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軍

過去的幾年,區塊鏈很神秘,大眾對此也有很多誤解。為什么這么多人關心區塊鏈?有人認為區塊鏈技術方向特別好,有人認為區塊鏈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有人認為區塊鏈是新的投資機會。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造富行業,過去的20年,互聯網釋放了很多財富機遇。比如,擁有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股票,或者有幸在一家成長性互聯網公司工作。
新冠疫情后,全球經濟狀況更加低迷,大家開始擔心區塊鏈會不會受到影響。我認為,越是在低迷經濟狀況之下,越應該抓住區塊鏈,不斷激活產業。
從互聯網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到,互聯網和宏觀經濟走勢沒有直接相關性。不管其他產業情況如何,互聯網產業往“數字化”發展的方向從未改變過。因此,過去二十幾年,如果你有幸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你也進一步抓住了創業的機會。
如果你錯過了,那么現在新的技術浪潮來臨,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個起點,你應該去關注新的技術有可能給自身所在的行業、領域、地區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更應該去抓住區塊鏈給予的機會。
各行各業都在“互聯網化”和“數字化”,國家也要構建“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體”。我們應該了解區塊鏈,抓住從“互聯網+”到“區塊鏈+”的機會。
我的思路是:重要的不是看到互聯網現狀,而是對比看互聯網原來的樣子,尋找啟示。
2004年,馬化騰拿到“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的“新銳人物獎”。當時,互聯網行業遠遠沒有得到主流認可,這個獎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馬化騰、QQ軟件和騰訊公司得到了主流認可。
主持人在現場給馬化騰出了一個難題,讓他向海爾的張瑞敏推銷QQ、推銷騰訊,看看海爾愿不愿意和騰訊合作。馬化騰按主持人的要求,講了互聯網和騰訊的優勢,海爾為什么要與之合作等。張瑞敏頻頻點頭,最后還是說:對不起,你沒能說服我,我們暫時還不想和騰訊合作。
當時QQ的用戶很多,但沒得到主流的認同,沒多少人愿意和QQ進行合作,白領都還在用微軟的MSN聊天。
16年過去,所有人都在使用微信。16年,互聯網經歷了從別人“看不到、看不起”,到現在幾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擁抱它。
今天,我們看區塊鏈時可能也會有同樣的視角轉換過程。任何一個新技術剛剛誕生時,首先“看不見”,隨后“看不起”,之后“看不上”,再后來“看不懂”,最后發現再也“跟不上”。因為成為國家的技術戰略,區塊鏈不再被視而不見,但依然處在被“看不起”的階段。

今天,不管以什么樣的角度來看,全球高市值的公司大多都是互聯網科技(平臺)公司,不再是大型銀行和石油公司。
2016年8月,第一次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都變成了科技互聯網公司:第一名是蘋果,接著是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騰訊排名11,阿里巴巴排名13。隨后幾年,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排進了前十,之后就再也沒有變過。
再看中國。從靜態數據比較,現在A股排名第一的是貴州茅臺,市值2.15萬億人民幣。騰訊市值為5.27萬億港元,阿里巴巴市值則為7735億美元。
我們關注區塊鏈,試圖了解區塊鏈,是因為區塊鏈可能帶來第二波互聯網浪潮。我認為,對待區塊鏈要用考古的視角來看,今天的區塊鏈可能相當于早先的互聯網??梢宰屑氂^察,看看是否有機會進入。
“區塊鏈是第二代的互聯網技術”,僅憑這句話會讓很多人誤解區塊鏈已經很厲害了,但實際生活中區塊鏈用處不大。
打開手機,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與互聯網或區塊鏈行業無關,你會發現手機中幾乎沒有與區塊鏈緊密相關的App。這是因為,今天的區塊鏈所處的時間點相當于1994年時的互聯網。
1994年,第一個瀏覽器公司網景公司成立;同年,第一個門戶公司雅虎問世。在中國,1998年,張朝陽的愛特信公司改名搜狐;同年,網易成立;后來的BAT(百度、阿里、騰訊)也在這一年相繼成立。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技術、商業模式分批次成熟,互聯網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機會。
因此我認為,在區塊鏈發展的早期我們要做的,一是耐心地去學習,弄清楚區塊鏈是什么、有什么用;二是要堅持貝佐斯所說的長期主義。
亞馬遜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在1999年給股東的信里說:我們要堅持長期主義,一切以長期價值為中心。
貝佐斯所有的理念都是相信長期主義。當時,一部分人信,一部分人不信,因為亞馬遜公司當時的股價跌到了原來的5%左右。但現在大家都相信這句話,因為貝佐斯和亞馬遜在電商、云服務上的長期主義創造了一家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和一個世界首富。
很多人關心區塊鏈是什么?區塊鏈有什么用?我們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術語:區塊鏈是世界賬本,是事實機器,是信任協議,是結算方法。賬本可以確權,事實機器可做存證,信任協議可以做通證經濟的激勵,結算方法與金融科技相關。
2008年,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標志著比特幣理論的誕生。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的編寫程序被放到歐洲的一個服務器上開始運轉,標志著比特幣和區塊鏈正式誕生。程序員們可以把個人電腦接入比特幣網絡,計算解決難題之后,網絡給予了比特幣獎勵。
再后來,一個程序員發現用顯卡GPU計算比CPU的計算能力高了幾十倍,因此他得到很多比特幣的獎勵。2010年時比特幣還不值錢,大家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這個程序員拿出1萬個幣要和他人交換東西,于是有人用兩個棒約翰的披薩券換了1萬個比特幣。他這個披薩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披薩,按照今天的價格,一個披薩價值5000萬美元。
一開始,比特幣并沒展現出什么價值,大家純粹為了好玩。漸漸地,大家發現比特幣還是有一定的價值,于是比特幣價格開始上漲。
2015年,《經濟學人》一篇封面報道是:《值得信任的機器——比特幣背后的技術將如何改變世界》,而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斯科特的《區塊鏈革命》成為全世界閱讀量最多的區塊鏈科普讀本之一。這時,區塊鏈才算正式在公眾視野中亮相。
我們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系統背后的底層技術。但逐漸地,區塊鏈走上臺前,成為主角。銀行和科技公司都很關心這個新技術,發現還不錯,就開始利用它做很多事情。IBM和Linux基金會做了一個超級賬本的技術,后來以太坊區塊鏈也開始研發并成為主要的智能合約開發平臺。之后,區塊鏈經歷了2017年的泡沫,2018年泡沫破滅,2019年逐漸沉淀。
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包括騰訊、京東、螞蟻金服、阿里都做了很多與區塊鏈有關的事情:阿里和螞蟻有很多區塊鏈專利,京東出了《京東區塊鏈實踐白皮書》,介紹自己的技術實踐,騰訊做了可信區塊鏈和區塊鏈電子發票等試點。2020年,騰訊發布了《產業區塊鏈》一書,螞蟻也開始大力推廣螞蟻區塊鏈有關的應用并做了很多試點。
區塊鏈看起來開始步入主流。
區塊鏈的四把鑰匙
世界賬本
人類社會一直存在著各式賬本,最早依靠大腦記憶,然后講述給他人,這種記錄并不完善,很可能會出錯;隨后,有一些簡單的刻畫,比如,結繩記事、記流水賬;再后來有了顛覆性的復式記賬法,現在又逐漸演變到了會計電算化、ERP(企業資源計劃,包括生產資源計劃、制造、財務、銷售、采購、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流程管理、產品數據管理、存貨、分銷與運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定期報告系統)。
人類商業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有重要的三件事:一是書寫,二是貨幣,三是賬本。很多人曾經認為區塊鏈改變的是貨幣,但其實區塊鏈改變的是賬本。
區塊鏈帶來了三式記賬法,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賬本都放進去。每一個交易的流水賬都可以放在區塊鏈這個賬本里。
生活中有無處不在的賬本,比如房產局的賬本、銀行的賬本、公司的帳本、證券交易所的賬本。區塊鏈從最基本的結構上,把各種各樣的賬本都數字化了。
比如,通過支付寶轉100元和過去線下當面給付100元不太一樣,我們無法直接把錢給另外一個人。支付寶會在我們的要求下,從我的賬戶里減去100元,在對方的賬戶里增加100元,完成這個過程后,我的100元就屬于你了。這就是支付寶賬本。
區塊鏈賬本是一個更好、應用范圍更廣的賬本。區塊鏈最重要的特點是賬本不可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信息會變成無可爭議的事實。
我們用一個假設性故事來說明區塊鏈是一種明細賬本的原理。
假如100個人分別開了100家便利店,形成一個連鎖便利店。每天,100個便利店有很多的交易,我們可以采用復式記賬法,每天做盤點、結算。
區塊鏈帶來的變化是,它每隔10分鐘會把所有便利店的每一個交易的流水全部記錄下來并進行打包,采用特殊的數據結構存起來放進一個透明的玻璃盒子里。新的玻璃盒子疊放在之前的玻璃盒子之上,它們越疊越高。這就相當于在區塊鏈逐漸增加出很多個區塊。
為什么是透明的玻璃盒子呢?假設過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有一筆賬不清楚,需要查賬,透過玻璃盒子我們能看到里面的內容,但如果想要把很久以前也就是壓在底下的玻璃盒子抽出來,偷偷把里面的內容修改了,這是非常困難的。這使得區塊鏈這個明細賬本易查驗、難篡改。
區塊鏈帶來一個用途是,它會讓記錄到其上的信息是可信的事實,即這些信息經過很長時間之后還可以確認它和記錄到鏈上那一刻是一模一樣的。這帶來的無可爭議的事實有很多用途。
譬如,大家經常開會,會議會形成會議紀要。如果我們的會議紀要做得較好,每次會議都有公司董事會的決議,我們可以基于會議紀要進行后續相關的協商,增強相互之間的信任。有了信任,自然會共同創造更多的財富。
區塊鏈是非常好的事實機器,它會大幅降低社會的信任成本。
教育證明。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一個員工新入職公司時,都會要求帶學位證書的原件和復印件。證書原件紙張有特殊的印刷工藝、學校的鋼印、校長的簽名,有經驗的HR很容易確認證書的真假。現在我們還可以通過教育網站查詢到證書的真偽。
區塊鏈能帶來什么好處?學生畢業時,用一個區塊鏈能夠把一個學校的證書都上鏈。隨著時間的遷移,如果偽造人要修改證書,會發現時間數據跨度較大,信息難以被更改,甚至最后根本無法更改。
工業產品溯源。一家工廠原材料進廠時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如果原材料不好,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有缺陷。在工廠里,每個生產環節,產品出廠時也要記錄下來。
現在的公司有一條信息系統把這些數據記錄下來,但如果公司或公司里有人偷偷修改數據記錄怎么辦?我們可以在一家公司用上區塊鏈。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如果每一家公司都用上各自的區塊鏈,如果產業鏈上下游各自的區塊鏈連在一起,那么整個產業鏈生產流程的可信度就會大大增加。
農副產品溯源。比如,我們在超市買到的雞肉都是根據不同部位分割好的,如果要溯源,就要從雞苗、雞飼料往前算,包括加工過程、冷凍運輸過程,最后再變成小包的雞塊。
用一個或多個區塊鏈,從飼養到成品都會有對應的數據記錄,表明了它是一個好產品,是一個值得消費者信任的產品。如果整個產業鏈的生產流程中有難以修改且真實可信的記錄,社會的信任成本將大幅降低。
人類總是通過交易和交換來向前發展,是在相互的交易中繁榮起來的,而交易的過程中就需要信任。
原始社會是第一代信任協議。早期人類社會信任薄弱,只有血緣關系或是處于同一部落中才能彼此信任和交易。
隨著社會勞動分工的深入,打獵、種植剩余的東西越來越多,人類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時,交換就不只是在親緣關系間產生,還需要脫離親緣關系進行更廣泛的交換。缺少親緣關系的信任關系,人類進行的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
電視劇《大宅門》中有一段場景:白景琦和管家去藥材市場采購,他們看中藥材說一聲這些我們全買了,交易就達成了。這時,僅憑一句話,就代表了承諾,特別是老字號商行都會遵守承諾,達成這筆生意。在歷史上的經濟交往過程中,商業信譽都是非常重要的信任協議。
現代商業社會不能僅憑商譽,大家都通過合同建立信任。只要合同簽訂完畢,如果有人違反,就可以按合同要求執行。如果無法溝通,還可以申請仲裁,國家用法律等強制措施來保障合作的有效性。
互聯網時代,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不管是大宗采購還是買小東西,再也看不見合同了。這是因為互聯網平臺在買家和賣家之間充當了信任中介的角色,一旦出了問題,平臺會讓買賣雙方履行責任。
中間平臺是否不可或缺呢?我們曾經這么認為,但區塊鏈改變了這一點。區塊鏈在根本的結構上發生了變化,不再需要平臺達成信任。通過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把錢抵押進去,對方履行合約內容后,就可以取得款項,不再需要任何中間人。原來的中間人消失了,屬于中間人的抽成,買賣雙方也不需要支付。
將來,如果沒有了中間人,我們的交易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也更容易形成更頻繁的交易。
與數據庫相比,區塊鏈改變了記錄數據的方式。
第一,數據庫是一個中心化系統。掌握數據庫的人偷偷修改原始數據,之后無法被察覺。使用區塊鏈后,一個小網絡中假設有三個人,其中一人無法在另外兩人不同意的情況下修改數據。
第二,區塊鏈的數據存儲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數據庫可以簡單地理解為Excel表格,是行列式的結構。區塊鏈的數據組織是我們前面說的透明盒子的類比,每隔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交易數據會打包形成一個數據區塊,這些數據區塊用哈希指針連起來成為一個鏈狀結構。
區塊鏈里的每一個數據要修改的時候,都必須從最上面的區塊一層一層修改,最后才有機會修改最底下的數據,這讓修改變得非常困難。
以比特幣網絡為例,我們通過一個公鑰和私鑰,就可以掌握一個比特幣的所有權。在比特幣的區塊鏈上,從我的地址轉比特幣到你的地址,用我的私鑰對交易進行簽名之后,經過網絡確認,我的比特幣就轉到你的賬戶中去了。
也就是說,區塊鏈用公鑰、私鑰實現了所有權,用經數字簽名的交易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所有權轉移。這樣的結算平臺和結算方法是一種根本性的創新。
在這樣的創新基礎上,有很多新的價值轉移方式被創造出來。比如,有一個叫“染色幣”的項目,是在區塊鏈上對比特幣做一個獨特的標記(染色),之后這枚比特幣單位就可能代表房屋所有權。之后,把這個幣轉給另一個人的時候,相當于把房屋所有權轉給了他人。
通過染色,我們可以把電腦、房子、汽車或者民宿一天的使用權轉給另一個人。在這樣的結算平臺上,只需要進行少量轉賬,就能變成廣泛進行的、獨特的轉帳結算。
區塊鏈上進行價值轉移就更方便了,因為我們在區塊鏈上編寫智能合約來實現我們想要的任何價值轉移,在鏈上我們把所有權憑證轉給一個人,然后在實體世界中財物的所有權也就轉給了它。
比方,支付寶和優酷可以按照協議進行按月扣款。但我讓另一個人付費成為我做的某個服務的會員,如果我沒和支付寶有相應的協議,我是無法用支付寶結算的。在區塊鏈上,如果我是程序員,我可以寫個智能合約,達到某個條件就可以讓對方進行支付。
總的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好的結算方法。第一,結算種類增多。原來只能結算錢,今天可以結算各種股份、證書、身份信息、個人數據、醫療數據等。第二,提供很好的編程工具,可以進行再編程。
在我看來,在講區塊鏈有什么用時,可以和互聯網當年的某些東西進行對比。我通常用互聯網內容領域的變化來對照區塊鏈存證類的應用可能性,用電商領域的變化來對照區塊鏈通證經濟激勵的應用可能性。
20年前,網上可以看新聞,后來不僅是看,還可以寫文章、博客,再后來出現了微博。有了微信之后,又可以寫公眾號文章。從原來的新聞門戶擴展到微博、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這樣的短內容平臺。
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我們發現并不一定要寫文字,也可以發抖音、快手或者視頻號,很多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
20年前我們很難想象,可以在網上看電視劇和電影,現在我們經常通過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來看電視劇。
今日頭條的內容已經發展到極致狀態。過去,內容要靠小編編寫,靠社交傳播。現在,今日頭條通過算法推送更多“精確”的內容給你,字節跳動也發展成了中國排名前幾的互聯網巨頭。
如果類比成立,區塊鏈存證也可能在未來發展出眾多用途。
我們說通證經濟激勵,一是不太清楚它究竟可能是什么,二是短期能看到的似乎就是做個積分。
其實,電商剛出現時,人們也看不清。上世紀IBM做了一個廣告,廣告語是:你準備好迎接電子商務了嗎?這個電視廣告讓所有人都看得莫名其妙。但今天在互聯網上我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電商已經與我們每個人生活密不可分了。
2009年,淘寶第一次“雙11”的銷售額是5000萬元人民幣,媒體驚呆了;2019年,“雙11”的銷售額是2684億元人民幣,漲了5000多倍。電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處在看不見但指數級增長的狀態(因為基數很?。搅四硞€階段之后,它的指數級增長才達到如此驚人的效果。
現在的區塊鏈通證經濟應用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類似于當年IBM說“你準備好迎接電子商務”的那個階段。但如果各種試點后找到真正適合成長的土壤,它可能也會走出電商的指數級增長曲線來。
10年前,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剛剛開始,因為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我也學了蘋果iPhone手機的編程,用Objective-C寫蘋果的客戶端(APP)。當時的情況是,我們到處和各行業的人推銷,你應該做客戶端。
然后有人編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人到一個面館吃面,禁不住又跟老板推銷起來: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你可以做個客戶端,用戶在桌面上掃二維碼就可以點餐,掃二維碼就可以直接買單。
老板很忙,沒聽到這莫名其妙的推銷,以為是問:面要客戶端嗎?老板回答說:您點完菜,服務員過一會兒給你端過去,如果服務員忙不過來,我(指老板)也會給你端過去,我們不需要客戶端!
現在,掃碼點餐、付款在任何一個餐廳都很常見,客戶端(APP)也成為每個人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事物。10年前我們還當笑話講的客戶端現在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F在我們看著很朦朧與神奇的區塊鏈,10年后又會變成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