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 唐光才 陳慧 王雪梅
(1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四川 瀘州 646000;2雅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
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中,常可見腰椎后皮下水腫樣信號改變(PLSE),根據MRI特征性的T2高信號和T1低信號推測病理變化為水腫。PLSE至今仍只是一個影像學術語,并不指向臨床上的具體疾病,其原因尚不明確,從臨床角度看,皮下水腫可能是脊柱創傷、感染、手術或介入治療的殘留表現,多發生在老年人等有腰椎退行性變風險的患者〔1〕。由于在臨床PLSE常被忽視,但其可能與多種臨床疾病相關〔2,3〕,因此本研究擬探究不同腰椎疾病如椎間盤退行性變、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強直性脊柱炎和感染性脊柱炎與PLSE的關系。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行腰椎MRI檢查的65歲以上患者。納入標準:(1)根據Pfirrmann分類為2級或3級的輕度椎間盤退變〔4〕,無其他合并疾病;(2)Modic1-3型的腰椎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5〕;(3)HLA B27陽性的強直性脊柱炎〔6〕;(4)感染性非結核性椎間盤炎,伴或不伴椎間盤及脊椎退變〔7〕。排除標準:椎體骨折、峽部裂、嚴重脊柱側彎和先天性椎體畸形,伴有棘間積液的格林巴列綜合征,椎旁肌肉水腫或肌炎,既往脊柱創傷,手術或介入治療,椎間盤炎累及后椎體或椎間膿腫,內科疾病如腫瘤、靜脈血栓形成、嚴重肝腎損傷、皮膚病。共納入324例患者,男173例,女151例;年齡65~97歲,平均(78.31±14.45)歲;體重指數(BMI)16.78~29.94 kg/m2,平均(25.92±4.63)kg/m2;輕度椎間盤退變126例,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98例,強直性脊柱炎66例,感染性脊柱炎34例。
1.2MRI檢查 使用東軟醫療 NSM-S15 1.5T 超導MRI設備脊柱線圈進行MRI檢查。患者仰臥位從頭側開始進行MRI檢查。矢狀面MRI圖像沿椎體正中矢狀線定位,從12胸椎椎體上緣至第二骶椎椎體。橫斷面圖像包括至少5 cm的椎體前軟組織及背部皮膚,冠狀面包括腰椎及兩側的橫突。本研究中標準MRI檢查包括短時反轉恢復序列(STIR)〔8〕,重復時間3 300~7 000 ms,回波時間60~80 ms,翻轉角90°,切片厚度5 mm,矩陣270×270 mm2,持續時間約290 s。
1.3PLSE判讀 經MRI檢查后將所有患者信息隱去,通過醫院圖像存檔和通信系統隨機提交給影像科醫師。由三位高級職稱診斷醫師分別獨立閱片共同判讀有無PLSE。PLSE的MRI診斷標準:腰椎后深層皮下組織與脂肪層之間的彌漫性STIR高信號改變〔9,10〕,其范圍可從胸腰筋膜至棘突后方,由中線向兩側延伸〔11〕。PLSE可根據其沿椎體向頭尾側延伸的程度分為1~5級(即從1~5個椎體水平),由此可歸類為單節段或多節段PLSE〔1〕,見圖1。

圖1 PLSE的MRI診斷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χ2檢驗、Logistic多元回歸模型分析。
2.1基線資料 椎間盤退變組年齡65~75歲,平均(71.24±7.37)歲。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組65~97歲,平均(79.67±9.83)歲,強直性脊柱炎組65~78歲,平均(72.80±6.39)歲,感染性脊柱炎組65~79歲,平均(75.18±13.38)歲,4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7.97,P<0.01);4組間BMI〔18.86~28.09 kg/m2,平均(25.70±3.28)kg/m2;19.38~27.65 kg/m2,平均(27.48±3.72)kg/m2;19.27~29.94 kg/m2,平均(24.32±3.04)kg/m2;16.78±31~13 kg/m2,平均(26.61±4.59)kg/m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1.36,P<0.01)。4組男女比例(71/55例、35/63例、45/21例、22/1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30,P<0.01)。
2.2各組MRI表現 椎間盤退變組中87例(69%)Pfirrmann 2級,39例(31%)Pfirrmann 3級;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組中20例(20%)為Modic 1型,45例(46%)為Modic 2型,33例(34%)為Modic 3型,90例(92%)合并椎間盤及椎體退變;強直性脊柱炎組中18例(27%)為單純脊柱病變,48例(73%)為脊柱病變合并骶髂關節炎,59例(89%)合并椎間盤及椎體退變;感染性脊柱炎組全部合并有椎間盤及椎體退變。
2.3各組PLSE表現 324例患者有PLSE 73例(23%),其中椎間盤退變組22例(17%),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組24例(24%),強直性脊柱炎組9例(14%),感染性脊柱炎組18例(53%)。
2.4不同因素與PLSE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患者中,年齡與PLSE有相關性(P=0.01);除感染性脊柱炎外,其余各組PLSE與BMI均有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因素與PLSE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臨床上局部或全身性軟組織水腫可能與心臟、腎臟和肝臟疾病、靜脈血栓形成、過敏反應、燒傷或某些藥物有關。然而由于MRI的高度敏感性,影像學上的水腫樣信號改變比臨床上水腫癥狀的顯現要早得多,這顯然有助于醫生及早發現患者病理生理學上的改變,但作為影像科醫師,在發送給臨床醫生之前,需要篩查有臨床意義的影像學征象以提高醫療效率,節省醫療資源,因此本研究嘗試將PLSE的MRI表現與臨床發現聯系起來以增加疾病診斷的特異度及敏感度。
本文嚴格制定了研究對象的納入及排除標準,這是為了排除可能導致局部或全身性水腫的疾病,這些疾病涉及不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毛細血管靜脈壓升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淋巴阻塞等,由于其多半已引起了患者明顯的臨床表現,其MRI表現無益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本研究結果提示PLSE可能與感染有關。根據不同因素與PLSE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在Modic終板退變合并小關節退變患者中,年齡與PLSE有相關性,而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PLSE與年齡和性別之間無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疾病本身與年齡和性別的聯系有關〔12〕。如強直性脊柱炎多見于男性,椎間盤退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3〕。除感染性脊柱炎外,其余各組PLSE與BMI均有相關性,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12〕,有學者提出PLSE與體重增加及背部脂肪厚度的增加有關〔14〕。肥胖癥導致PLSE的機制涉及大血管、微血管、激素和分子水平上的各種病理生理變化〔1,10,11〕。
綜上,PLSE與老年患者各種退行性、免疫性和感染性腰椎疾病有關,特別是在肥胖患者中,PLSE很可能是腰椎疾病的早期表現,影像科醫師應重視PLSE征象以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