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掛靠在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的江蘇省家政學會進行了第二屆理事會換屆選舉,由時任金陵女子學院院長的錢煥琦教授任理事長,時任金陵女子學院副院長的熊筱燕擔任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這便成為熊筱燕與家政學結緣的開始。
熊筱燕自1987年從教以來,一直從事會計學的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2001年10月擔任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會計與財務管理系主任,2009年12月至2018年5月擔任金陵女子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財政性教育專項經費投入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等教育投入體系及辦學效益研究;教育部專項研究課題:我國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政策研究等。從熊筱燕過往的研究經歷看,家政學對于她來說是個陌生的領域。

“十年之前的我,對于家政學領域一無所知,但碰巧的是,2009年國務院發文要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并在政府部門成立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江蘇省家政學會是全國最早成立的涉及家政學科的社會組織,被江蘇省發展家庭服務業聯席會議辦公室領導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當時的江蘇省發展家庭服務業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多次與我交流,決定以江蘇省家政學會為依托,在金陵女子學院設立江蘇省發展家庭服務業研究與培訓基地,開展江蘇省家庭服務業課題調研。”熊筱燕說。
由于入行之前對家政行業的研究關注較少,在擔任江蘇省家政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之后,熊筱燕面對的是政府部門的期待、社會各界的關注。尤其在每年春節前,總會有媒體記者采訪她關于家政用工荒等問題,她感覺壓力山大。于是這十年來,調研、了解、思考家政學領域相關問題成為了熊筱燕的“主業”。
如何發展一個沒有學科支撐的學會,成為熊筱燕每天思考的問題。家政學沒有獨立的學科體系,缺少足夠多的專業專家學者關注,行業發展缺乏受過專業學科訓練的管理者,行業實踐者缺乏有效的專業指導,行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些問題都擺在了熊筱燕面前。解決這些問題,發揮家政學會的作用,推進家政行業健康發展,成為江蘇省家政學會的主要工作目標。江蘇省家政學會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嘗試。
尋求資源,構筑家政學會的發展基礎
江蘇省家政學會成立之初沒有任何行業資源,熊筱燕根據政府的要求開展調查和研究,深入了解政府推動的各種平臺建設,力推構建家庭服務人才建設平臺,并通過嘗試運營家庭服務門戶網站,建立、完善江蘇省家政學會官方網站及官方微信公眾號、生活科學教室微信公眾號、家政界視頻直播平臺等方式,圍繞家政學、家庭服務、生活科學進行了大量的推廣與普及。此舉擴大了江蘇省家政學會的學術傳播范圍,同時也體現了家政學在大眾生活中的引領作用。江蘇省家政學會也因此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在基礎打好后,發展學會會員成為江蘇省家政學會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由于家政學學科薄弱,很多原本屬于家政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被歸到了其他學科,如果沒人牽頭,很少有人能自愿參加家政學界的學術交流活動。多年來,江蘇省家政學會通過各種渠道與家政學專家學者溝通交流,通過舉辦學術論壇和講座,有針對性地邀請和發展新會員,吸收更多家政學各分支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來自相關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企業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發展學會工作。截至2019年12月,江蘇省家政學會有個人會員300多人,團體會員9家,專業分會5個。
積累經驗,搭建學術交流和社會科普平臺
一個學會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面向社會組織學術活動、論壇沙龍,組織會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編輯出版學術著作等。然而,這些也正是江蘇省家政學會所面臨的問題。“每年我們都會舉辦學術年會,在年會之前征集高質量的論文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原因還是家政學缺乏系統的學科支撐,國內僅有少數幾所高校的一些專家教授可以交流。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高校的家政學專業發展舉步維艱,存在專業關停并轉的危險。”熊筱燕說。
面對這樣的現狀,熊筱燕告訴記者,她所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發展家政學專業,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資源,支持家政學專家學者參與學術交流。熊筱燕向記者坦言,近十年來,江蘇省家政學會組織的各種家政學學術活動占據了她大部分精力,但也正是在這樣不斷摸索、創新和發展中,熊筱燕從對家政學一無所知成長為家政學學術領域的專家。
2015年對熊筱燕來說,意義非凡。熊筱燕雖然已經關注家政學領域幾年了,也多次主持過家政學界學術會議,但是對于家政學的研究和思考還很膚淺。于是熊筱燕和她的同事將家政學學術研究的視角從國內轉向國際,先后在第17屆亞洲家政學會、第23屆國際家政聯合會議上提交論文,并在會議上作了專題報告。會后熊筱燕和同事金邦荃被接受為國際家政聯盟正式會員。逐漸地,在很多國內外家政學學術會議上,都能看到熊筱燕的身影。
調研思考,形成日漸清晰的家政發展觀念
由于擔任江蘇省家政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每當家政成為民眾熱議的話題時,家政行業如何更好、更快地發展就成了熊筱燕思考的主要問題。杭州保姆縱火案被熱議時,熊筱燕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記者的采訪,在剖析家政行業管理現狀時,她進行了如下分析:由于家政學專業早已從中國的大學體系中消失,致使這個新生的家庭服務行業成為缺乏學科支撐、失去科學依托的行業。當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社會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時,人們才發現,找不到能夠給這個行業管理出謀劃策的“智囊團”,找不到能夠為這個行業科學合理規劃的“工程師”,找不到能夠為這個行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社會管理者”,更加迫切的是找不到受過專業家政科學教育、用科學知識和技能武裝過頭腦的“能工巧匠”。人才枯竭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專業培養,專業發展止步不前則完全受累于“家政等同于保姆”這一錯誤認知。
2019年,隨著“家政36條”的出臺,熊筱燕先后接受了南京電視臺及新華社、《新京報》、《時代財經》、《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的專訪,詳細闡述了家政學科與家庭服務行業協同發展的理念。她提出的“要推動入家服務者接受家政教育,才能讓家政提質擴容”的觀點得到了廣泛傳播。
雖然當下國家各項利好政策傾向家政服務行業,但熊筱燕還是擔心人們將家政服務與家庭服務兩個概念混亂使用會帶來不良后果。加上家政被誤解為保姆帶來的負面影響,熊筱燕擔憂這樣的認知才是把家政學專業的發展堵在正常學科發展門外的絆腳石。家政學專業的建立和發展每每受阻于此,這自然阻斷了國民廣泛接受家政學教育的熱情和機會,進而導致家庭服務產業創新發展人才枯竭的狀況無法改觀、管理混亂的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多年來,很多高校開辦了家政學專業,但一直被學生思想不穩定、轉專業等問題所困擾。2019年,河北師范大學開啟家政學專業新嘗試,熊筱燕應邀前去給學生作穩定專業思想的報告。面對這些入學前對家政幾乎沒有了解,甚至是因調劑而進入家政學專業學習的學生,如何穩定他們的思想非常重要。“在此次報告中,我提出一個觀點,讓同學們放下了家政誤區的思想包袱。我和同學們說,家政學是讓人變得精致的學科,選擇家政學專業,就是先儲備精致的生活知識,再去開創未來、成家立業,這比那些把生活過得一團糟、痛苦不堪才來調整的人,肯定更加高明。顯然這一觀點打動了學生的心,許多學生當場就表達了對專業的重新認識和喜愛之情。”熊筱燕說。
其實,熊筱燕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近二十年來,我國已有多所高校開辦過家政學專業,但部分高校的家政學專業因為招生難而逐漸萎縮至二級學院下的二級學科,瀕臨關停。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家政被誤讀的影響外,辦學者認識不到位、缺乏辦學自信是重要原因。這在熊筱燕看來也是情理之中:“當前即使有開辦家政學專業的高校,教學師資基本上也是來自其他學科,鮮有具備家政學專業系統學習背景的教師。如果要大力發展家政學專業,儲備師資力量是亟須解決的問題”。熊筱燕堅信,在國家的重視與家政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家政學星星之火定有燎原之時。
(本文由江蘇省家政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