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歐洲多國失業率上升明顯,民眾收入大為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生活方面的各項開支成為必須完成的任務,便宜好用的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受到普通消費者追捧。
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出以來,歐洲各大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不斷發展壯大。疫情前,自有品牌商品的銷售額已經占到超市總銷售額的1/3;疫情后,有的超市這一占比進一步上升到40%。疫情導致收入減少,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物美價廉的超市自有品牌商品。據統計,歐洲一些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比品牌商品平均低20%-30%左右。《環球時報》記者調查后發現,洗衣液、洗發水、洗潔精、潔廁靈等日化產品,自有品牌價格優勢更為明顯。比如,在記者常去購物的超市中,某品牌200毫升洗發水售價3.2歐元,而超市自有品牌僅為1.39歐元;洗碗機用洗滌塊,40粒的品牌商品價格為8.2歐元,而超市自有品牌70粒裝只要3.5歐元。
一名在超市購物的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前基本沒有關注過超市自有品牌。但疫情讓她臨時失業,于是她開始購買超市自有品牌商品。“我以前總有偏見,覺得自有品牌品質不如品牌產品?,F在用過才知道,它們之間的品質沒什么差別,而且自有品牌商品價格實惠不少。以后就算結束臨時失業狀態, 也會繼續選擇實惠的自有品牌。一年省下來的錢足夠一家人出去好好玩幾天?!?/p>
此外,近年來, 歐洲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不僅受到歡迎, 甚至因為受到熱捧而被炒高價格。歐洲廉價超市Lidl在比利時推出的限量籃球服裝系列,原價12.99歐元的運動鞋最高曾被炒到1255歐元,價格上漲了近百倍。
對于超市而言,大力發展自有品牌是雙贏的。一名大型超市的自有品牌產品開發負責人為《環球時報》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自從他們推出自有品牌的土豆泥和速凍薯條以來,由于土豆需求更大了,從而讓超市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進土豆。得益于此,他們蔬菜貨架上的新鮮土豆價格比以前更便宜了。而在歐洲,土豆是生活必需品, 土豆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選擇哪家超市購物。
在三十多年前, 不少超市直接找到生產大牌產品的代工廠,選擇生產的自有品牌產品只不過是去掉廣告和推廣費用的老產品。雖然價格有一定優勢,但是產品單一、包裝單調,競爭力并不是很強。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超市開始自己投資設立專門生產自有品牌產品的工廠,并把研發新產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開發出的新產品會經過消費者免費試用以及和大牌同類產品對比等,才會正式量產并推向市場。比如,一家超市準備推出一款售價1.99歐元的速凍“夏威夷風情”比薩。在上市之前,超市會尋找七八款知名品牌的同類產品,經過相同方式烤制后邀請消費者做盲評。根據盲評結果,超市會對產品做出相應改進,讓自有品牌比薩在各方面都與知名品牌持平甚至更優秀。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他的著作《第四消費時代》中,把百年來人類的消費史分為四個階段。其中最新出現的第四消費時代呈現出樸素、休閑、無品牌的傾向,人們開始重視消費的實用性和精神內涵,不再像第三階段時那樣花大價錢選擇品牌更響的產品。從一定角度上講,歐洲超市自有品牌正好詮釋了樸素、實用的最新消費觀念。
歐洲超市自有品牌的成功,也為國內企業帶來很大啟示:首先,歐洲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幾乎覆蓋了超市銷售的所有品類,中國的大型超市也不妨嘗試逐步擴大自有品牌商品種類,并大力推動研發新品;第二,中國的生產廠家在花大力氣爭取知名品牌訂單的同時,也可以爭取超市自有品牌的訂單,包裝樸實、銷量巨大的自有品牌商品在生產利潤上并不會低于品牌產品;第三,對于品牌產品商家而言,也可以深入研究消費者更加樸素、務實的消費觀,在大力推廣節約精神的今天,更多推出一些實惠、好用的產品?!?/p>
環球時報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