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俊芳
摘要:本文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做好檔案的保密工作,一是要做好檔案保管過程中的保密工作,包括加強檔案庫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加強絕密檔案的管理和保密,做好檔案的保管期限與保密期限的區分工作,落實檔案管理人員的職責,做好檔案管理人員的職責,做好檔案密級的調整工作。二要做好檔案利用過程中的保密工作,包括做好檔案利用中的監督工作,正確處理好檔案保密與利用的關系。
關鍵詞:檔案;保密
檔案保密工作是檔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工作中,必須做好檔案保管、利用過程中的保密工作。
一、做好檔案保管過程中的保密工作
1.加強檔案庫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檔案的庫房管理是檔案保密的重點。從總體上講,檔案庫房應按照國家有關規訂單獨興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往往將庫房附設在機關辦公樓內。應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間辦公室都可以用作庫房,從檔案保密的角度來看,不宜將庫房設在辦公樓的最底層,庫房門窗等應專門加固,以防盜竊。還應盡量做到庫房與辦公室、閱覽室分開。檔案庫房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制定嚴格的庫房管理制度,無關人員一律禁止入內。檔案庫房的科學管理,是做好檔案保密、維護檔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2.加強絕密檔案的管理和保密工作。絕密檔案是黨和國家的核心秘密,它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安全,關系到國家的政治活動、軍事活動和經濟發展的成敗。因此,必須加強絕密檔案的日常管理。絕密檔案的調閱、移出、銷毀等應嚴格按規定手續辦理,必須經指定領導人審批,認真履行登記、簽字手續,任何人無權擅自調閱。絕密檔案使用完畢后應及時清對、檢查,發現失密、泄密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補救。
3.做好檔案的保管期限與保密期限的區分工作。確定保管期限的原則是,正確分析和鑒別檔案內容的現實作用和歷史作用,根據本機關工作的需要和為國家積累歷史文化財富的需要,全面確定檔案的保存價值,準確地判定檔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據國家秘密事項在一定時間內,如被泄露,將對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來確定的,它表示該國家秘密事項在其確定的期限內,受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保護,產生法律效力的時限。《國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規定》規定:除有特殊規定外,絕密級事項不超過30年,機密級事項不超過20年,秘密級事項不超過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計,在一年以內的以月計。這里所說的“特殊規定”是指制定保密范圍的中央、國家機關可以規定有關保密范圍中某類事項的保密期限為“長期”。對規定為“長期”的國家秘密事項,在授權機關作出解密前,其他機關、單位應當對其采取長期的保密措施,不得擅自決定解密和隨意對外提供。
4.落實檔案管理人員的職責。檔案管理人員的職責,就是要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這既是檔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務,也是檔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檔案保管工作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光榮的,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檔案保管人員要持之以恒,防止檔案的損壞,確保檔案的安全,為檔案工作提供物質基礎。
5.做好檔案密級的調整工作。一要嚴格執行解密劃控的時間標準、有關涉密內容標準及保密規范標準,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二要主動接受保密部門對調密工作的監督指導,齊心協力搞好檔案涉密文件的清查鑒定。嚴格劃清密與非密的界限,確定哪些檔案能開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利用,哪些還不能提供利用,為今后進一步搞好規范化、標準化和涉密檔案建設奠定基礎。三要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對涉密檔案的變化調整,不僅要立足于當前的實際工作,還要著眼于長遠,加強涉密檔案的規范化建設。四要加強涉密檔案的科學管理。對密級文件特別是絕密文件應當單份盒裝保存,徹底解決密與非密的文件材料混卷問題,堵塞過去那種因混卷在提供利用中造成機密擴散的漏洞,以及涉密檔案文件分散不集中,日后調密不便的問題。同時,要按立檔單位檔案中的文件密級編制目錄或卡片,建立涉密文件統計臺賬和存放地點索引,為科學的管理,準確的掌握,有效的保密,及時的提供創造條件。
二、做好檔案利用過程中的保密工作
1.做好檔案利用中的監督工作。檔案利用監督是做好檔案利用過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發現并制止糾正檔案利用過程中不利于檔案保密的各種不良行為,從而做到既能利用檔案,又能保證檔案的完整與安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是制度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利用人員確定不同的利用范圍,規定不同的審批手續,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開展檔案利用工作的同時,確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無損。各項檔案利用規章制度的條文應嚴密而簡明,便于執行,并在實踐中認真加以總結,不斷充實和完善。
二是隊伍建設。擔負利用服務工作的檔案管理人員,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貫徹者,對檔案的安全負有直接責任,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一是政治素質,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熱愛檔案和檔案事業;二是業務素質,要具備專業知識,熟悉所保管的檔案內容,熟悉檔案法規;三是文化素質,要有較高的文化知識,能總結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經驗與問題,從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規律。此外,還要有敏銳的工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能獨立處理利用中出現的一般問題。
三是監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據不同的利用對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動機,加強重點監護。有條件的檔案館室還可以安裝攝像監視器。對某些為獲取憑證而來館查閱檔案的利用者,要防止偷撕或涂改檔案;對一些平時養成看書劃線或翻書沾口水之類習慣的利用者,要及時提醒。做好利用監督,還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傳利用檔案的制度與規定,勤與利用者交談,掌握其利用目的與動機;二是眼勤,勤觀察動態,置每個利用者于視覺之中;三是手勤腦勤,勤分析利用者的情況和利用效果,勤檢查被利用的案卷,勤督促利用登記制度的落實。要在利用者離去之前,仔細檢查翻閱被利用過的案卷和文件,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并在利用登記簿上備注說明。對于損毀檔案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應及時報告有關領導,以便及時查處,挽回損失。
2.正確處理好檔案保密與利用的關系。保守國家機密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神圣職責。日常工作中,檔案管理人員十分重視檔案保密,工作盡心盡職,但由于在傳統的保密觀念影響下,檔案工作普遍存在著重保輕用、利用不足的現象。檔案部門改變傳統的觀念,在嚴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時,要切實完善工作職能為領導決策服務。機密檔案應該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利用,是有時間、地點、范圍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會失去保的意義,失去檔案的價值。當然,利用必須是在保密基礎上的利用,無限制的利用會給黨和國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對檔案工作來說,保密與利用兩者都十分重要,決不可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