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勇軍進行曲》許 勇 紙本重彩 263cm×207cm 1995年作
作為中國當代畫壇成就突出的畫家之一,許勇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反映中國歷史與人民生活圖景,描繪宏大主題與動人情節,展現出強烈的民族情懷與愛國精神。關于繪畫的主張,他明確而堅定地認為:“藝術不能沒有主題,形式主義、為藝術而藝術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的繪畫詮釋著自己的藝術追求。在幾十年從藝、從教的風雨歷程中,許勇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曠達的胸懷、開闊的視野、深厚的學養,以及對美的執著追求,創作了許多大型歷史畫作品,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民族和歷史的壯麗畫卷。20世紀50年代末,許勇開始進行大型中國歷史畫的創作。《戚繼光平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金田起義》《義勇軍進行曲》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意義深遠、影響廣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中國歷史畫的發展水平,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對當代中國畫的創作與發展具有可鑒與啟迪作用。
《義勇軍進行曲》描繪東北義勇軍打敗日寇后勝利歸來的場景。畫面中,前景人物喜悅的神情、昂揚的斗志及遠處歡呼的戰士和滿山的旌旗,與滿地的槍械和敗落的太陽旗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經過激烈的戰斗之后義勇軍取得的重大勝利。圖中,將士們穿著各異服裝、手持各式武器,體現出《游擊隊之歌》中所反映的“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艱難困境和樂觀的革命主義精神;隊伍中婦女、兒童形象的出現,體現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國家危難之際,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向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宏闊陣容;表達了中華民族在面對帝國主義侵略時所展現出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全民參與,迅速組織起人民戰爭,營造出深沉厚重的時代氛圍。
作品以人物群像的形式表現,形象刻畫細膩,細節處理精致到位,近、遠景虛實相襯,增強了畫面空間感,襯托出戰爭場面的宏大。畫家以飽滿的構圖、呼之欲出的畫面場景,彰顯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圖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典型、到位,最前面女戰士直抵人心的眼神,與背后人物所表達出的堅毅的目光、樂觀的精神一道,表現出戰爭勝利后每個人物的內心活動,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氣韻生動,是中國畫創作的核心標準,而人物畫則在于如何表達人物形象內在的精神和氣質。此作的筆墨語言,恰恰能夠深刻反映出作品的內涵,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技藝高度。這技藝,既有學院派的嚴謹、規范、深入,又有個體奔放自由的筆觸。作品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精神與作者個性化的道路完美結合,使作者從傳統中嬗變,脫穎而出。許勇在中國畫的表現上讓一些本顯凝固的形態充滿靈動性與生機,從作品中可以看到速寫線條的變奏,有序的素描皴擦,色彩平涂下肌肉微妙的張力,具有一種流動感和韻律感。作品對比是充分的,素描皴擦的無痕跡性,與線條書寫及色彩平涂的痕跡形成對比,跳出了避世文人畫的體制形態,成為回顧歷史、反映現實、積極回歸社會的一種表現手法,這也正是他所獨有的繪畫語言。我們不僅需要深入其作品的細部去體會技巧的滋味與妙意,更應該將其作品納入時代背景和美術史的宏觀脈絡中加以審視,擁有“美術史思維”的畫家才能走得更遠。
許勇是“一位終生牢記藝術對人類的責任和使命的現實主義藝術家,其作品主題鮮明,充滿博大的人文情懷,表達了對人類生存命運、現實生活和時代的關注。”他自己曾說道:“我致力于通過一個個畫面表現歷史與今天人民大眾的生活,描繪他們的勞動和歡樂,努力把自己的思想和創作與自己的民族、祖國聯系起來,這是我的藝術信仰。”他的筆墨無不展現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勇于進取的精神和厚重、蓬勃的生命力量,黃鐘大呂、漢唐古風、盛唐圓潤融合而出。這些品格和氣質,我們在《義勇軍進行曲》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