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生 張太前 文明 鮮思美 溫貴蘭 肖超能 王文亮


[摘 要] 為了掌握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實驗效果,對動物微生物學實驗考核采取平時實驗30%+實驗考試60%+考勤10%的評價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實驗課意識,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作風,掌握了科學、規范的實驗方法,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和實驗動手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對實驗課的積極性,客觀評價學生掌握實驗技能的真實性。
[關鍵詞] 動物;微生物;實驗教學;考試效果評價
[基金項目] 2012年度貴州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動物科學類專業《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BKJX201210)
[作者簡介] 汪德生(1965—),男,貴州思南人,本科,正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實驗教學與管理研究;文 明(1969—),男(苗族),貴州雷? ? ? 山人,農學博士,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動物疫病理論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34-0380-03 ? ?[收稿日期] 2019-11-19
微生物學實驗作為預防獸醫學、生物工程、食品工業、醫藥衛生等領域的專業“基石”,主要培養學生微生物檢測、分析及綜合利用微生物資源的技能。微生物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1]。單一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的要求[2]。近年來,隨著各高校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的不斷提升與投入,在硬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為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創造了較好條件,但在條件改善的同時,如何評價學生在實踐操作技能與水平,需要有一個完善的評價考核依據。對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與探索文章亦較多[3-10 ],但各高校面臨的情況不盡相同,此考核的形式亦各有所長。筆者將從事動物微生物學的實驗教學的考核評價進行了歸納,探索出學生掌握該門實驗課程的專注性及實踐技能水平。
一、動物微生物學課程設置
我院動物微生物學課程根據不同專業開設的課程名稱亦不相同,動物醫學專業開設的獸醫微生物學,動物科學專業開設的是畜牧微生物學,而草業專業開設的是草業微生物學,各門課程的實驗學時數均為16學時,但課程講授的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其側重點不一,如獸醫微生物學的注重點是病原學診斷,動物科學的注重點是飼料飼草及環境微生物,而草業科學則是土壤、飼料方面的微生物。但無論哪門學科,都是屬于微生物學大類,其中的大部分實驗內容亦是相同的,因此,對學生的最終實驗考核內容大部分亦相同。
二、動物微生物學實驗項目設置
通過對微生物學理論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首先就是要對其微生物的形態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第一次實驗課為細菌的基本形態與構造觀察,本次實驗除了講授學生對細菌的形態認識外,同時讓學生熟悉相關的儀器設備使用與保養(如顯微鏡)、掌握生物安全防護以及實驗室其他安全基礎知識,設置見表1。
三、實驗授課方式
(一)實驗分組
在進行微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方法進行,每組人數在5~6人,人數過少,不但造成實驗經費浪費,還增加人力資源浪費(實驗準備是按組、人進行),人數過多會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且影響每個人的動手能力。
(二)實驗授課
在進行實驗之前,點名(考勤)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然后通過大約15~20分鐘理論課講解,使理論和實驗教學同步進行,避免教師講理論課時,學生想象細菌到底是啥形態,觀察細菌形態時,學生忘記理論知識的現象。對每次實驗中的主要內容、要點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講解,按時提交當天的實驗報告,對實驗報告進行詳細批改,并在下次實驗前發給學生,使其學生知道自己在上次實驗過程中哪些地方存在的不足。
四、實驗考核
為了摸清學生對這門實驗課程的學習情況,考查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及技能,通過平時實驗報告、考勤和最終的實驗考試三部分內容按照分配的百分比作為學生最后的實驗成績,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試。
1.對平時每次的實驗報告進行詳細的批改,按百分制評定實驗成績,主要圍繞實驗目的、材料、過程、結果與分析給予分值,最后取其所開出實驗個數計算平均成績×30%。
2.考勤考核主要按每次實驗的出勤情況、實驗過程的動手能力、儀器設備的維護、桌面收拾整理、衛生打掃等方面根據其表現給予一定分值×10%。
3.實驗考試主要圍繞所開實驗中的內容制成題簽,題簽內容分為三類,第一大類為口答題,第二大類為實驗操作,第三大類為形態觀察,即將所開實驗的內容亦不同類型寫在題簽上,每人抽一題簽,根據所抽題簽進行考試,見表2。
根據學生抽簽結果進行面對面考試,如學生甲抽到的題簽(如表2),第一題“在細菌抹片制片過程中,為什么要進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哪些?”正確完整的回答是“1.使抹片除去水分,細菌更好地貼附在玻片上,以免被水洗時沖掉;2.使抹片易于著色或更好地著色,因為死菌比活菌著色力強;3.殺死抹片中的部分微生物”,根據回答情況來給予分值。第二題“細菌分離培養操作表演”,通過觀察操作者的無菌意識(如是否在酒精燈附件、培養皿打開角度、接種環是否滅菌處理等)、規范程度(如接種環拿的位置、培養皿擺放)及注意事項(標記)來給予分數。第三題“觀察A片,并根據其染色特性、形態、排列方式等回答可能是哪一類微生物”,A片已經在顯微鏡下顯示其形態特征,就是考查學生是否對該菌的認識,若顯示該菌是革蘭氏陰性,呈紅色或粉紅色,不規則排列、無不特殊結構、短小桿菌,是細菌純培養片,就可以下一個大概結論,該菌可能是腸桿菌科的細菌大腸桿菌,這樣完整的回答即可獲得滿分。
根據平時實驗報告成績×30%+實驗考試成績×60%+考勤×10%,即為學生的最終實驗成績。
五、效果評價
通過對動物微生物學實驗課的考核評價,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特別是一對一的考核方式中的第一大類題型為口答題,使學生從開始進入實驗室就有一緊迫感,部分學生還利用課余時間來實驗室進行練習,增加了學生的壓力與動力,了解到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11]。掌握的專業技能明顯增強,同時亦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鄭銳東,鄭燕丹,孫凌燕,等.高職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6):64-66.
[2]程金林,吳斌,靳曉枝,等.高校實驗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研究與探索,2005,24(4):76.
[3]柳洪潔.獸醫微生物學實驗課程考核改革[J].實驗科學,2017,20(3):102-104.
[4]劉一塵,張春杰,程相朝,等.獸醫微生物學實驗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1):202-204.
[5]韓麗珍,謝和,辛智海,等.改進微生物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能力[J].微生物學通報,2016,43(4):819-825.
[6]陳興都,蘇含笑,楊成建,等.基于能力培養的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網絡首發,2018(7):203-208.
[7]劉芳,劉進軍,劉開揚.試論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考試方法的改進.檢驗醫學教育[J].2007,14(1):24-25.
[8]張俊琪,錢利生.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考核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2):10-12.
[9]鄧瑞寧.基于提高效果的微生物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8,17(6):113-115.
[10]彌春霞.微生物學實驗課成績評定的改革與探索[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7,28(5):106-107.
[11]吳紅燕,宋麗瓊,韓莉.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增加口語考試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