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硯 王勃

國有企業是黨執政興國的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和“魂”。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向縱深發展,對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提出了新要求,但從當前實際來看,部分國有企業存在的黨建與業務“兩張皮”問題仍然是制約企業黨建高質量發展的難題,必須高度重視、有效破解。
現實表現
——指導工作上為學而學、學用脫節的問題仍然突出。有的學而不深、浮在表面,搞“應景式”“應付式”學習;有的學而不信、信而不堅,基本概念記得滾瓜爛熟,結合工作實際卻無從轉化、不得章法;有的學用脫節、學而不用,新提法、新口號常掛嘴邊,但實際工作中還是“老套路”“老思維”,離真正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還有較大差距。
——“兩個作用”發揮不明顯,重過程輕效果、重查擺輕整改的問題仍然突出。國有企業重痕輕效、重查不重改的問題依然存在。有的為了完成任務,應付了事,學習討論、批評與自我批評做做樣子,片面追求“次數達標”;有的重形式輕效果,“過度留痕”,文字記錄、視頻照片、宣傳報道等樣樣不缺,系列材料環環相扣,但黨員干部對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體會不深、收獲不多;有的看似注重質量,查擺問題“自覺主動”,整改工作有清單、有臺賬,但問題只查不改或者“挑肥揀瘦”做虛功,導致許多問題多年“濤聲依舊”,短板不足“依然如故”。
——提升服務和效能不夠明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仍然突出。從上往下看,有的企業不切實際,熱衷于層層簽訂“責任書”,將責任下移;有的文件多、會議多、材料多、檢查多、考核多,基層減負成為空談。從下往上看,有的匯報工作注重“材料包裝”,總結報告注重印裝精美,玩空洞無物的“數字游戲”;有的層層向上請示,看似講規矩、實則不擔當;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抓黨建不認真、不負責,蜻蜓點水、敷衍了事,走形式、搞過場,用行政工作替代黨組織的作用,用行政工作的成效來倒推黨建工作的效果。總體來看,作風保障、服務質量和工作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原因分析
——政治站位不夠高,思想認識有誤區。有的國有企業主要領導片面認為發展是實的、黨建是虛的,業務是“硬任務”,黨建工作是“軟指標”,認為支部建設可有可無,“業務好了,—俊遮百丑”,導致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依然存在,更談不上與業務工作相互融合、齊頭并進。有的對黨建核心任務把握不準,把黨建工作簡單混同于黨務工作,就黨建抓黨建。有的基層黨支部書記不能準確區分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與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的關系,打著加強黨建的旗號去要決策權、要否決權。
——黨建責任不落實,壓力傳導不到位。有的責任內容不明晰,沒有明確的黨建責任清單,有的單位黨委把黨建工作甩給黨群職能部門,只掛名不掛帥。有的單位黨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不嚴不實,導致黨建責任“虛化”。有的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形成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壓力層層遞減,一些工作設想停留于書面、止步于會議、落不了地,導致黨建責任“淡化”。有的責任追究不過硬,對黨建履職不力的支部沒有明確的問責辦法,即使問責手段也僅限于口頭批評或者誡勉談話,難以傳導壓力,導致黨建責任“弱化”。
——評價獎勵有偏頗,黨建動力不夠足。有的考評機制不科學,重定期考核,輕日常考核,重結果導向,輕日常督導;有的考評手段單一,指標簡單籠統,述職考評、查閱資料等傳統形式居多,實地走訪等措施采用不夠,考評“地氣”不足。有的評優評先還停留在發證書、給榮譽,不注重宣傳推介,不注重與績效掛鉤,正向激勵作用不明顯。有的企業評優評先搞平衡照顧,用人導向不鮮明,提拔使用干部仍以業務工作論英雄,黨建工作成績與黨員干部的職級晉升脫鉤,導致黨務干部干事創業內生動力不足。
——能力水平和力量配備有短板,創新融合不到位。有的企業基層單位黨組織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配備不到位,黨務干部尤其是專職黨務干部配備不足,不少黨務干部身兼數職,疲于應付事務性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單位黨組織書記不善于結合本企業工作實際,有的單位黨組織書記的黨建業務不扎實,談起經營管理工作頭頭是道、問起黨建支支吾吾,有的思路不新,對新媒體新手段不熟悉、不了解,習慣路徑依賴,不能有效運用新技術新方式破解“兩張皮”難題。
破解對策
——在“責”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完善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工作體系。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說到底是強化責任擔當的問題。
確保一份清單“明責”。企業黨委在年初部署工作時,必須對照中央決策部署、對照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任務要求,研究制定包括領導班子成員在內的各級領導干部黨建與業務工作雙重責任,通過“一份清單”使責任體系一目了然,真正做到同謀劃、同部署。
確保一同推進“履責”。黨委書記帶頭示范,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做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的堅定支持者、有力推動者;各級領導干部對照責任清單,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實現黨建與業務雙推進、同落實。
確保—體考核“壓責”。通過制定《標準化黨組織建設操作手冊》《述責述廉述效制度》等形式,結合考核、述評檢驗履責實效,同時注重定期檢查與日常督查、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使黨建業務同考核更具有科學性與實效性。
——在“強”上做大文章,進一步夯實黨建與業務融合的體制機制。切實強化黨委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堅決推動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
牢牢把握“決策把關”這一關鍵環節。優化完善企業黨委會議事規則,將黨委研究重大事項作為董事會、經理層決策的前置程序。
貫徹落實“黨建責任制”這個重要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組織民主生活會,維護班子集體決策制度;聚焦制約集團轉型發展難題,帶領班子成員深入一線調研,制定破題舉措,將組織戰斗力轉化為創新發展驅動力。
抓緊抓實“監督考核”這一重要步驟。及時制定并持續修訂完善黨委主體責任清單,黨建目標責任書;將黨建考核納入下屬單位年終考核,實行黨建與經營管理工作“雙向評價”。
履行“黨管意識形態”這一重要職責。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守好宣傳思想文化領域主陣地,嚴把輿論導向關、內容生產關、營銷推廣關。確保正確政治方向、文化導向和價值取向。
——在“用”上求新突破,進一步優化黨建與業務融合的保障舉措。
把考評結果用起來。加大考評結果運用,通過直接與工作業績、評優評先、績效獎勵等掛鉤,形成鮮明的工作導向,確保黨建壓力層層傳導到位。
把善抓實抓黨建的人用起來。樹立“重黨性、重擔當、重實干”的用人導向,把那些既精業務又重黨建、既干好工作又帶好隊伍的干部用起來,不單純以業務論高下。
真正把任用干部重黨建的方向標樹起來。建立健全黨務干部和行政業務干部的雙向交流制度,讓更多的業務骨干到黨務崗位接受鍛煉,讓更多的黨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到業務崗位大顯身手。
作者單位: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