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萌
摘 要: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得到了顯著的優化,但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增加,許多不良商販賺“黑心錢”,利用非法手段制造食品,給社會帶來了十分惡劣的影響,而加強食品理化檢驗則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此,本文以食品理化檢驗中的樣品前處理為著手點,探究食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方法,并深度剖析當下食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希望能為我國食品安全質量工作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污水處理;零排放;工藝探析
1 食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的準備工作
食品理化檢測中樣品前處理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檢測儀器準備、檢測試劑準備以及待測液的準備,針對不同待測液,檢測儀器與檢測試劑也不盡相同。
常見的檢測儀器有:分析天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空心陰極燈與相關計算機處理系統等。
檢測試劑要隨著待測液的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之間的反應程度有著極大的區別。原則上來講檢測試劑中的元素要比待測液中的元素活潑,這樣才能帶動反應,但也不可過度活潑,否則會導致反應迅猛,直接得到實驗結果,不利于觀察反應過程。
在準備待測液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蒸餾水必不可少,燒杯、錐形瓶、玻璃棒、分液漏斗與洗耳球等要酌情準備,一定要準備好相關設備后才可著手開展實驗,中途打斷尋找相關設備、試劑都有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較大偏差[1]。
2 常見的樣品前處理方法
2.1 原子吸收光譜法
例如測定食品溶液中砷元素的含量時,可以在試管中加入相關混合液,再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對試管中的樣品進行定容,放置一定時間后將其放入光譜儀器中檢測其吸收強度,由此來對樣品中的被測元素進行定量。原子吸收光譜法主要用于待測樣品中的微量組分,其工作原理是被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對輻射的共振吸收不同,基態原子的吸光度在一定范圍內與濃度成正比,由此來推測出樣品中基態原子含量的高低[2]。
2.2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是利用石墨材料制成管、杯等形狀的原子化器,能夠有效避免原子被稀釋,提高了分析純度。石墨爐原子吸收法主要用于痕量金屬元素的測定工作,與其他測定方法相比有著較大的優勢,只需少量樣品便可展開分析工作。
2.3 火焰原子吸收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主要包括光源系統、原子化系統、分光系統、檢測系統4大系統,比較待測液與空白樣的原子吸收值,不同梯度的待測液都應該與空白樣進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空白樣一旦放入直至實驗完成為止都都不要進行更換,如果更換則很有可能會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火焰原子吸收法主要適用于鋅、銅、錳等元素的含量測定,在測定前應該將相關數據調至合適參數[3]。
3 測定工作中需重點關注的方面
在使用微波法進行處理時,微波模式要合理,選擇正確的微波模式是保障食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工作整體質量的基礎與關鍵。檢測人員可以通過控制溫度、時間等參數來控制微波,為尋找最合適的反應條件奠定基礎。
合適的消解體系也是食品樣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工作的關鍵,消解體系的選擇要以此為標桿:試劑具有較高的純度、不會產生新的干擾物質且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消解,消解過程中會產生沉淀物的消解體系不建議使用,除此之外,試劑在濃度不高的情況下也要能吸收微波,這樣的消解體系才是真正適用的。
除了上述兩點,試劑及食品取樣的用量也要有所規劃,實驗的最終目的是得出精確的實驗結果,要想得到精確的實驗結果就務必要提高實驗精度,在允許的范圍下減少試劑的用量,并且要保證該使用量能夠滿足檢測需要[4]。
4 小結與展望
食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食品質量檢測工作必不可少,只有做好相應的檢測工作,不良商販的不良行為才會得到約束,才能在極大程度上保障人們的權益與安全,為人們的人身安全與生命健康提供基礎保障。對此,務必要加強食品理化檢測中樣品前處理方法建設,解決現有的不足、缺陷,利用樣品前處理工作維護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杜淑霞,莫慧平,徐麗.高職《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職業時空,2010,5(12):51-53.
[2]周往.樣品前處理在食品理化檢驗中的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5):281.
[3]舒友琴.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設計[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3(2):49-51.
[4]王云麗.基于食品理化檢驗技術的質量控制與對策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6):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