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強
摘? 要: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比較科學和新穎的教學方式,高校田徑教學應當在課堂上貫徹這種模式,促進學生田徑成績等各個方面的提高以及身心等方面的發展完善。本文主要介紹了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和內容,高校田徑教學的情況和問題所在,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田徑教學中的靈活運用的可行性,一般適用的模式和相關注意情況, 才能真正地走到教學目標實現的彼岸。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高校? 田徑教學? 方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c)-0162-03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s a relatively scientific and novel teaching mode, whi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of track and fiel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track and field achiev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nten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and the feasibility of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in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general applicable models and relevant consideration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ruly reach the other side of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University;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高效率、科學合理以及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具有特殊優越性的學習模式,非常適合現在以學生為主體、發展素質教育的教育大背景。以往的高校田徑教學急需改革,那種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輔助的觀念應當被拋棄,新的學習觀念應當在高校田徑教學中樹立起來。高校田徑教學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初衷就是在學生發展文化課的同時,也能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根據目前的教學情況,應在高校田徑教學模式之中,靈活運用合作教學。
1?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形式、條件及程序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就是將學生組織為一個集合體,進行討論研究、共同解決問題,利用彼此的優勢來互相彌補,發揮團體的力量,運用集體的智慧來互相學習的教學方式。它的主要形式,一般來說就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包括表演式合作學習、問題式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論文式合作學習和學科式合作學習。在田徑教學之中,則主要運用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完備的教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現的基本條件如下。第一,要尊重學生在田徑教學中的自主選擇,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來開展教學才能更加順利,對于學生對田徑訓練的時間環境的選擇,要加以尊重并納入教學之中。第二,教學要提供關于田徑項目的各式各樣的資料和信息,以便學生的認識、了解和掌握,例如跑道、動作和速度的標準和注意事項等。第三,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之中。在學生對田徑項目進行研討時,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和幫助作用,幫助學生解答他們交流之中對于體育項目的疑難問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田徑教學之前為學生設計一個優質的環境,例如安排一個好的場地,設置一些新穎的器材與確定合適的時間等,都能夠為接下來的合作學習營造一個心曠神怡的教學氛圍。其次,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特點為他們提供一些田徑的選擇項目,選擇了彼此的項目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練習。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要注意評價的方式科學化和評價標準的多維化,不能只關注最后的成績結果,要將學生在田徑課堂之中的表現統籌考慮,做出合適的評價。
2? 高校田徑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沒有安排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高校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之中因循守舊,沒有進行突破創新,用著老一套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傳授,導致田徑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喪失了至為重要的趣味性。同時,教師在田徑教學之中設置的標準不符合高校學生的實際,老師往往以體育生的標準來設計課堂教學,這是刻舟求劍式的僵硬的教學內容,這是學生對田徑項目既感到無能為力,又感到毫無興趣的原因所在。
(2)教學方法的不妥當選擇。高校教師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田徑教學,只是僵硬地執行教學目標,沒有依據學生的喜好、性格等方面來進行教學,也就是沒有因材施教,導致學生不熱衷于田徑的課堂。教師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使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而只是采取命令式和指令式的教學,讓學生完全服從于自己的田徑課堂是無法激發學生對田徑項目學習的熱情的。
(3)沒有進行正確的教學評價。多數高校教師都以學生的體育成績為評價標準,只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達到了田徑課的目標、姿勢符合標準以及時間等符合要求,那么學生的田徑課才算合格。這樣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只注重學生體育動作是否達標,不進行體育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會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無法學習到真正的體育精神。與此同時,教師沒有因人而異地制定教學成績標準,導致有些學生因為客觀的差異而難以滿足課程的要求。學生因為成績的屢次不合格,以及教師評價標準的單一,認為自己在課堂上沒有獲得滿足感和價值感,便自然不喜歡田徑課的學習。
3? 高校田徑教學課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意義及可能性
(1)高校田徑教學課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意義。教育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教學目標轉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個方面均有涉獵和了解的學生。這樣的品質不是學生自己能夠培養出來的,不是自發實現的,而是需要在多人的合作之中去摸索和逐漸形成的,這就需要在教學之中去實踐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會慢慢培養出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等時代所需的能力和素質。
(2)高校田徑教學實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可能性。第一,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內在要求。體育教師的職業道德準則就要求自己要教書育人,采取正確的因時因地因人的教學方式,來促進體育課教學目的的實現,在增強學生的體育素質的同時,宣傳和弘揚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起真正的體育觀念和堅定體育精神。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自己的田徑教學之中,遵循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他們在田徑課程之中真正地有所收獲。第二,體育課堂教學有利于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田徑課堂上,只要通過一定的教學安排,便會有效地使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作用得到發揮。高校教師要銘記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時間、場所和器材用具等,并通過學生組成的項目小組,在訓練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第三,田徑教學的課程和方法為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4? 高校田徑教學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一般形式及注意事項
田徑教學之中的合作學習模式一般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符合課程標準的田徑項目。其次,由學生進行自由選擇,按項目組成小組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時進行幫助和指導,為學生解決疑難困惑,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和告知他們注意的安全事項。同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也會互相幫助,協作完成課堂上的任務。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在田徑課堂上的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踐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例如教師在進行田徑項目的選擇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喜好,提前用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解,以進行合適的教學安排。教師也要積極地宣傳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防止出現有些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現象。另外,教師也要根據田徑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不能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自我放松下來,要不斷地監督學生的體育訓練,根據學生田徑練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指導。
5? 結語
在體育課堂上,高校的學生大多數已經厭倦了古老的教學方式,苦惱于自己一個人學習的苦悶,期盼自己成為教學的一部分且與同學們之間互幫互助。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高校田徑教學之中要靈活運用和大力實踐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交流合作的互動之中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等時代所需的社交能力。高校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社會主義社會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促進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的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 畢冠.探討高校田徑教學訓練量與訓練強度[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8):117-118.
[2] 馮樂.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要點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5):25,27.
[3] 賈真真.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4):139-140.
[4] 韓友亮.對提高高校田徑體育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3):172,174.
[5] 王凱.關于高校田徑運動員力量訓練策略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3):148-149.
[6] 賀智裕,彭習濤,汪一鳴.高校體育教學中田徑運動健身屬性的開發[J].田徑,202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