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世賢 周長祥
摘 要:報道了一個改進的小鉛試金分離富集-AES測定地球化學填圖樣品中的鉑、鈀和金分析的方法。對試金用鉛試劑提純進行了改進,研究了酸堿性不同樣品的熔料配比,討論了灰吹過程需注意的事項,規范了灰吹步驟,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將10g樣品中的Pt、Pd和Au富集于1mg的銀合粒中。方法回收率98.5% ~100.5%,方法的檢出限是Pt0.15×10-9,Pd0.17×10-9和Au均為0.25×10-9。對 標樣進行分析,測定值與推薦值一致,相對標準偏差8.2~59.6%( n =12) ,滿足要求。此法快速、簡便,適用于地球化學填圖樣品的分析。該分析流程簡便適于基層實驗室大批量開展工作的方法,該法適用于地球化學填圖中鉑、鈀、金的測定。
關鍵詞:低空白鉛試金;灰吹分離;發射光譜法;地球化學填圖;鉑;鈀;金
火試金法是分析化學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作為貴金屬分析中分解樣品和富集貴金屬的重要手段,與容量法相比分析高含量貴金屬時有其獨特的優點[1~6]。其他測試方法[7~10]樣品富集后還要經過進一步化學處理,過程繁雜。而本方法在提純試劑及緩沖劑配比、電極形狀等與文獻[11~14]做了改進。由于鉑族元素和金在地殼中含量甚微,要對地球化學填圖用樣品進行分析貴金屬分析,提高分離富集效果和效率是分析的關鍵。為適應地質填圖的需要,根據現有方法的實際情況,對小試金發射光譜法同時測定地球化學填圖樣品中超痕量Pt、Pd、Au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本方法采用小試金熔煉,灰吹富集。以低空白值堿式碳酸鉛(2PbCO3·Pb(OH)2)試樣與火試金熔劑混合,加入1mg銀在950℃熔融得到含有貴金屬的鉛扣,在920℃灰吹得到含有Pt、Pd、Au的銀合粒,裝入石墨電極,以發射光譜法同時測定Pt、Pd、Au的含量。
1.實驗部分
1.1儀器
WP1型一米平面光柵攝譜儀;W9型測微光度計;
電極 細頸杯型電極 φ 1.5×2.0×0.5mm
1.2試劑
粉狀Pt、Pd、Au、Ag、Sb(光譜純);
Pb片、? ? ? ? ? ? ? ? ? ?2PbCO3?Pb(OH)2
Na2CO3(分析純)? ? ? ? ? ?SrO(分析純)
Na2B4O7(工業純)? ? ? ? ? AgNO3溶液,ρ(Ag)=10mg/mL
1.3分析步驟
1.3.1鉛試金
稱試樣10.000g,將試樣放入200mL錐形瓶中,酸性巖加入17gNa2CO3,4gNa2B4O7·5H2O,12g2PbCO3·Pb(OH)2,1.4g面粉。基性和超基性巖加入11g Na2CO3,9gNa2B4O7·5H2O,12g2PbCO3·Pb(OH)2,1.4g面粉。土壤按酸性巖配方進行熔礦。
將試樣和配料混勻后倒入100mL瓷坩堝中,挖一小坑,加入0.1mLAgNO3溶液(ρ(Ag)=10mg/mL),上層覆蓋保護劑4~5g左右,將瓷坩堝外套試金坩堝。
將坩堝置于已升溫至950℃的高溫爐中,關閉爐門,升溫至950℃熔融40min,取出坩堝,將熔融體倒入鐵模中,冷卻后,砸去熔渣,取出鉛扣。
將鉛扣放入已在920℃高溫爐內預熱20min的灰皿中,關閉爐門升溫,待熔鉛脫模后,控制溫度920℃灰吹30min,取出灰皿。
從灰皿中取出銀合粒,放入5mL瓷坩堝中,加入1mL乙酸(36%)放在已預熱的電熱板上微熱至銀合粒上沾污物溶脫,取出銀合粒,漂洗二次,放在濾紙上吸干。
先將銀合粒裝入φ1.5×2×0.5的石墨下電極中,然后用緩沖劑(石墨粉+氧化鍶=8.5+15)充填,電極孔壓緊。再將上電極中φ1.9×4×0.5裝滿緩沖劑壓緊。
1.3.2攝譜
使用WP1一米平面光柵攝譜儀,交直流電弧發生器,光柵刻數1200條/mm,中心波長300nm,狹縫10μm,中間光欄2mm,交流電弧5A,起弧14A,曝光40s。
1.3.3暗室處理
天津紫外Ⅰ型相板? ?AB混合顯影液, 21℃晃影4min,定影至透明,水沖洗。
1.3.4測光
9W測微光度計,0.2 mm狹縫,12 mm高度,透過率100%,P標尺測量分析線,黑度及分析線背景黑度,以背景內標法測定。
1.3.5工作曲線的繪制
將Pt、Pd、Au標準合粒放入電極中,裝樣攝譜,同樣品分析條件、步驟相同。以△P為縱坐標,以金屬量的對數(logC)為橫坐標,繪制Pt、Pd、Au的工作曲線。
1.3.6分析結果的計算
2.結果討論
2.1試劑提純
作為捕集劑的鉛試劑,無論是市售的氧化鉛,還是堿式碳酸鉛,含金及其它貴金屬都較高(一般ω(Au)=x·10-8)。小試金富集Pt、Pd、Au的試驗中,熔一個樣需10g氧化鉛就會帶入幾百納克金等貴金屬,此量遠高于方法的檢出限和一般礦樣中貴金屬的含量。故所用的鉛試劑必須提純。
稱取1.2kg氧化鉛,放入5000mL燒杯中,加3500mL蒸餾水。在攪拌下加600mL HNO3(ρ1.42g/mL)和100mL冰乙酸。攪拌25min,另取1g二苯基硫脲,溶于15mL熱的冰乙酸中,趁熱將此溶液倒入Pb鹽溶液中,繼續攪拌2h。加入1g活性炭(粒度0.074mm,經氯化銨溶液浸泡凈化),再攪拌1h,減壓過濾。濾液盛于20L塑料桶中,不溶物棄去。另取800gNa2CO3,用3000mL熱蒸餾水溶解,在攪拌下逐步把Na2CO3溶液加入Pb鹽溶液中,直至溶液的pH>8,放置澄清后,傾去上層清液,再用15L蒸餾水洗滌3次,把沉淀移至布氏漏斗上,減壓過濾,并用蒸餾水洗滌3次,取出產品,在150℃烘干,研碎后備用。
2.2 Pb片的制備
市售的高純Pb箔和Pb片里ω(Au)≥1×10-8。進口Pb箔純度會高一些,但價格貴且不易買到。從分析角度來看,使用的Pb片應與試金用的堿式碳酸鉛屬同類產品,才能條件一致,消除和控制背景及雜質的影響,使原材料的影響得以抵消或降至極限。
稱取提純的2PbCO3·Pb(OH)250g,加入4g面粉混勻,倒入100mL瓷坩堝中,上面覆蓋保護劑(2gNa2B4O7·5H2O,2gSiO2,8gNa2CO3的混合物),放入馬弗爐,950℃熔煉15 min,倒入鐵模中,稍涼,倒出Pb塊,砸去渣,用(1+3)HCl溶解周圍殘渣,使之手感不發滑,蒸餾水沖洗,烘干,可得到約40g左右的Pb塊。然后輾成片(或用錘子砸成片)分割成每個重約1g,面積1cm2的Pb表皿。以備用之。
2.3標準的制備
標準選用Sb粉(光譜純)與Pt、Pd、Au(粉)(光譜純)混勻,熔融成粒珠,水淬形式,與加入Pt、Pd、Au母液活性炭吸附補充Sb粉形式作比較,熔融成粒珠形式的標準工作曲線的線性較好,靈敏度也高于活性炭吸附形式的標準。
標準系列合粒為每粒含有銀1mg,Pt、Pd、Au標準系列見表1。
稱取光譜純Pt、Pd、Au(粉)各10.00mg置于50mL瓷坩堝中。加入30gSb粉(優級純)攪勻,上面再覆蓋12gSb粉,蓋上坩堝蓋后,將坩堝放入900℃高溫爐中熔融30min,取出坩堝蓋,稍冷但在開始結晶前把熔融Sb以細流狀全部倒入冷水中,收集全部Sb粒,在110℃烘干,冷卻后稱重,精確至0.01g,在瑪瑙研缽中磨細。設Sb粒質量為WAg,則該標準粉末Pt、Pd、Au的含量為:
2.3.2制備Pt、Pd、Au標準粉末B
稱取WA×10-2gPt、Pd、Au標準粉末A,置于30mL瓷坩堝中,加15gSb粉攪勻,上面再覆蓋7gSb粉,蓋上坩堝蓋,將坩堝放入900℃高溫爐中熔融20min。以下按制備A標準粉末步驟,經水淬,烘干,稱重和研磨制得Pt、Pd、Au標準粉末B,設Sb粒為WBg,則該標準粉末中Pt、Pd、Au的含量為:
2.3.3制備Pt、Pd、Au標準系列粉末
制備1000套合粒所需的標準粉末及其制備方法如下:
取7個30mL瓷坩堝,編號1-7,向每個坩堝加入1.00g銀粉。稱(1×10-6/B)g、(3×10-6/B)g 、(10×10-6/B)gPt、Pd、Au標準粉末B依次放入1~3號坩堝中; 稱(0.03×10-3/A)g、(0.1×10-3/A)g 、(0.3×10-3/A)g、(1×10-3/A)gPt、Pd、Au標準粉末A,依次放入4~7號坩堝中,向每個坩堝中加入Sb粉至總質量達16.5 g,攪勻,上面再蓋上5gSb粉。蓋上坩堝蓋,把坩堝放入900℃高溫爐中熔融20 min。以下按制備標準粉末A的步驟,經水淬,烘干,稱重和研磨,制得Pt、Pd、Au標準系列粉1-7號,設各號Sb粒的質量依次為W1 ,W2,W3,W4 ,W5 ,W6 ,W7。
2.3.4制備Pt、Pd、Au標準系列合粒
從Pt、Pd、Au標準系列粉末1-7號分別稱取(W1×10-2)g ,(W2×10-2)g ,(W3×10-2)g ,(W4×10-2)g ,(W5×10-2)g ,(W6×10-2)g ,(W7×10-2)g ,精確至0.2mg,即使用時每次稱取W1~W7各取21.5 mg,各自置于Pb表皿中,把盛有標準粉末的Pb表皿放入已在920℃預熱20min的灰皿中(空灰皿在低溫放入升至920℃,恒溫20min),灰吹至Pb全部吹盡(實驗選擇灰吹時間為20min)從灰皿中取出銀合粒,放入5mL瓷坩堝中,加入1mL乙酸(36%)放在已預熱的電熱板上,微熱至合粒的沾染物溶脫,取出銀合粒,在水中漂洗二次,放在濾紙上吸干。待裝樣攝譜。
2.4攝譜工作條件的選擇
2.4.1緩沖劑的選擇
銀合粒的攝譜不同于一般的粉末光譜法,它在電弧中極易噴濺,因此緩沖劑首選要考慮能穩定電弧燃燒,保證分析再現性,根據Pt、Pd、Au的光譜性質,采用石墨粉、碳酸鍶、氧化鍶配制緩沖劑進行試驗。見圖1
由試驗證明兩種緩沖劑的穩定性相差不多,第1種緩沖劑的譜線背景稍大一點,緩沖劑2使分析元素的譜線強度略有提高。我們確定用緩沖劑2。
2.4.2電極規格的選擇
選用細頸杯型電極,此型電極電阻大,熱導低,電極溫度高,蒸發速度快,有利于Pt、Pd、Au元素的激發與蒸發。對此型三種規格電極作蒸發行為試驗。
電極Ⅱ型明顯的各元素的譜線黑度低,不利于分析靈敏度的提高。Ⅰ、Ⅲ型各元素的蒸發情況比較相似,蒸發行為較好,可以得到較大的譜線強度,根據揮發率,Ⅰ、Ⅲ型規格電極均可。考慮到鈀的分析Ⅰ型電極由于鈀的蒸發在5秒內就出現很大強度。如果攝譜調整電極不到位或起弧電流不穩定,會影響到鈀的曝光損失,所以選用Ⅲ型為分析電極。
2.4.3曝光時間選擇
根據光譜測定過程分析元素的蒸發曲線及樣品平行實驗確定,見圖3。由實驗決定曝光時間定為40秒。
2.4.4工作電流及光欄的選擇
按常規分析分別用14A和16A電流攝譜測定同一樣品,結果不相上下,定為14A工作電流。
按常規分析分別對3mm光欄和2mm光欄攝譜測定同一樣品,認為2mm光欄更能提高信噪比。
2.5樣品熔融及灰吹試驗
試樣的熔融好壞,直接影響到分析結果的正確性,通過對樣品熔融試驗分析認為:
(1)950℃熔融40 min尚可,小于40 min,熔樣不好,造成結果偏低。
(2)920℃灰吹30 min,時間長于30 min易造成貴金屬氧化損失。
2.6方法技術指標
2.6.1方法檢出限
按照樣品分析步驟制備13份樣品空白進行測定,計算相應的標準偏差。按XL=X0+3S計算方法的檢出限,列于表2。
2.6.2方法的精密度與準確度
選用鉑族元素地球化學國家一級標準物質GBW07289、GBW07290,按擬定的分析步驟進行12次測定,結果列于表3。測定值與標準值吻合。
3.注意事項
本法僅對個別的鉑族標樣(土壤、水系沉積物)做Pt、Pd樣品分析。配料時樣品與試金熔劑要充分混勻,試劑的顆粒要細。隨同試樣進行空白試驗,所用試劑取同一瓶,加入同樣量。試金坩堝中會有~10-9的金,需用瓷坩堝熔融樣品,瓷坩堝要提前用王水煮10~20分鐘,清洗烘干,方可使用。同時為防止瓷坩堝裂漏,要將試金坩堝放入下面套起來用。有條件最好使用高鋁坩堝。Pb蒸氣有毒,樣品熔融和灰吹應在高效通風櫥中進行。土壤及酸性巖中,鉑、鈀元素含量較低,即處于工作曲線下部,極易影響分析準確度,因而對攝譜、洗相條件要嚴格控制。攝譜注意調節電極距離,保證弧燒穩定。工作曲線最好攝取兩組,雙點平行,以保證分析質量。
參考文獻:
[1]曾妙先.火試金法在貴金屬分析中的應用[J].黃金,2003,24(5):48-50.
[2]地球化學樣品中貴金屬分析方法(GB/T17418.1-17418.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8.
[3]伊明,李家熙.巖石礦物分析[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1.
[4]劉時杰.鉑族金屬礦冶學[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
[5]蔡樹型.鉛試金法在貴金屬分析中的作用[J].分析試驗室,1988(09):46-48.
[6]向明光.用鉛試金法測定銅精礦中金和銀[J].分析試驗室,1988(1):62-63.
[7]姚修仁,高小霞.鉑族元素的極譜催化波研究及其礦石分析中的應用[J].化學分析,1975,2(2):255-260.
[8]馬配學,侯泉林.地質樣品中超痕量鉑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J].巖礦測試,1995,14(3):208-213.
[9]莫修深.DDO光度法連續測定鉑鈀[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1(12):15-17.
[10]孫繼成.鉛試金富集-發射光譜法測定鉑、鈀和金[J].科技創新導報,2013(04):96-96.
[11]岳明新,趙恩好,張泉.火試金用鉛箔標準樣品的研制[J].巖礦測試,2011(04):510-513.
[12]孫佩士.鉛試金-石墨爐原子吸收測定微量金[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04):14-15.
[13]孫中華,章志仁,毛英,王衛國,彭杰.鉛試金-光譜法同時測定地質樣品中痕量鉑族元素的探索[J].貴金屬,2004(03):45-48.
[14]林玉南,沈振興,胡金星.小試金光譜法測定地質樣品中超痕量鉑、鈀、金[J].巖礦測試,19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