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勤奮的黃賓虹"/>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賓虹有一句用了一生的自警語:“何物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古人沒有時鐘,將一夜分為五更,大約兩個小時為一更,到更,便會有專人擊打響器報數。三更燈火五更雞,便是說黃賓虹半夜三更還在挑燈學習或作畫,而五更雞叫即起床開始新一天的努力。如此算來,黃賓虹每天只睡四個來小時。其實,事實確實如此。其弟子顧飛在《回憶黃賓虹老師》一文中對他超常的勤奮作了實錄:“住在老師家中,我親眼看到老師每天清早出來,手里拿著一卷書,踱到畫室去,剛放下手中的書,就拿起筆在紙上作畫,大概要畫兩個多鐘頭。有時拿出寫生得來的畫稿,精心點染成幅;有時隨意揮寫,多數是山水;有時偶然寫些花卉。有一天早晨,我正在觀看老師作畫,師母送來大餅、油條,老師才記起還沒吃早點。不但如此,甚至夏天洗澡的時候,老師也時常會手不釋卷。據師母說,有一次等老師洗澡,久久不見出來,待她去叩門,不想老師手上還拿著書卷,澡盆里的水已經涼了。我晚上就寢以后,時常會聽到師母催他早些安睡的勸告。早晨我起床時,他卻早已在畫桌旁坐著,不是在思考,就是在揮動畫筆一心一意地作畫了。這就是他幾十年一貫生活的一斑,真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呢。”

《春日山水圖》 黃賓虹
1918年8月,黃賓虹為《時報》作《附增美術周刊預告》一文中說:“……而美術之模范,既足以引起各工藝之先聲,美術之觀瞻,又足以慰悅勞動家之勤苦,其優勝于尋常游戲,固不待論。第今日之談美術者,醉心歐化,尤當保重國華。如建筑然,先有基礎,而后丹堊涂澤可施于宮墻。如樹木然,先有根柢,而后華葉果實得敷于枝干……萃數千年藝術之精英,促四百兆人民生活之增進,新知舊學,舍短從長,由是而廣興工業,骎骎乎富強之盛,則《美術周刊》或即其先導也。”這與其說是告讀者,不如說是自己藝術救國的宣言書和厚筑根基的決心書。他要走上一條永無止境也無法窮盡的藝術求索之路,成為一個有知名度和感召力的藝術高手,從而成為保重國華、振興民族、有益人民的先導者。為此,他做了巨大努力。
他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雖古稀之年,仍上峨眉、登青城。他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游岱岳,還游歷江蘇虞山、太湖,浙江天目、天臺、雁蕩,江西匡廬、石鐘山,福建武夷,廣東羅浮、越秀,廣西桂林、陽朔、昭平、平樂,湖南衡山、岳麓、洞庭,香港。西湖、富春飽游飫看,齊魯燕趙,圖形黃河。人說“畫家三擔稿”。他一生寫生稿累積上萬,自謂“不下三擔”,才使他“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為我有”。在僑居上海的30 年里,他先后任職于《神州國光社》《商務印書館》《有正書局》《上海時報》等,并先后撰寫、發表文章一千一百余篇。其中,由其主編的《美術叢書》前后共四集(160冊),耗時17年,內容包括金石書畫、筆墨紙硯、碑帖、陶瓷、青銅等,成為一部研究中國藝術不可或缺的文獻性書籍。他為歷代幾十位畫家作傳或佚文錄,總結性地寫了多篇中國畫學理論文章。現今出版的六卷本《黃賓虹文集》數百萬字著述,都是他博覽群書、辛勤研究、潛心撰寫的結果。
抗戰時期,北京故宮藏畫南遷,聘黃賓虹做鑒定。他先后歷時三年,分別在上海、南京、北平鑒定故宮藏畫四萬余幅,每天鑒畫在150幅以上,還要一一記錄。《黃賓虹故宮審畫記錄》手稿達65本,真如他說的“頗形勞碌”。1937年,他給朱硯英信中說:“拙畫經數十年之研究,所見真跡不下十萬余”,這是可信的。他每到一地總要看當地名家的藏畫,許多藏畫者也捧著所藏請黃賓虹作評賞和鑒定。在家鄉,他對新安畫派多位畫家的遺墨鑒賞在萬幀以上。他自己收藏的歷代名畫也在千幀以上。
黃賓虹幼年就喜歡刻印,那時他家藏有汪啟淑《飛鴻堂印譜》,以及鄧石如和丁敬的印章、印集等。他摹仿臨刻被父親知道后,贊道:“我兒有才氣,好好地學吧!”此后,他又在蕭山從師學畫和篆刻,后去揚州任兩淮鹽運使署錄事,見到很多名家印譜及印作,愛之有加。此后,他傾心收集和研究古璽印和古文字經久不輟,最多時藏印上萬,被譽為“海內之冠”。他不但出版了《賓虹草堂古璽印譜》《賓虹集古印譜》等多種印譜,還成了古文字研究專家和大篆書法家,這又為他“以書入畫”創造了條件。他常與他人信中說,自己作畫“無一日之間斷”,而且一幅畫都要用積墨法點染四五十次之多,每次點染又要間隔數天甚至數月。如果每天用于作畫時間為四個小時,平均每幅畫以八個小時計,則需五六十年每天不間斷地作畫。可見,其勤奮幾乎到了人生的極限。
晚年的黃賓虹,仍孜孜不倦。1937年在北平時,他對學生石谷風說:“我正在筆法上下功夫,我現在行年74歲,除去60轉甲子,僅有14歲,正是開始用功的時侯,練筆法三年,練墨法三年,補前人未做過的工夫,然后作畫十余年不算遲。”1952年,黃賓虹白內障加劇,右目幾近失明,但他仍每天作畫。他有的畫題字大小懸殊,有的把兩三個字重疊寫在一處,字跡錯亂模糊,個別字幾不可辨。后來已是伸手難分五指,但他以為寫字不勝,作畫可以,仍堅持借助放大鏡在紙上摸索作畫不歇。至91歲,他對上海美協來訪的客人說:“俗語以60轉甲子,我90多歲,也可說只有30多歲,正可努力。我要師今人,師古人,師造化。”在醫院的病床上,他仍用手指在被上點點畫畫,有勾有勒。旁人問他,他說在畫山水,畫梅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呻吟中斷續念出:“呸,何物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呸,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