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葦
摘要: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市場形勢也在不斷變化,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行政運作效率,降低經濟活動風險。本文將結合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及財務管理現存問題,討論提高重視程度、完善管理制度、固定資產核算、財務編制管理、落實內部監督等對策,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建設速度,優化管理質量。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資金運作
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門,根據我國財政部門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文件中明確了內部控制的定義,其是指通過執行制度來實現對單位經濟活動的風險控制,將財務隱患降到最低。財務管理工作應結合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務核算、部門決算等環節共同進行。
一、財務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具有國家公職權力,是為了服務社會經濟體系而存在,一旦行政事業單位工作效率降低,會直接對社會經濟體系運作造成影響。完善財務管理工作能夠幫助行政事業單位節約成本開支,提高行政服務水平,盤活財政資金,使其發揮出應有價值,加快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效果,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重視財務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單位負責人在職時間比較長,對于內部控制與管理的意識仍停留在傳統模式下,財務管理意識比較薄弱,呈現出“重發展,輕管理”的狀態,所以下屬員工普遍財務管理觀念不強,崗位責任與分工也不明晰,尤其是當財務管理人員緊張時,經常會出現一人多崗、超權限審批等問題。想要解決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財務管理問題,就要從源頭上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單位負責人要做到帶頭作用,做好單位的宣傳工作,并且積極主動的了解內控建設對單位發展的作用,親自部署財務管理方向,定期舉辦內控建設講座,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參加。另外,還要做好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起一支專業性、權威性、效率性的財務管理隊伍,發揮出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為其提供合理的激勵制度,并定期培訓并考核財務管理知識。
(二)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仍部完善,例如:專項資金的使用、活動資金的分配并不明確,資金投入后的走向未公開,這樣不利于均衡的資金使用,資金利用率也會降低。當出現預算外資金時,財務應變能力不夠,分配必然不合理。制度的缺陷會激發財務管理不規范行為的出現。為了更好的盤活單位資產,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盡快完善資金管理制度,促進資源的合理化調動,采取按勞分配的方式。而造成管理制度不規范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首先單位內財務管理部門責任分工比較模糊,其次管理人員對現行的財務法律法規的了解不夠透徹,最后是因為監督與審計部門沒能發揮出應有職能。導致事業單位在開展經濟活動時沒有收到科學的約束。因此需要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管理制度,確保事業單位所開展的經濟活動能夠在制度下運作。在規劃管理制度細則時,應嚴格遵循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以及新會計準則規范,健全制度覆蓋范圍,確保專項資金的合理分配,避免“突擊花錢”情況出現,重視財務預算的作用,保證制度內容順應社會的發展。財務管理制度應當幫助工作人員劃分好崗位職責,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能,確保財務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各個部門達到財務改革的目標[1]。
(三)固定資產核算
自從我國實施新會計制度后,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也迎來了更多的挑戰,為了滿足固定資產管理要求,財務工作人員需要按照管理制度,做好資產內控記錄,定期對事業單位內的固定資產進行登記,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盤活固定資產價值,提高資產利用率。在進行日常管理時,需要根據預算編制內容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全面推動預算管理,幫助事業單位加快內部控制工作建設。財務工作人員應當堅定自身工作原則,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配置,以免出現國有財產流失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強化負債管理、資產管理等工作,創新原有固定資產核算手段,積極引用信息化技術,例如:可以在計算機上記錄固定資產信息,根據數據分析下一步固定資產管理方向。做好資產統計與整理工作,科學規定固定資產報廢標準及審批采購標準,以免發生資源流失問題[2]。
(四)預算編制管理
因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可實現自主支配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單位因為不夠重視,所以仍沒有針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事前預算編制,導致一部分經濟活動進行過程中產生很多額外支出。踐行項目預算管理能夠更加嚴格把控資金,還有一些單位沒有開展預算編制管理,是因為數據收集不足以及缺少經驗,所以預算控制效果較弱。財務部門應當依據財務部的預算編制要求做好相關的預算編制,明確預算管理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區別。合理地做好預算執行控制和資金支付的預算執行事項,并且確保金額和實際金額的相符,提升資金在實際過程效率,避免由于執行違紀而造成的不必要財產損失。
(五)落實內部監督
落實財務監督工作有利于提升財務內控質量,切實保證制度的科學性及有效性,正確規避財務風險,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完善批準制度,根據職位權限劃分審批合度,使各崗位員工能夠對資金支出做到共同監督,降低風險。另外,還要對有經擠支出的業務項目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權責對等,票據管理、收支審核等工作都要有專人負責,不能出現一人多職問題。付款審批與執行等工作要保持獨立性,這樣不相容的崗位就可以做到相互督促。
三、結論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發現自身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對應的解決對策,將財務管理工作落實到行政事業單位日常經濟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當中,做好單位內部宣傳工作,樹立全體員工正確的財務管理意識,促進各部門聯動執行工作,進而促進單位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宇.行政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銜接下的賬務處理問題探究[J].商訊,2020(14):61-62.
[2]構建行政事業單位綜合財務管理信息化體系——中科江南公司預算單位綜合財務解決方案[J].中國總會計師,2020(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