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的季節,令人悸動。尤其行走在潮濕的街道上,心情更是復雜:想想幾年前,也是這么一個雨天,賀星龍為了趕著給一位村民看病,不小心摔傷的情景,如今的變化還真是替他高興。
“前些年,我們這里95%的患者靠我騎車上門去診治,每天幾乎跑上百里山路,摩托車就騎壞了7輛。”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村村醫賀星龍對記者說,“如今好了,縣里不僅新建、改擴建了75個貧困村的衛生室,招聘了42名鄉村醫生補充到農村一線,還每月給每位村醫發1000元補貼。這樣一來,既穩定了村醫隊伍,鄉親們看病也更方便了。”
賀星龍所在的大寧縣樂堂村地處黃河東岸,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縣里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140余戶人家散落在長達10公里的山坡上。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下的多是婦女兒童和體弱多病的老人。“賀星龍回來前,村里沒出過一個專業醫生。”村民說。

1999年從運城衛校畢業的賀星龍放棄留在縣城醫院工作的機會,選擇了回鄉當村醫,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20年。從全村143戶人家到周邊的28個村子,4600多名村民的健康從此扛在了他的肩上……
“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奪去性命”。賀星龍12歲時,最疼他的爺爺去世了,那時爺爺才50歲出頭,一場重感冒引發了腎衰竭。“如果及時治療,爺爺肯定能活下來。”從那時起,賀星龍就萌生了當醫生的念頭。
賀星龍也是爭氣,在1996年,他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太原市衛校,可6800元的學費讓他望而卻步,最后選擇了只要3000元學費的運城民辦衛校,但就是這3000元,對賀星龍一家仍是一個難以承擔的高昂數字,母親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他以為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伸出了援手。“村民們你家30元,他家20元,就這么著給我湊了3025元的學費,把我送進了學校。”賀星龍暗自發誓,等到學成歸來,一定要報答村里的人。
三年后,成績優異的賀星龍毅然回到村里當了一名村醫。
距賀星龍家13公里的徐家垛村,有位88歲的老人患有嚴重的前列腺增生,離不開導尿管。早些年,老人的老伴和兩個兒子先后過世,生活十分困難。十幾年來,賀星龍每隔十來天就要上門為老人更換一次導尿管,從未間斷。在過去的這十幾年里,賀星龍跑了老人家多少次,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但他從未收取過老人一分錢,“他家實在太困難了,確實拿不出錢來,我能幫襯的就幫襯些。”除了不要老人的出診費,賀星龍還免費為他購買了500多包導尿包。老人逢人便說:“星龍是個好哇,是個實誠娃。”
每年臘月,賀星龍都是村里最忙的人。村民們講究“正月不看病”,“老病號”要趕在年前把病看了,把藥備上。對賀星龍來說,除夕夜出診不只一次。因為那句“24小時上門服務”的承諾,他沒有拒絕過一次出診,風里雨里,隨叫隨到。
每次出診,賀星龍都要往摩托車上綁上“三件套”:自制的醫藥包、藍色藥箱和一根長扁擔。在摩托車無法通行的地方,那條扁擔是用來挑藥箱和醫藥包的。最忙時一天要出診30次!長年勞累和生活不規律,讓他落下了一身病,摔傷擦傷更是家常便飯。有一次摔得差點兒沒命。
因深知父老鄉親們生活的艱辛,賀星龍在看病時,除了對患者免收出診費、注射費外,還對特困戶、五保戶和烈士家屬免收藥費。對家庭困難一時掏不起藥費的群眾,他總是說:“先治病吧,藥錢啥時有了再說!”20年間,賀星龍累計出診20萬人次,免收出診費40余萬元,免收醫藥費5萬余元,村民欠賬最長的超過10年。
其實,賀星龍很缺錢,每年的行醫收入不過萬元,有家要養,有兩個孩子上學要供。所以,當時的賀星龍只能半農半醫,用種地來貼補當醫生的虧空。這么多年他幾乎沒有買過新衣服,衣服破了就補一補,再繼續穿。賀星龍的妻子看不下去了給他買了件新棉襖,他扭頭就送給了村里的五保戶。“在村子里用不著穿好的,每天騎摩托車,一身的土,用不到新衣服。”他對記者說。
剛剛脫貧摘帽的大寧縣曾是山西的深度貧困縣,但為解決全縣5萬余農村人口看病難問題,大寧縣下大力氣整合扶貧資金,給每個村配備了標準化衛生室。賀星龍的衛生室如今也“鳥槍換炮”,心電圖、健康一體機、血壓儀、遠程會診等設備一應俱全。
“現在人手一張醫保卡,鄉親們人人都看得起病了。”最讓賀星龍高興的,是近些年農村醫療狀況的改變。通過遠程會診系統,他既能與北醫三院等對口幫扶的三甲醫院專家進行線上交流會診,也能為村民及時聯系好外面的醫院外出就診。
隨著農村醫療條件的改善,賀星龍終于可以歇歇腳,騰出時間來為鄉親們做更多事情。如今,他還擔任樂堂村黨支部副書記,看病之余主動管起了不少“閑”事:帶領村民引水、栽果樹、修路燈、推銷農副產品等,長年照顧著村里的孤寡老人,送米送面。村里的路難走,到了雨季出行更加不便,賀星龍就開始挨家挨戶動員,組織村里青壯年跟他一起修路,“我們這邊的路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必須要把路修好。”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賀星龍還購買了發電機、打藥機、揚場機及割草機等農機,提供給村民免費使用。樂堂村地勢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賀星龍因地制宜帶領村民累計發展蘋果、核桃等經濟林200余畝,預計平均每戶增收幾百元,也拓寬了致富的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賀星龍更是白天黑夜連軸轉。除了給村民看病,他還要在兩個疫情防控檢查點值班,做疫情防控宣傳,為包聯的6個自然村127名返鄉人員測量體溫,守護著鄉親們的生命安全。
這些年來,“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十大最美醫生”“全國衛生系統平凡英雄獎”“白求恩獎章”“中國好醫生”“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無數榮譽、頭銜紛至沓來。但是,賀星龍還是喜歡別人叫他鄉村醫生,他心頭最牽掛的,仍是十里八村的村民。
回首當年從城市到鄉村的“逆行”,賀星龍說不后悔:“錢是沒掙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鄉親,值!”這份最淳樸的堅守,是最值得敬佩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