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對群體效應的內涵進行解析,并對其引導下的普通高校排球教學方法的創新路徑進行探討。研究認為,通過對具有激發與喚醒作用的新型教學方法的研創與運用,能夠有效改善因應試教育思想制約而導致的學生排球學習狀態低迷的現狀,激發學生排球學習的興趣,產生積極的群體效應,這對于推進普通高校排球教學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群體效應? 普通高校? 排球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c)-00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group effect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ve path of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 under its guida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ve the function of arousing and arousing,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ow learning state of volleyball caused by the restriction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volleyball learning, and produce positive group effect,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Group effect; Colleges; Volleyball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普通高校的排球教學是以公共課的形式開展的,以傳授學生排球基本技術,培養學生排球學習興趣為重點目標。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思想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致使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無法避免地陷入到“唯成績論”的發展誤區,學生排球學習的終極目的僅局限在獲取理想的達標成績,用以修足學分,順利畢業。在這種凸顯功利性學習動機的誘導下,學生只能夠對達標測試的有關內容進行反復的練習,而對于不在達標測試范圍之內的排球相關技術與知識則無暇顧及,由此造成了學生排球技能的培養存在著明顯的間斷性或單元性,未能形成綜合性的實用技能,也因此導致了學生排球學習效果存在著嚴重的學無所用的弊端。鑒于此,為了改善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的現狀,在群體效應理論的引導下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期實現對學生排球學習興趣的喚醒,引導其自主消除唯成績論觀念的束縛,提高排球綜合實用技能培養與發展的自覺性,進而為推進普通高校排球公共教學的適應性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與保障。
1? 群體效應的內涵
群體效應是從物理學中磁場的概念演變而來,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內部需要和外部環境對人的心理與行為具有重要的促進與支撐作用,即社會個體所顯現出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方式,與其內在需求以及所處的外部環境有著密切的關聯[1]。當諸多個體在心理與行為上對內在需求與外部環境達成共識時,就產生了群體效應。群體效應主要包括助長效應、致弱效應、惰化效應、趨同效應及從眾效應等5種類型。由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的實用效果,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規范,對其學習興趣進行激發與喚醒[2]。因此,本研究主要選取助長、趨同及從眾等3種群體效應作為理論導向,從激發學生排球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的視角出發,對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進行論證與分析。
2? 我國普通高校排球教學現狀
2.1 教學方法單一
在體育教學之中,教學方法不僅是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去教的方法,同時還包括授課學生如何能夠更好地學習體育專項技能和知識。在學生排球課中,仍處于學習動作的被動處境。然而,一些現代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這種教學方法卻常常被排球教師所忽略。新時代下的高校學生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喜歡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他們對于千篇一律的老舊教學方法缺乏興趣[3]。但是教師卻忽略了這些,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偏差,使得學生在進行排球體育時沒有體現出強烈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結果。
2.2 教學內容不合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決定了培養方向[4]。排球運動注重的是動作上的技巧,需要根據教師所教授的學生自身情況所選擇相應的排球教學內容。很多普通高校的排球教學內容沒有從學生自身去考慮,然而還存在著排球選修課學生學習的內容與排球專業學生學習的內容相同,這種情況嚴重導致了學生對于排球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打擊他們的自信心[5]。同時,在排球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練習墊球、傳球和發球這些基本動作,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極度枯燥,因而造成學習效果不佳。
2.3 偏重認知過程
普通高校在排球教學中仍注重排球的基本動作,將排球運動技術拆分出來讓學生進行分解練習,以確保學生對于動作使用的標準。然而這卻沒有考慮到動作與實踐的相結合,導致在排球實踐比賽中不能合理地運用動作,隨機應變能力變差,相互合作的團體精神不能完全發揮出來[6]。學生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培養,排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 群體效應視域下普通高校排球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
3.1 以助長效應為導向,注重對學生排球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喚醒
助長效應是指內在需求與外在環境在社會個體心理活動與行為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傳統的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學習動機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由于缺乏必要的興趣支撐,致使其學習動機在獲取相關功利后,便逐漸消退。這種短暫性的學習動機難以支持與維系學生綜合性排球實用技能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在助長效應的引導下,采用啟迪、刺激、引導等手段,對學生排球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與喚醒,使之產生學習與掌握排球實用技能的迫切需求,成為學生學習行為持續性發展的內在動力[7]。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采用具有啟發與喚醒功能的方法,同時,還要注重在教學活動植入趣味元素,用以提高排球公共課教學的趣味程度,實現方法促進與內容支撐的有機結合,進而達成對學生排球學習興趣的助長。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正向性學習動機的產生提供保障。
3.2 以趨同效應為支撐,提高學生排球學習的群體認同程度
趨同效應是指內在需求與外在環境對社會個體心理活動與行為發展的取向具有重要的整合與規范作用,使之形成具有群體認同意義的行為目標與需求指向。在普通高校傳統的排球公共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多樣性,既包括排球運動技能發展的需求,也包括滿足興趣取向的需求,還包括體驗參與的需求,亦包括獲取理想達標測試成績的需求。而如此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會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缺乏充分的適應性,這也是導致排球公共課教學效果低下的重要因素。針對于此,在趨同效應的引導下,通過對教學目標與評價體系的變革,再加以規范性教學方法的運用,將學生排球學習的動機取向有機地歸納到“培養排球運動技能,增強體質,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保障”這一具有時代意義的范疇當中,確保學生群體認同程度的有效提高,實現排球學習動機、學習取向以及學習效果的趨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加強對排球重要健身作用的講解與推介,通過采用植入法、引導法、強制法、目標法等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排球學習的重視程度,摒棄功利性學習動機,促進其排球運動技能學習自主意識的有機生成,進而為全面提高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的實用效果,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與模式參考。
3.3 以從眾效應為保障,強化學生排球學習動機的規范與統一
從眾效應是指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使得社會個體產生對群體的心理依賴,進而自覺地對其心理活動與行為發展的取向進行適應性與跟隨性的調整。由于普通高校學生在素質基礎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因而導致其對排球專項技術與相關理論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并由此引發了學生在排球學習動機上也彰顯出多元化的特征。針對于此,在排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求排球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并采用點撥、刺激、鼓勵、督導等手段,對學生得排球學習動機進行規范。鑒于學生素質基礎的差異,因此,在具有正向性學習動機確立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確立頻率不同步,確立時間有先有后的現象。因此,在從眾效應的規范下,引導正向性學習動機確立緩慢的學生產生對群體的依賴心理,自覺地加強自身正向性學習動機的確立,為獲取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課教學的理想效果,提供必要的助力。
4? 結語
由此可見,群體效應視域下的排球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排球的動作技巧,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排球學習的積極性。普通高校應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學生學習的多樣性,通過正確的引導、鼓勵、刺激等手段激發學生的熱情,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普通高校排球課程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宏.群體效應視角下的遼寧省基層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困境與消解[J].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11):4261-4263.
[2] 孫桂芳.高校體育合作教學群體效應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途徑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23(2):36-38.
[3] 郭斌.山西省普通高校排球選項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8.
[4] 郭記超.福建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專項選修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集美大學,2016.
[5] 王菲菲.長春市高中排球傳統項目學校排球教學與訓練現狀的調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6] 昝登良.論快樂體育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9,17(14):109-110.
[7] 李文蘭.淺析高校排球教學中如何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9,6(5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