標要求,應用滅菌方式, 借助鑷子將不同小組中的牛肉取出, 剪碎后取12.5g 肉樣,并加入到125mL 鹽水中,將牛肉與鹽水放置到均質袋中,并拍打3min ,制備成1∶10 的稀釋樣,遵循GB4789.2-2016[3]方式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小于4.0log(CFU/g)表示保鮮有效,4-6log(CFU/g)則為次鮮肉,檢測結果大于6.0log(CFU/g)則為變質牛肉。 借助感官、吊掛損失率進行評定,可以借助SPSS Statistics2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對牛肉冰點溫度進行分析,選擇適合冰點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應結合不同組的菌落總數變化,對牛肉性質進行分析,菌落總數變化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

隨著貯藏時間不斷延長, 不同組別內部菌落不斷上升,1、2組別產生的菌落明顯低于3、4 組,證明保鮮劑保鮮效果良好。 相對于3、4 組來說,在第五天后,菌落變化并不明顯,在7 天后逐漸出現腐敗牛肉,證明冰溫保鮮優于傳統冷藏保鮮方式。 牛肉在貯存期間,損失不可避免,只有在不同時間段,選擇適合保鮮方式,協同不同保鮮方式,才能避免牛肉營養流失。
如何解決牛肉保險存在的問題,提升食品企業經濟效益,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牛肉。 在低溫售賣過程中,應用冰溫保鮮方式,能夠抑制微生物以及各類毒素產生。 要想進一步提升牛肉保鮮效果,應當將保鮮技術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保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