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強 鄭繪霞 王旖 仇麗霞
(1大同市第五人民醫院放射科,山西 大同 037000;2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病理科;3西安市第九醫院病理科;4山西醫科大學統計教研室)
肝癌(HCC)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5年其死亡率為25.26/10萬,位居中國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二位〔1〕。 目前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被認為是HCC的主要危險因素〔2〕。 HCC的發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其發病機制還不明確。近年研究發現相同暴露條件下個體患病存在很大差異,HCC的發生有遺傳傾向,與易感基因多態性密切相關。其中,人端粒酶逆轉錄酶(hTERT)基因多態性與HCC易感性已成為研究熱點〔3~9〕。hTERT 是端粒酶的催化亞基,能有效保持端粒結構的完整性,在細胞增殖和衰老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0〕。單核苷酸多態性是指單個核苷酸和堿基變異引起DNA序列的多態性。許多研究認為hTERT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多種腫瘤發生有關,包括膀胱癌〔11〕、胃癌〔12〕、乳腺癌〔13〕、肺癌〔14〕等,通過研究hTERT基因上單核苷酸多態性與腫瘤易感性的關系對于惡性腫瘤的防治有重要意義。丁辰月等〔5〕認為hTERT基因rs2736098AA基因型與HCC發生無關,而Su等〔7〕研究認為該位點攜帶AA基因型的個體罹患HCC的風險性增加。不同的研究結果與樣本量的大小、環境因素、實驗條件等相關。為更好評價hTERT基因多態性與HCC易感性的關系,本研究搜集以往的資料,整理數據,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期得到較為客觀的結論。
1.1文獻檢索 檢索中國知網(CNKI)、維普(VIP)、萬方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數據庫,收集時間從建庫至2018年1月,國內外公開的有關hTERT基因多態性和HCC易感性方面的研究。中文檢索式(肝癌易感性)AND(端粒酶逆轉錄酶基因多態性),英文檢索式(susceptibility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 OR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Liver cancer)AND(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OR hTERT),同時手工檢索相關雜志及學位論文,擴展搜索范圍。
1.2納入標準 ①研究對象:均為中國人群;②實驗設計:病例-對照類型;③對照組基因型頻率均滿足Hardy.Weinberg(HWE)遺傳定律;④質量高且提供信息全面的研究;⑤提供完整的數據或根據提供的數據能分析出所需要的數據。
1.3排除標準 ①重復發表,文獻質量評分低,提供數據信息少的研究;②未設立對照組;③綜述和摘要及會議資料。
1.4文獻質量評分 文獻質量評價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15〕:(1)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和基本構成是否明確;(2)研究設計是否科學;(3)混雜因素及方法是否準確;(4)統計方法是否正確;(5)是否就本研究的偏倚進行了討論。以上每項各1分,總分≥3分為質量可靠。
1.5資料及數據提取 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由兩名研究者獨立完成文獻評估和資料提取,主要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基因型檢測方法、樣本量、對照組的來源、病例組與對照組基因型數量。如果兩個人評估和資料提取有爭議,由第三方協定解決。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處理,合并效應量選用OR及95%CI。納入研究采用Q檢驗進行異質性檢驗,各研究不存在異質性(P>0.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I2衡量異質性大小程度。部分潛在的發表偏倚采用stata15.1軟件進行Begg和Egger線性回歸檢驗。
2.1文獻基本特征及質量評價 初篩選文獻175篇,逐層篩選,最終納入7篇研究〔3~9〕,如圖1。累計病例2 564例,對照組2 770例。3篇文獻〔3,5,6〕同時研究了rs2736098位點與HCC患者性別的關系,3篇文獻〔5~7〕同時研究了rs2736098位點與HCC患者是否吸煙的關系。累計病例分別為1 970例、1 874例,對照組分別為2 214例、1 938例。2篇文獻〔4,8〕同時研究了hTERT rs2075786位點與HCC發生風險的關系,累計病例327例,對照組508例。2篇文獻〔5,9〕同時研究了hTERT rs2736100位點與HCC發生風險的關系,累計病例1 504例,對照組1 568例。對照組均符合HWE平衡,各研究特點和基因型分布見表1~4。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表2 rs2736098位點各基因型分布特點(n)

表3 rs2075786位點各基因型分布特點(n)

表4 rs2736100位點各基因型分布特點
2.2meta分析結果
2.2.1rs2736098位點基因頻率分析 有7篇文獻〔3~9〕研究了該位點。攜帶基因型GA的個體是攜帶基因型GG HCC發病風險的1.28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1.28,95%CI(1.01,1.62),P=0.04〕,異質性檢驗結果I2=61%,P=0.009,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2;攜帶基因型GA或AA的個體與攜帶基因型GG個體相比罹患HCC的風險增加〔OR=1.25,95%CI(1.01,1.54),P=0.04〕,異質性檢驗結果I2=65%,P=0.0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3;攜帶等位基因A和G個體相比,罹患HCC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7),異質性檢驗結果I2=87%,P<0.000 0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4;攜帶AA基因型個體和GG基因型相比,HCC發病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5),異質性檢驗結果I2=38%,P=0.14,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5;攜帶GA或GG基因型個體和攜帶AA基因型相比,肝癌發病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3),異質性檢驗結果I2=31%,P=0.19,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6。

圖2 rs2736098位點基因型G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GA∶GG)

圖3 rs2736098位點基因型GA+A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GA+AA∶GG)

圖4 rs2736098位點等位基因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A∶G)

圖5 rs2736098位點基因型A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AA∶GG)

圖6 rs2736098位點基因型GA+GG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GA+GG∶AA)
3篇文獻〔3,5,6〕研究了該位點性別因素和HCC發生風險的關系,男性組中,攜帶GA或AA基因型個體與攜帶GG型相比,罹患HCC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3),異質性檢驗結果I2=0%,P=0.8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女性組中,攜帶GA或AA基因型個體與攜帶GG型相比,HCC發生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74),異質性檢驗結果I2=47%,P=0.15,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7。

圖7 性別不同rs2736098位點基因型GA+A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GA+AA∶GG)
3篇文獻〔5~7〕研究了該位點是否吸煙因素和肝癌發生風險的關系,吸煙組中,攜帶GA或AA基因型個體與攜帶GG型相比,罹患HCC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73),異質性檢驗結果I2=62%,P=0.07,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不吸煙組中,攜帶GA或AA基因型個體與攜帶GG型相比,肝癌發生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8,P=0.10),異質性檢驗結果I2=0%,P=0.75,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8。

圖8 吸煙與否rs2736098位點基因型GA+AA在肝癌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GA+AA:GG)
2.2.2rs2075786位點基因頻率分析 2篇文獻〔4,8〕研究該位點。攜帶等位基因T和C個體相比,罹患HCC的風險增加〔OR=1.92,95%CI(1.52,2.43),P<0.01〕,異質性檢驗結果I2=0%,P=0.81,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9;攜帶TC或CC基因型個體與攜帶TT型相比,肝癌發生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2),異質性檢驗結果I2=78%,P=0.03,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10。

圖10 rs2075786位點基因型TC+CC在肝癌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TC+CC:TT)
2.2.3rs2736100位點基因頻率分析 2篇文獻〔5,9〕研究該位點。攜帶等位基因A和C個體相比,罹患HCC的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8),異質性檢驗結果I2=78%,P=0.03,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11;攜帶CC或AC基因型個體與攜帶AA型相比,HCC發生風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9),異質性檢驗結果I2=62%,P=0.1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如圖12。

圖11 rs2736100位點等位基因A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A∶C)

圖12 rs2736100位點基因型AC+CC在肝癌組和對照組分布的meta分析(AC+CC:AA)
2.3發表偏倚 納入文獻進行Begg和Egger檢驗進行偏倚分析結果,rs2736098位點上,GA∶GG,研究中Begg檢驗(P=0.58)和Egger檢驗〔t=1.33,P=1.33,95%CI(-1.70,5.34)〕提示沒有顯著的發表偏倚;GA+AA∶GG,研究中Begg檢驗(P=0.55)和Egger檢驗〔t=1.14,P=0.31,95%CI(-1.89,4.91)〕提示沒有顯著的發表偏倚。
2.4敏感性分析 為了保證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將納入文獻從每個基因模型中逐一排除,meta分析結果提示,rs2736098位點上,逐一排除研究,觀察前后總效應量OR無實質性變化,結果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TERT定位于染色體5p15.33,長度為35 kb,是調控端粒酶活性的限速步驟,與端粒酶的活性變化一致〔16,17〕。TERT通過調控端粒酶的活性,導致個體罹患腫瘤的風險增加。hTERT基因轉錄的調控主要方式是通過啟動子,包括啟動子序列5′端的E盒(CACGTG),可與Myc、Max等轉錄因子相結合,Myc/Max的過度表達可導致TERT基因轉錄明顯活化〔18,19〕;鋅脂蛋白轉錄因子(SP)1活化hTERT的轉錄,與P53形成復合物,改變SP1的結構,SP1與hTERT結合受阻,進而阻止轉錄的發生〔20,21〕。
目前,關于hTERT基因多態性和HCC易感性相關性研究已有很多,但研究結果不盡相同,Li等〔22〕有關hTERT rs2736098位點與惡性腫瘤易感性相關性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攜帶基因型GA個體與GG型相比,罹患惡性腫瘤風險增加。亞組分析,攜帶基因型GA個體罹患HCC的發病風險是攜帶GG型個體的1.38倍。而Zhao等〔23〕meta分析結果認為,攜帶基因型GA個體和GG型相比,罹患HCC的風險并無增加。董矜等〔4〕研究認為hTERT rs2736098位點多態性與中國人群HCC易感性無關。本組meta分析結果與Li等〔22〕相同。此外,也發現攜帶GA或AA基因型的個體罹患HCC的風險是攜帶GG基因型個體的1.25倍〔OR=1.25,(1.01,1.51)〕,可以看出,攜帶至少一個等位基因A個體與中國人群HCC易感性相關,A為該位點突變的等位基因。可能的機制為:(1)等位基因A可能上調hTERT mRNA的表達,延長端粒酶,細胞逃過凋亡而永生化;(2)可能引起P53突變,從而增加HCC的發生風險。張超〔3〕研究發現,hTERT rs2736098多態性位點可能與中國人群女性的HCC易感性有關。本研究的結果認為該位點與中國人群漢族女性和男性的HCC易感性均無關,與丁辰月等〔5〕結果相同??赡茉驗閺埑?〕的樣本量較少,合并分析所占權重較小。本研究結果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為HCC的易感基因,與崔偉麗等〔8〕結論一致。馬紅等〔24〕研究該位點多態性和HCC易感性相關性發現,TT基因型攜帶者罹患胃癌的風險增加2.23倍,T等位基因亦為胃癌的易感基因。此外,關于hTERT rs2736100位點多態性和肝癌易感性分析中發現,該位點多態性并不能增加罹患HCC的風險。徐保華等〔25〕認為該位點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有關,攜帶CC基因型個體與AA基因型相比,罹患胃癌風險增加1.37倍。結果的不同可能與腫瘤特異性、樣本量不足等有關。
總之,本次meta分析得出,hTERT rs2736098位點多態性與中國人群HCC易感性有關,A等位基因可能為HCC的易感基因;hTERT rs2075786位點上,T等位基因可能為肝癌的易感基因;hTERT rs2736100位點多態性并不能增加罹患HCC的風險。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第一,包含的數量遠遠不能得出一個可靠的結論,尤其是對分層的分析;第二,在一些觀察研究中出現異質性;第三,未考慮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對于hTERT基因多態性與HCC易感性關系的研究,基于人群的大規模研究及更多層次的分層研究非常必要,以便得出更為可靠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