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健康照護師作為新職業,被正式納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這是我國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重要舉措,標志著破解家政服務業結構性矛盾、化解“有老有小”家庭照護難題有了新途徑,健康照護職業人才培養駛入快車道。越來越多的既懂健康維護又懂生活照料的健康照護職業人才,將會走進家庭、醫院、社區和養老機構等,為照護對象提供較高品質的健康生活服務。
據介紹,健康照護師應掌握基本醫學護理和生活照料復合技能,可在家庭、醫院、社區、養老機構等場所,承擔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病患者和殘障人士健康照護與生活照料雙重職能。其主要工作包括:觀察發現照護對象健康問題,實施預防、康復及照護措施或提出送醫建議;提供合理營養、幫助適宜運動、進行心理疏導及生活照料服務;為照護對象家庭提供整潔生活環境及健康生活方式。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量健康照護師在醫院、養老機構等地積極為病患者和老人提供健康照護和生活照料,提供清潔衛生、合理飲食等服務,協助病患者及老人按時服藥、治療,對改善病患者及老人身體狀況和加速病患者康復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已達2.49億,其中被慢性疾病、復合疾病困擾者占75.8%,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達4 000多萬,按照國際通行標準,至少需要1 300萬專業照護人員,而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僅有30萬人,多數養老護理員尚未掌握醫學護理知識。老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對健康照護服務需求不斷擴大。“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現象突出,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的健康照護需求尤為強烈,自報需要照護的比例從2000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41.0%。
同時,國家“二胎政策”施行后,很多家庭,特別是上班族家庭孕產婦、嬰幼兒照護壓力普遍增大。而傳統的僅有生活照料單一技能的保姆、護工難以滿足當今社會的健康照護需求,大量家庭在尋求滿意的健康照護人員時遇到困難。一是因為健康照護人才絕對數量短缺;二是因為缺少合格、合適的從業者,需求者與從業者之間的匹配難度越來越大。“找不到,不好找”和“不標準,不規范”成為家政服務行業尤其是健康照護領域的主要痛點。
健康照護師新職業的發布,有利于促進健康照護職業人才規范化培訓,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緩解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結構性供需矛盾;有利于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減少慢性病患者和康復病人頻繁入院現象,降低醫保負擔,節約醫療資源;有利于促進家庭和諧幸福,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有利于提升健康照護人才職業美譽度,增強其從業榮譽感,使健康照護師成為一種成長型、持續性、受人尊重和社會歡迎的新職業;有利于吸納大量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社會閑置勞動力、貧困勞動力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就業,促進就業脫貧,是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就業優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戰略的一舉多得之策,必將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