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守興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伴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進步的,是我國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優越屬性集中顯性的教育模式。其發展歷程由最初的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已發展為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階段,由基地集中培養模式到中央部屬高校實施自主培養。在新時代高校自主培養體系中,各個高校根據少數民族預科生的特點和學校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開展“校本文化”融入教育,使預科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為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少數民族預科生的特點
生源地理位置偏遠 從預科生錄取生源地來看,少數民族學生大都來自偏遠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農村、高寒地區、山區、牧區,信息相對比較閉塞,大部分家庭經濟收入一般,屬于貧困家庭,各方面條件相對落后。
語言及文化基礎較弱 少數民族預科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地域跨度較大,中學階段接受的教育存在不平衡,其文化水平以及語言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高考錄取的分數單獨劃線,低于普通錄取的本專科生。大部分少數民族預科生在文化基礎知識和語言表達上都需要進一步提高。
存在固有的民族風俗習慣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相延久積而成的喜好、風俗、習慣和禁忌。同樣,少數民族預科生在其飲食、服飾、禮節等上也有其一些地域性的固有習慣。
預科生培養的“校本”路徑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作為過渡性、銜接性教育,主要任務定位為提高少數民族預科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適應大學生活的節奏,為進入本科階段學習做好準備。中國藥科大學從2018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培養。這是一個全新的工作,課程設置、日常管理模式都是從零開始。學校借鑒以往基地培養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挖掘“校本文化”資源,在助力預科生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愛國愛校教育 愛國愛校教育是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的第一課,是思想理論教育與價值引領的重要內容。學校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育人平臺,將校史校情教育、校園精神文明成果教育與思政課堂教育相結合,將校史館、藥學博物館、藥用植物園、模擬藥房、“GMP”實訓車間作為日常教育的重要平臺,積極鼓勵預科生參加“校長書記第一課”,積極參與到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增進藥大學子意識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根據辦學條件,組織學生每日觀看新聞聯播,開設“同心影院”,定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喜聞樂見的日常活動中。在入學教育環節,將本校的校史校情教育與國家的同呼吸共命運發展歷程相結合;組織參觀雨花臺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重要時間節點加強儀式教育,加強預科生的愛國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預科生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其愛國榮校意識。
自我認同教育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培養教育中,要注重發掘各民族的文明和少數民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加中華民族認同教育。學校注重充分發掘預科生的優點和主體作用,在課程教學上讓學生講述本民族的風土人情和優秀的文明成果,豐富了教學內容,增進了不同民族同學的了解,減少民族文化隔閡,增進認同教育情景,從而增強認同情感體驗,最終達到預科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目的。將學校培養出來的少數民族學生優秀典型、全國優秀共青團員馬云倩“逐夢少數民族醫藥夢”的事跡融入課堂教學,發揮榜樣引領作用,加強自我教育,引導預科生用自己和身邊人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少數民族醫藥事業的振興。
制度規范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學生培養教育中,制度規范教育非常重要。學校建立健全各項班級制度,如制定《學生歸宿每日一報制度》《學生外出請假銷假管理制度》《班級自修課管理制度》《每日晨讀與晚跑規章制度》等。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教育情況、個性特長信息、大學適應情況等,并進行精細化分類指導,制定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文化課程幫扶方案。加強宿舍規范建設,以宿舍為單位進行集體談心談話,深入了解學生的輿情動態。集體談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寢室和諧的人際關系。組織開展“夢‘藥起航”入學導航計劃,通過開展輔導員第一課、“遇見你,預見自己”主題班會、“青春與文明同行”文明承諾書、“藥引未來”學長導航計劃以及“改革開放四十載,青春奮進新時代”暑期社會實踐分享會等,引導預科生盡快適應和融入大學學習與生活。
結束語
發展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推進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少數民族預科生培養上,中國藥科大學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緊密結合預科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在愛國榮校教育、自我認同教育和制度規范教育等“校本文化”融入上進行了積極探索。未來,少數民族預科教育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努力改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新時代優秀少數民族人才。
【本文系2019年中國藥科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少數民族預科學生“校本文化”融入教育路徑探索》(項目編號:2019XJQN1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伯成.對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發展“新時代”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4.
[2]夏煥煥.預科生管理方法探究[J].現代交際,2018(13):144.
[3]藍文思.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以貴州高校為例[J].科教文匯,2018(12):8.
[4]馮建新.少數民族預科生國家認同教育的困境與出路探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47.
(作者單位:中國藥科大學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