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國民思想意識水平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營養有著越來越高的重視度。現如今我國采用多種食品檢測技術對食品質量營養進行檢測,從而確定食品的具體情況。在食品檢測中,需要預處理樣品,預處理的技術方法直接影響著后續的檢測結果,為此,應當根據食品特性合理選擇預處理措施。
關鍵詞:食品理化;檢測樣品;預處理方法
1 食品理化檢測的主要方法
1.1 色譜與光譜分析方法
色譜和光譜分析法的分配系數會隨著不同流動相和固定相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利用這種特性能夠將食品中所含的物質分離,然后利用相應方法對食品中的物質含量等進行高效檢測。
1.2 生物學分析方法
在眾多食品檢測方法中,生物學分析方法也是常見的一種方式,能夠準確地檢測食品質量。當前傳感技術和芯片技術是常用的生物檢測手段。在食品檢測方面,抗體和抗原等物質能夠發生特異反應,利用這種特性可以檢測食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并且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度較高。在食品安全檢測中,PCR技術也是常用的一種,能夠判斷食品是否存在安全問題,當前常規性PCR、多重PCR以及實時熒光PCR技術都是常用的檢測方法[1]。
2 食品樣品預處理方法
2.1 有機物破壞法
有的農田、河水等環境中會滲透有工廠廢棄物中的鉛、汞等重金屬物質,植物吸收后會融入到糖類、蛋白質當中,植物食品原料經加工處理后可能會存在重金屬超標的情況,如果進入到人體會傷害到身體健康。為了明確食品中重金屬含量,需要采用樣品預處理然后進行重金屬檢測。例如,采取火腿腸樣品5 g,經500 ℃馬福爐高溫灼燒成灰白色后,所得殘灰即可用于金屬污染物質的測定,如果一次灼燒不徹底,可以采取二次灼燒。該法稱為有機物破壞法,空白值低,操作簡便。不過有機破壞法在應用過程中,需要采用強氧化劑處理樣品,而硝酸、硫酸等強氧化劑所產生的有害廢棄物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2]。
2.2 物理分離法
物理分離法主要是改變物質之間的物理屬性,當前蒸餾法、溶劑提取法都是常用的預處理操作方式。蒸餾分離法主要利用的是混合物中不同物體的沸點不同以及溶解方式不同等,通過加熱、濃縮、凈化等操作方式實現混合物的分離提取。在預處理食品樣品的過程中,常用的蒸餾分離試劑包括乙醇、乙醚、水等物質。在固體、液體、半流體物質預處理中可以采用溶劑提取法,浸提法和萃取法是常用的溶劑提取方法。比如在提取揮發性酸時,可以采用蒸餾法,得到的揮發酸檢測結果較為準確。溶劑提取法主要利用。
不同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分配系數不同,從而將某種物質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比如可以用石油醚萃取果汁飲料中的山梨酸或者糖精,然后利用石油醚的揮發性將其去除,用比色法測定其含量。還可以借助專用儀器測定脂肪含量,先用乙醚將脂肪提取出來然后加熱促使乙醚揮發,然后稱重。用乙酸乙酯從新鮮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pH值4、50 ℃下浸取5 h,提取率達到97.33%[3]。溶劑提取法比蒸餾法有著更好的分離效果,所以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萃取劑和萃取環境條件是使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所在。不過溶劑提取法也存在缺點,通常溶劑都屬于易揮發物質,并且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比如乙醇易燃易爆、乙醚有毒副作用,如果檢測人員專業技術不達標或者設施不健全,很可能會傷害到檢測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乙醚等物質可能會威脅到檢測人員的生命安全。為此,在預處理時,應當在通風櫥中操作,并且做好防護措施。
2.3 蒸餾法
食品往往具有較為復雜的成分和豐富的種類,不同食品之間有著不同的性質。根據不同物質的揮發度可以利用水蒸氣、壓力來將待測組分分離、凈化出來,達到提高食品檢測準確度的效果。狄蕊等依據《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GB/T5009.34-2003)規定,采用蒸餾法對食品中亞硫酸鹽含量進行測定,分析了不確定度分量及不確定度評定結果[4]。戴志英等對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進行比色法和蒸餾法進行了測定,發現兩種檢測方法測定的結果之間差別不明顯[5]。
2.4 化學分離法
沉淀分離法是將沉淀試劑加入到樣品溶液當中,然后沉淀分離出來干擾組分或者被測組分。比如可以利用乙酸鋅和亞鐵氰化鉀將牛奶中的蛋白質沉淀出來然后過濾測定牛奶中葡萄糖等還原糖的含量。這種簡單的操作方法可以快速得到結果,但是測定的結果準確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2.5 濃縮法
該方法主要是將食品中水分去除來實現待測組分濃度的提升,為測量分析奠定優良條件。濃縮發能夠提升樣品回收率和穩定性,能夠測定大量樣品。當前食品中存在多種多樣的組分,難以高效預測微量元素,而濃縮法預處理樣品可以分離成分,降低檢測工作量。
3 結語
理化檢測方法是當前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中常用的檢測方式。食品中含有很多難以預測的微量元素,需要通過預處理保證食品檢測檢驗質量。雖然當前食品檢測方法的實際操作存在一些差別和限制,但是經過分離等預處理能夠降低檢測工作量,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在今后工作中,應當加強食品特性分析,根據檢測對象的具體性質合理選擇預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楊帆.食品理化檢驗中樣品前處理的方法[J].科學技術創新,2018(34):143-144.
[2]潘明杰,張雨桐,王明微,陳曉艷.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J].食品安全導刊,2016(33):42.
[3]張露梅.食品理化檢測中準確度因素相關問題探討[J].科技傳播,2014,6(17):114,121.
[4]狄蕊,魏峰,胡逢愷,等.蒸餾法測定食品中亞硫酸鹽的不確定度評定[J].中國調味品,2008(3):72-75.
[5]戴志英,徐文平,鄭惠華.比色法與蒸餾法測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比較[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