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鷗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00)
疫情沖擊導致我國部分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境,融資需求大大增加。在普惠金融政策背景下,商業銀行面向小微企業推出一系列的融資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但是小微企業底子薄、不確定性大,使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隨之增加。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對可能影響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的要素展開研究,并給出具有針對性的防控風險的建議對策。
2011年,工信部制定《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本文所稱小微企業,是指《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中小型和微型兩種類型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出現信用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業借款人的相關影響,如小微企業營業收入、財務狀況等發生相應的變化。基于現有理論和成果,可將影響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因素概括為三方面:
一般來講,經濟體系上行發展,說明宏觀經濟整體發展勢態良好,小微企業的經濟條件良好,經營狀況相對良好,意味著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自然會下降[1],反之亦然。因此假設1:宏觀經濟因素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負向影響,宏觀經濟表現越好則說明其貸款信用風險也就相應越低;反之,宏觀經濟表現質量越是不佳,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大。
一是貸款余額。貸款余額是小微企業已經清償部分貸款之后的余額。貸款余額直接影響借款企業還款能力和銀行整體面臨的風險。一般來講,這一指標金額越大,則借款企業償還能力也就越低,同時小微企業如果在經營方面出現問題,也就更有可能發生斷供問題。此外,這一指標金額越大,商業銀行可能承受的風險必然增大。這一指標金額變小,則小微企業出現斷供的幾率將明顯下降[2]。因此,假設2a:貸款余額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正向影響,即貸款余額越高,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高。
二是貸款利率。利率下降說明每月需要按期償還的總額減少,也就是說企業清償能力有所增強,有效降低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反之亦然。[3]因此,假設2b:貸款利率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正向影響,即貸款利率越高,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高。
三是貸款期限。貸款期限是指小微企業貸款的剩余期限,貸款期限越長,說明該項貸款業務可能發生信用風險的幾率越高。[4]因此假設2c:貸款期限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正向影響,即貸款期限越長,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高。
小微企業特征因素包括營業收入、經營年限、資產負債水平三個方面:
一是營業收入。當小微企業有較大營收規模時,企業可償還本金及利息能力也越強,對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相對較低。反之,發生信用風險的幾率將變大[5]。因此假設3a:小微企業營業收入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負向影響,即小微企業營業收入越高,則小微企業貸款面臨的信用風險越小。
二是經營年限。如果小微企業的經營年限短,說明小微企業成立不久,還未經歷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和經營也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因此,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就會越高[6]。假設3b:小微企業經營年限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負向影響,即小微企業經營年限越長,則小微企業貸款面臨的信用風險越小。
三是資產負債水平。小微企業的資產負債水平是影響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7]。資產負債水平越大,小微企業的經營杠桿率越高,則其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也越高。假設3c:小微企業資產負債水平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正向影響,即小微企業資產負債水平越高,則說明小微企業貸款面臨的信用風險越高。
本文因變量選擇貸款分類指標表示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信用風險,即如果小微企業貸款為正常貸款,則取數值1;如果小微企業貸款為違約貸款,則取數值0。自變量是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其中,宏觀經濟因素選擇GDP年度增速作為衡量指標X1;貸款特征因素選擇貸款利率、貸款剩余期限、貸款剩余金額作為衡量指標X2、X3、X4;小微企業特征因素選擇營業收入、經營年限、小微企業資產負債率作為衡量指標X5、X6、X7。
根據本次研究提出的具體要求,構建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

其中,α即為模型中常量通常被稱作“截距”;β1-β7指的是模型變量所對應系數;ε即為此模型中隨機誤差。
本文選擇建設銀行、平安銀行以及杭州銀行三家銀行從2015年開始連續五年期間面向小微企業開展的信貸業務有關數據作為樣本進行研究,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分析。
通過SPSS(16.0版)開展Logistic回歸可知,本次回歸分析擬合度高達67.9%,可見宏觀經濟、貸款特征、企業自身特征三方面因素的確能夠對此類企業貸款信用風險作出解釋。
此外,從本次研究分析校驗(F檢驗)所得數值結果分析,本次研究建模之后進行F檢驗所得結果為582.31,Sig.所得結果為0.000,未超過5%,可見在此水平下,本次研究建模顯著性理想,宏觀經濟因素、貸款特征因素及小微企業特征因素中,至少有一個因素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顯著的影響。

表1 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Logistic回歸分析的F檢驗
最后,從本次建模研究進行T檢驗所得數值分析,對于小微企業來講,本次研究提出的宏觀經濟、貸款特點、企業自身特點三方要素的確會顯著影響其貸款信用風險大小(見表2)。

表2 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Logistic回歸分析T檢驗
本次研究開展實證分析可知,宏觀經濟、貸款特點、小微企業特點三方因素均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顯著的影響。第一,從GDP年增速為宏觀經濟指標分析結果看,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顯著的負向影響,即GDP年度增速越高,宏觀經濟狀況越好,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低。第二,對于小微企業來講,貸款特征因素的貸款利率、貸款期限、貸款余額都正相關于其貸款信用風險,三個影響因素數值越大,風險越大。第三,小微企業特征因素的營業收入、經營年限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顯著的負向影響,即小微企業的營業收入越高,經營年限越長,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低。同時,小微企業特征因素的資產負債水平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存在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小微企業的資產負債水平越高,則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越高。因此,商業銀行應基于普惠金融實際,從三方面防控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
商業銀行放貸給小微企業之前,必須全面把握和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并對此趨勢變化做出正確判斷。當央行貨幣政策制定發生的變化,明確把握政策出臺背景及宏觀經濟在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當前商業銀行多數組建了宏觀分析專門工作團隊,負責定期對國內外整體經濟變化趨勢展開研判。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變化,導致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出現巨大波動時,商業銀行可通過早期詳盡的政策分析迅速給出應對預案,避免小微企業貸款損失。
貸款利率、貸款期限及貸款余額等貸款特征因素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有著顯著的影響,防范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需要在貸前,貸款過程中以及貸后三個階段均開展有效的風控工作,特別是有效防控貸款特點因素可能帶來的風險。商業銀行在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前要進行審查,需考慮貸款利率、貸款期限及貸款余額等對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的影響。在小微企業貸款發放后,商業銀行需要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管理。商業銀行特別需要關注貸款余額。
營業收入、經營年限以及小微企業資產負債水平等借款人特征因素都會顯著影響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信用風險,須建立更高的準入門檻或加強資質管理,確保小微企業整體借款資質良好。
根據商業銀行現行規定,所有小微企業如果要向銀行申請貸款,首先必須提供關聯材料,客戶經理在將資料送審之前必須首先進行全面有效的貸前調查,對提交的所有信息、資料包括證件等進行真實性驗證。此外考慮到當前還沒有針對虛假資料提交的管理和監督制度,所以部分營收較差不符合貸款服務所提出要求的企業,為得到低息大額信貸甚至不惜造假。所以,客戶經理不應僅憑小微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以及上報的收入數據制定貸款決策。還需通過稅收、公積金、社保等方法核實小微企業營業收入情況。
小微企業本身信用水平高下會直接影響其還款意愿。商業銀行當前對小微企業開展貸款業務,比如前期申請處理時,主要通過查詢央行構建的征信系統中信用情況把握借款人征信。而借款人過去的借款如果只來自于非金融機構,其違約情況并不會計入上述系統,進而無法全面把握企業違約風險。所以客戶經理需要加強直接訪問調查或客戶調查等方法,全面把握借款企業的負債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