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摘 要:社區作為當代城市構架當中的最基本組成部分,是廣大人民群眾獲得穩定生活環境的基礎單元。往往較高的社區治理水平能夠提升社區整體的人文環境,也是人民是否擁有較高生活質量水平的體現。而社區志愿服務作為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的彌補公共服務的不足,對于社區治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協同治理理論,對當前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的融合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協同治理;社區志愿服務;社區治理
一、基本概念與理論
(一)社區志愿服務
社區志愿服務是指以社區為服務范圍,以促進社區進步和提高社區的整體福利為目的,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圍繞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和社區公益事業開展的志愿服務[1]。其主要工作是為社區居民提供養老、醫療保障等相關的公共服務,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協同治理理論
協同治理是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共同發揮作用,綜合運用各種方式解決公共事務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各主體通過不斷調整治理結構,實現各個主體之間的協同效應,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方式,以期達到最大社會效果,可以看出融合發展是協同治理在中國語境下的文字表述[2]。
二、當前我國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志愿服務理念滯后
社區志愿服務的目標是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提高社區的治理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媒體宣傳和典型事例傳播,導致社區志愿服務普及不夠,公眾沒有認識到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大大降低了社區志愿服務的參與度。同時由于志愿服務內容單一,行政型指令較多,導致市民對志愿服務的認同和支持率不高。在志愿服務理念方面,片面強調志愿者本身對社會的無私奉獻作用,缺乏對志愿者服務意愿的考慮和尊重,對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教育和鍛煉作用考慮較少。而志愿者參與到社區服務中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能夠獲得一定的教育與鍛煉,但在當前缺乏理解與尊重的社區文化環境下,導致志愿者參與熱情降低。
(二)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和專業程度較低
當前的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大多都是臨時招募,而且招募渠道狹窄,大量志愿者難以通過正規渠道參與到志愿服務中,而在活動之前,由于缺乏專業志愿服務人才培訓體系,缺少志愿者培養的總體方向規劃和社會環境,導致培訓資源少,培訓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社區志愿服務發展的需要。此外,由于缺乏具體的制度和規定,導致社區志愿服務既缺少職能部門的支持,也缺少資金的投入,如志愿者的人身保險,交通、誤餐補貼等。
(三)社區志愿服務缺乏多元主體的參與
當前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大多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社區治理中的民間志愿組織和志愿者較少,企業等市場主體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導致融合發展模式較為單一,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大多都是社區方面和黨政事業單位組織招募和協調,但實際上社區和黨政事業單位的力量難以滿足社區協同治理的需求,因為缺少了“民間”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帶動配合,也不能很好的發揮協同整合作用。在治理方式上由于主要靠行政性的指令,不能充分調動各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難以激發他們的活力,導致協同治理效果不佳。
三、基于協同治理的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策略
(一)強化社區志愿服務文化的宣傳力度
志愿服務文化是志愿服務活動的內核和精髓,是推動志愿服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社區志愿服務是公民參與社會活動、促進社區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要大力普及社區志愿服務文化與理念[3]。對此,首先要統籌加強社區志愿服務宣傳,要加強新聞、社會宣傳,推動政府、企業、公眾全面了解社區志愿服務,認識到社區志愿服務的重要性,讓大家明白我們都應該是社區志愿服務的參與者,同時要發現宣傳優秀社區志愿者和組織的先進事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全面展示社區志愿服務取得的成效,提高社區志愿服務的知曉度。其二,普及正確的社區志愿服務理念。社區志愿者不僅僅是奉獻,更是在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找尋內心的快樂,促進自我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對社區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動機、需求、特長進行認真分析,找到社區需求和志愿者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實現社區和志愿者的共贏。
(二)完善社區志愿服務管理機制
實現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的融合發展需要建立統一的社區志愿服務發展機構,統籌協調、安排、規劃全市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為社區志愿服務的良性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4]。首先,在招募注冊方面,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開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客觀真實地記錄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各類信息,為市民群眾提供獲取志愿服務信息和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便捷平臺,在民間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注冊登記方面,可以適當放寬要求,簡化年審程序及材料報送,也可以采取備案制鼓勵其發展,社區志愿組織只需在所在社區居委會備案即可,但必須有該社區的專職社工加入,以加強對其的監督、管理。其二,在培訓方面,對于專業要求較強的醫療保障、法律咨詢、文化教育等內容,可以發揮轄區醫院、大學的作用,邀請專業人員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并建立培訓反饋機制,培訓結束后由專業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參與志愿服務,提高志愿服務的質量。要加強對志愿者基本志愿服務技巧的培訓,志愿者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巧,更要有良好的溝通、活動組織開展、團隊建設等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志愿服務水平和促進其自我發展。
(三)促進社區志愿服務多元主體參與
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的治理的融合,不僅需要政府、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更需要讓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共同參與到社區中來,培養社區的自治能力,促進社區志愿服務的多元主體參與,構建協同治理體系[5]。一是要引進多元主體,要統籌社區內外社會組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市場主體、社區居民等共同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來,建立和轄區企事業單位的常態化溝通機制,例如和政府機關、醫院、高校等,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能,來為社區提供更專業、規范的志愿服務。其二,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要積極動員、激勵他們加入到社區志愿服務中來,為社區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例如自來水公司可以解決社區居民的用水問題,建筑公司可以幫助社區維修基礎設施等等,還要制定保障政策對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企業頒發榮譽,并給予稅費的減免,提高主動性,促進社區志愿服務和企業發展的雙贏。三是探索發掘社區融合發展新模式,在實際工作,社區志愿服務融合發展也應該加強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志愿服務主體的合作探討,探索發展多種融合發展模式。實現社區志愿服務的自我發展,促進社區治理能力的提高,構建協同治理體系,促進社區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的高質量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建中.從參與社區服務到參與社區治理——論青年志愿者的工作轉型[J].青年學報,2019(03):72-79.
[2]楊婷.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現代化之道——訪福建廈門市民政局局長、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王中[J].社會治理,2019(06):30-34.
[3]李妙然,王彥東.志愿服務組織社區教育功能提升路徑研究[J].齊魯學刊,2019(04):100-107.
[4]杜莉佳.我國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志愿服務管理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14):159-160.
[5]俞祖成.新時代社區治理的多元主體參與[J].中國社會組織,2018(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